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遭遇网络谣言“刷屏”袭击,社交平台需铲除谣言“温床”

5月7日,拼多多发布通告,称近期网络密集爆发的“女子砍价被骗50万上吊”、“拼多多1分钱抽奖诈骗”等谣言,是第三方操纵营销公司,对拼多多进行的有组织、系统性抹黑,严重损害了公司商誉,并造成消费者恐慌。为此,拼多多悬赏100万元,彻查幕后造谣黑手。

无独有偶,去年5月,金龙鱼也发布3000万元悬赏,追查“地沟油”谣言的幕后黑手。这些巨额悬赏背后,是针对网络谣言的维权困境。

业内认为,在实际司法实践过程中,谣言维权案件却往往遭遇“立案难”、“举证难”、“调查流程过长”、“造谣主体难认定”等困扰。

群传谣言追踪难度大

面对网络谣言的侵袭,近年来众多企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2015年,娃哈哈、康师傅、肯德基、加多宝等巨头,纷纷将传谣微信号运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仅在当年4月,便有超过10家微信公号被起诉,索赔总金额超过6100万元。

5月7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一审判决书,渔农世家微信公众号因散布网络谣言涉嫌侵犯金龙鱼名誉权,判令其赔偿10万元人民币,并在公众号上连续7天刊登道歉声明。

不难发现,上述维权对象均针对微信公众号等运营主体,但面对微信群、QQ群等私密场合爆发的谣言却“无可奈何”。

根据拼多多方面提供的证据,从今年1月至今,网络上连续出现“拼多多1分钱抽奖诈骗”、“拼多多砍价被盗银行账号”、“女子拼多多砍价被骗50万上吊”、“夫妻拼多多砍价被扣60万跳楼” 等谣言,操作手法雷同、爆发时段集中,且主要在微信群中传播。

拼多多遭遇网络谣言“刷屏”袭击,社交平台需铲除谣言“温床”

“现在传谣者为了逃避责任,改为投放微信群、QQ群等隐蔽方式,给我们调查、取证带来困难。”拼多多方面表示。

据了解,国内针对网络谣言已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如“两高”司法解释规定,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达到5000次,或转发500次以上将入刑。刑法修正案(九)也明确了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将入刑。

拼多多的官方微博显示,从1月至今,其已发送将近20条辟谣微博。但针对“1分钱抽奖”、“砍价免费拿”的谣言,仍然在网络上大肆传播。

据了解,仅“哈尔滨夫妻砍价被骗60万跳楼”一条谣言,全网传播量达上亿次,至于微信群、QQ群中的传播量,则多到无法统计。

拼多多遭遇网络谣言“刷屏”袭击,社交平台需铲除谣言“温床”

业内分析,在经历国家多部委严打、企业集中起诉后,制谣者开始转入微信群等私密渠道,使得受害一方很难统计传播次数、追查传播源头,也给司法监管带来了较大难度。

拼多多方面也呼吁,希望国家法律机关严厉打击制造谣言的幕后黑手,微信等平台方加大谣言治理力度,营造一方干净的从商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