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干環保,是康佳改變「中年油膩」的救命稻草嗎?

文:劉志剛

在今年年初,一封名為《我們從未如此接近夢想》的信件在康佳內部廣為流傳,以此為媒介,曾經電視領域的巨頭康佳傳達出一種要搞大動作的聲音。不過令人詫異的是,康佳確實在動,但它的做法卻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爭議。

在今年康佳集團的38週年戰略發佈會上,康佳宣佈成立環保科技事業部發力環保領域,並積極競標環保項目,而在近日也迎來了自己環保新業務首單——遼寧省東港市約13億元PPP項目。曾經的電視巨頭如今卻高調做起了環保,那麼康佳為何要進行這一業務拓展?發力環保對於康佳又會是怎樣的一種選擇呢?

不務正業幹環保,是康佳改變“中年油膩”的救命稻草嗎?

主營業務屢屢受挫:業務拓展已成當務之急

誕生於1980年的康佳如今已經步入了自己的第38個年頭,屬於不折不扣的“中年企業”。古人云,三十而立。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中年人往往被稱作最累最焦慮的一個年齡段,尤其是職場中的中年人往往會遭受“中年危機”。而對於企業來說,其實也有著“自己的中年危機”。

從外部環境來看,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企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進入到深水區的今天,許多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成名的企業,也迎來了自己的“中年危機”。

在業務方面,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時間的碎片化特徵加劇,人們更習慣於移動端的視頻觀看服務,互補產品的興起,則意味著自身的衰退,作為家庭經濟重要組成的電視似乎已經慢慢變成邊緣化產品。根據奧維雲網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彩電零售銷量同比下降6.6%,創2003年來最大降幅,其衰退勢頭已然不可阻擋。

而與此同時,以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引領著智能電視的興起,這也使得電視產業煥發了“又一春”。於是乎,很多傳統電視品牌也都開始發力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戰略,例如創維推出的酷開,TCL推出的雷鳥等。而反觀康佳,似乎在轉型的節點上一直都有些後知後覺。

例如當初一心一意把液晶電視搞到極致之後,卻發現市場已經是屬於大屏電視的時代。而在智能電視時代,康佳又犯了同樣的錯,在酷開、雷鳥們已經在年輕、時尚的路上高歌猛進之後,康佳才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品牌KKTV。喪失了先發優勢,等於喪失了行業的紅利期,這也使得KKTV無論是體量還是知名度似乎一直都顯得有些不溫不火。

在盈利方面,作為曾經的彩電龍頭,康佳這麼多年似乎也一直都在持續虧損的泥潭中彷徨。

從2011年第一季度開始,康佳實現虧損,此後業績一瀉千里。到了今年,根據年初發布的財報來看,康佳的經營情況似乎有了些許好轉,2017年康佳集團實現營收312.28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0.57億元,同比增長5185.74%。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9728.49萬元,而還有人指出其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則預計約為50億元,公司主營業務對淨利潤的貢獻相對來說太少了。

窮則生變,主營業務虧損多年的康佳也終於感受到了轉型的迫切性,從某種意義上將,轉型的成敗與否關乎到這個老牌電視企業今後的生存。於是在一個月前,康佳集團在38週年慶暨轉型升級戰略發佈會上,宣佈要擴大版圖進軍環保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成立環保科技事業部及半導體科技事業部。其中環保更是被予以重任,康佳總裁周彬表示,希望康佳用3到5年的時間,打造出國內一流的環保運營品牌,實現180億元到260億元的年營收目標。

那麼康佳為什麼要選擇進軍環保領域?這會是其轉型的救命稻草嗎?

政策催熟了的“綠色經濟”:“野蠻人”空降往往並不明智

電視廠商與環保產業,咋一聽這二者似乎不應該存在太多的聯繫,但康佳卻用行動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就目前來看,其發力環保的態度似乎也是認真的,並不是營銷的噱頭,而是真正把它當做核心業務去對待,與其它傳統電視廠商的轉型措施相比,康佳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做法也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據康佳方面表示,康佳進軍環保領域同樣基於自身需求,龐大的科技產業園需要處理的廢水垃圾等,環保事業部依託於此成立,這算是其佈局的一個理由,但作為核心業務去做卻還不夠充分,在筆者看來,整個環保產業所存在的巨大藍海才是促使康佳發力的關鍵所在。

當前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方面已經陸續推出了多項鼓勵環保產業的相關政策,從《“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到環境保護“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再到《環境保護法》,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也已經到了空前大高度。

政策是風向標,政策的導向往往預示著商業的機會,環保政策,尤其是補貼政策的出臺使得基於環保的“綠色經濟”成為了新的風口。因此,對於康佳來說,佈局環保產業本身也是搶佔這一風口商業紅利的過程,這也讓人們看到康佳主動求變的態度以及對風口的精準洞察。

理想很美好,那麼康佳的“環保夢”真能順利的實現嗎?在筆者看來這恐怕並不容易,康佳總裁周彬稱,進入環保產業,康佳有著天然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央企背景的支撐,充足的資金準備和良好的產業協同,但這些所謂的優勢真的行的通嗎?

首先,據界面新聞報道稱,康佳總裁周彬在接受採訪時自己就表示:“大部分央企都已有佈局環保業務。”央企很多,因此把央企背景作為其發力環保產業的理由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不務正業幹環保,是康佳改變“中年油膩”的救命稻草嗎?

