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產業扶貧助推「一戶一策」見實效

隨著精準扶貧紀錄片《中國力量·百合女人》的播放,申韋娟最近成了臨洮縣的百合“明星”。申韋娟是臨洮縣上營鄉包家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百合種植。可近幾年來,種植百合的高成本讓她顧慮重重。

“一畝地(種子)是五千到六千元的成本,挖的時候,一天就是僱傭 20 個人,一人100元,要2000多塊錢。”申韋娟告訴記者,一畝百合種收的成本就要近萬元,加之市場價格浮動,種植百合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但是今年,申韋娟新增種植百合 6 畝,讓家裡的百合種植面積達到了15畝。風險大為何還要擴大種植面積?原來,申韋娟的底氣來源於該縣“一戶一策”獎補政策和百合保鮮庫的建成。

2018年初,根據全省“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臨洮縣出臺了“一戶一策”產業獎補扶持政策,將產業扶貧作為助推“一戶一策”政策落地見效的重要抓手,創新工作舉措,狠抓工作落實,全力推動產業扶貧與“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無縫銜接,助力建檔立卡貧困戶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一畝百合能補貼2800元,獎補封頂 7000元,這對於我們來說確實幫助很大。” 申韋娟說。

包家山村經過政府的幫扶又建起了百合保鮮庫,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保障。包家山村是臨洮縣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 291 戶村民中還有 39 戶未脫貧。今年,包家山村藉助“一戶一策”產業獎補政策的東風,大力發展百合產業,新增百合種植面積200多畝,全村計劃在今年實現整村脫貧。

據臨洮縣副縣長張新社介紹,為了讓產業培育真正助推“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落到實處,臨洮縣突出培育主導產業與省上確定的六大產業相結合,貧困村與專業合作社全覆蓋相結合。同時,整合資金 8000 多萬元用於“一戶一策”的到戶資金,並制定獎勵辦法,以獎代補“。這樣既完善了‘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的實施機制,又激發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據瞭解,今年以來,臨洮縣共扶持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 1485 戶、蔬菜種植 1194 戶、馬鈴薯種植 6231 戶、中藥材種植 6494 戶、百合種植 948 戶、花木林果種植326戶。截至目前,已為全縣1.2萬戶未脫貧戶落實到戶產業發展補助項目資金 4545 萬元,落實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金 3973 萬元,扶持新型經營主體 117 個、帶動貧困戶 2565 戶。此舉在將“一戶一策” 落地見效的同時,也為該縣脫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記者 孫濤通訊員 穆軍學 姬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