心臟衰竭死亡率比癌症還高!需要治療、控制喝水與少鹽

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聽起來就像絕症一樣只能等死,但事實不然!現年72歲的蘇太太就是心衰竭患者,4年前在椎間盤突出復健時休克,急救後撿回一命,經過治療與並進行正確居家照護後,病情已大有改善,還能跟家人去遊山玩水。心臟衰竭不是絕症!只要患者注意心臟衰竭初期症狀,把握治療黃金時期,積極治療、正確照護,就不會讓生命隨時倒塌。

心臟衰竭死亡率比癌症還高!需要治療、控制喝水與少鹽

圖片編碼:P12075

心臟衰竭的四個階段,高危險群注意

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就像以有洞的吸管吸食珍珠奶茶一般,即使再努力運作,也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各器官所需。

如果沒有好好治療跟改變習慣,三個月內再住院機會高達30%,5年死亡率逼近50%,比癌症還要高!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喘」。一般人踩自行車幾分鐘後就會開始喘,但心臟衰竭患者在走去廁所的幾步路上就有可能喘不過氣,甚至掃地、睡覺都會喘到幾乎無法呼吸。一般來說,心臟疾病患者、具「三高」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再來就是肥胖、老年人,也都有可能罹患心臟衰竭。但楊醫師提醒民眾,並非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心臟衰竭。

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病患,本身從事勞力工作,有一次感冒在家休息,沒想到卻因為病毒感染演變成心臟衰竭,幸虧及時送醫才救回一條命。「累、喘、腫」是心臟衰竭的顯著症狀,積極治療可以逐步恢復。

心臟衰竭的症狀通常並不明顯,通常都是有症狀送醫後才發現已患病。但其實心臟衰竭早有前兆,若感覺「累、喘、腫」或夜晚忽然胸悶難耐,甚至要起床開窗透氣,就要特別注意。要有效扭轉心臟衰竭病情,除了積極接受心臟衰竭藥物治療、配合醫囑及定期回診外,還需嚴格控制飲食的水分及鹽份,所以每天量體重、血壓與排尿量。

心臟衰竭死亡率比癌症還高!需要治療、控制喝水與少鹽

圖片編碼:P12247

心臟衰竭的四個階段

對於心臟衰竭患者而言,「積極接受治療等同於保養自己的心臟,」可避免心臟衰竭症狀惡化,也能延長壽命、增加生活品質。

階段1:有產生心臟衰竭的危險(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酒精濫用、風溼性心臟病病史、心肌病變家族史等),但是還沒有出現心臟結構上的變化。

階段2:心臟開始出現構造外觀上的異常(左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減退、瓣膜性疾病、心肌梗塞等),但沒有出現臨床的症狀。

階段3:除了上述的心臟結構外觀的異常外,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容易疲勞、倦怠等症狀,但是經過藥物治療後這些症狀會消失。

階段4:患者需要持續住院接受一系列專業的治療來維持喪失收縮力的心臟,包括持續注射異壓藥物、機械性體外循環的支持、心臟移植、或是緩和治療。

很大重點是控制每日飲水量不超過1500毫升,無法像一般人每天水攝取到2000毫升,因為心臟就如同人體的抽水馬達,只要一無力就難以抽水、排出體內水分。

同時也要減少鹽分攝取,烹調食物鹽分一律減半;少用調味料,以天然食材取代人工調味,以免因食入過多鹽分,讓體內排水功能變差。一般健康成人每日攝取鹽分6公克;心臟衰竭患者最好每日鹽分攝取不超過3.5公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