其次,隔行如隔山,康佳發力環保產業無異於“野蠻人”空降,步子跨得有些大了。環保行業現在雖呈爆發之勢,但其終究不是一個新興行業,本身就有不少“土著”優質玩家。

例如三聚環保、碧水源、新奧股份等,它們在這一領域有著深厚的行業積累,壁壘深厚,並不容易被攻克。而且環保方面種類繁多,產業鏈複雜多樣,環保上市公司多在水、氣、土、固廢、監測、治理等領域擇一或兩項進入,而康佳本身就沒有這方面的積累,明顯屬於“根基不牢”,但其目前所展示的姿態卻是非常霸氣的“通吃”,其做法與行業其它玩家大不相同。

最後,那就是“錢”的因素。環保產業作為新的風口,註定將吸引眾多玩家的加入,各路玩家除了技術方面的競爭以外,更多的其實還是需要資金實力方面的較量。

但對於已經連續虧損多年的康佳來說,其資金實力真的扛得住嗎?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那樣,目前康佳主營業務的表現並不理想,而且電視產業目前競爭激烈,各家企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到上面去,這也意味著康佳並不能全身心的去做環保這件事。或許有人會說環保產業國家會有相應的補貼,但補貼是公平的,大家都有,因此這也算不上什麼優勢。

由此可見,康佳發力環保產業其實並不具備什麼突出的優勢,為此包括界面新聞在內不少媒體也報道稱“或許追熱點、跟投才是康佳佈局環保業務的真實原因所在。”不過在筆者看來,就目前康佳的發展情況而言,應該不會為了一個風口的“噱頭”而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它其實更像是一種有病亂投醫的做法,那麼對於康佳來說,究竟什麼才是業務佈局的正確姿態呢?

業務拓展的“二選一”:利用自身優勢or為主營業務造勢

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那樣,發力環保產業並不是康佳改變“中年油膩”的好辦法,那麼企業業務拓展究竟要把握怎樣的原則呢?在此我們不妨參考一下過往其它一些企業的轉型之路。

例如老牌快消品企業娃哈哈的轉型,今年六月娃哈哈高調宣佈進軍社交零售。傳統飲料廠商如今發力社交電商,這看起來似乎和康佳一樣是次很大的跨界,但真相卻並非如此。娃哈哈其實是在其原先渠道基礎上實行更深一層次的下沉,最終還是為了賣自己的產品,並不算什麼太大的跨界,只是模式和渠道發生改變,屬於典型的降維攻擊的打法。

再比如即將上市的小米,小米手機推出之初以性價比見長,這也使得其手機給大眾的印象就是中低端。但是硬件製造是它的強項,為此,小米以此為基礎延伸出了整個硬件版圖,例如充電寶、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和盒子、淨化器、平衡車、掃地機、空調、檯燈、插座等許多智能硬件或者生活用品,在智能硬件領域佔得先機。而在豐富的產品線基礎上還有小米之家、小米商城等新零售業務。

除此之外,美國的許多科技公司也都是圍繞主營業務進行投資或併購活動。例如蘋果,據有關資料顯示,其2016年總收入2160億美元,其中手機銷售佔63%,電腦+平板佔21%,16%來自服務和其他,可以理解為一個電子產品公司,出售整合的硬件+操作系統,其業務一直都有很明顯的“強關聯”。

即使是美團這種到處擴張的企業說到底都還有個依據,無論是網約車還是旅遊,其實都是圍繞人們衣食住行的生活場景進行,本身具備一定的聯繫。

通過觀察上述企業的業務拓展不難發現,這些企業跨界的共同點就是圍繞互聯網發展週期,並與自身主營業務進行搭配升級。而像如今康佳這樣,發力一個毫無聯繫的領域本身就是件稀罕事。發力環保產業毫無疑問這將是一次從0到1的過程,因為之前沒有積累,只能是追風口,不能站在風口上。而且跨行一直以來風險都很大,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都會在通向規模化發展的道路上埋下一顆地雷。

由此可見,業務拓展還是要圍繞自己擅長的地方才行。其實對於康佳來說,缺少的不是機會好多次機會都擺在眼前,而它或是由於內部混亂問題亦或者團隊戰略問題的原因與機遇擦肩而過。

例如同樣是硬件廠商,前面我們提到的小米其實就給康佳好好上了一課,這其實就是康佳錯過的機會。

再比如O2O,以家庭專業服務(B2C)與品牌售後服務(B2B)為主營業務的輕鬆到家已經在去年成功上市。而康佳作為曾經彩電市場的王者,在線下有著龐大的渠道資源和售後服務人員,在家電維修後市場方面本身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這次機會康佳同樣也沒能把握住。

這麼多好的機會白白錯過,反而盯上了毫無優勢可言的環保,不得不說,康佳的這一決定確實不太明智。

當然了,在業務拓展方面其實也有“奇葩”的案例存在,例如網易的養豬、養雞。但養豬時強調的品質等特徵,與網易的主營業務網易嚴選掛鉤;而遊戲是網易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養雞又與時下火熱的“吃雞”遊戲想聯繫,從這個維度來看,無論是養豬還是養雞,這對於網易的主營業務來說都有營銷價值。

由此可見,企業擴張時要麼以自身優勢領域為基礎真正展開業務跨界,要麼就是為主營業務營銷造勢。對於康佳來說,環保業務既然已經開始做了,那就不要讓它僅僅停留在業務層面業務轉型,還要在營銷上轉型,通過一些列創意營銷的構想,不斷製造話題,讓環保項目與自己的電視業務進行掛鉤,給予產品更“綠色”的品牌形象,賦予企業新的“環保基因”,而這或許才是康佳發力環保產業的正確姿態。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號: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