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撰文|郭雅瓊

本文共3765字,所享閱讀時間8分鐘

“什麼是暗?暗是人家不看你,你就暗了。媒體的目光、行業的目光、資本的目光,如果大家都盯著你,就不好做。所以為什麼我說幸運?要不是在至暗時刻,我很難這麼高效地完成轉型。”

在上海崑崙酒店的房間裡,張昭面帶微笑地說道。

深藍色襯衫搭配黑色長褲,一身休閒裝的張昭抽著煙斜靠在沙發上,語氣比預想中要輕鬆許多,初夏午間的陽光從他背後層層疊疊的窗簾灑進來,室內光線多少有點暗。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這個上海電影節,張昭很忙,忙到“每小時就要見一撥人”。今年3月份剛剛從樂視影業更名而來的樂創文娛,太需要被外界知道。這家新公司不僅標誌著樂創文娛從樂視體系的剝離,還承載著張昭新的商業構想。

為此,張昭心裡依然提著口氣。當數娛夢工廠(公眾號D-entertainment)問他,現在是否可以說其職業生涯20年裡最艱難的時間已經過去?

他的回答坦誠得有點意外:“你說這個難,是不是都已經走出來了?我寧願這麼說,我們在用一種產業升級的模式去應對這個困難,所以它沒成,你就不能說我們走出來了。另外還有資本上的切割,品牌上的剝離,但是最根本的還是這是不是一個新的公司,這個新的公司是用一種新的產業模式去做,這才是走出的最根本的含義。”

在張昭看來,樂視網17億的債務追討以及樂視控股的股權處置,解決起來時間可能都會很長,但樂創文娛的產業升級卻迫在眉睫。新的商業模式被他稱為“電影品牌聯營”,即藉助系列電影使IP品牌化,並與文學、動漫、遊戲、文旅等聯合運營方共同獲得相關衍生權益。

“大家還是很支持我轉型,也很支持我們走出來。我們完成剝離以後,迅速恢復了行業原來所有的合作,都恢復了。”張昭向我們透露,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一起合作《熊出沒》的華強方特,“我上個月剛從深圳回來,我說我們現在剝離了,對方(華強方特)說明白明白,從來不是你的問題,我們繼續合作吧。因為我們剝離了,不剝離就在一個鍋裡,說不清。”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對於新的聯營模式,張昭還重點講到一個最近正在策劃的項目。“怎麼讓廣場舞大媽出現在《敢死隊》上,怎麼請《敢死隊》那些老兵們能夠參與到廣場舞?未來品牌聯營的背後就是用戶價值的聯營。”

樂創文娛的這一系列變化,張昭並沒有跟賈躍亭溝通過,“我相信他也是知道的,樂視控股的股份是在被處置的過程當中。”張昭說。

告別了樂視體系和賈躍亭,張昭的第三次創業開始了。對於將來是獨立上市還是併入其他上市公司,張昭的回覆是,“用哪種方式跟資本市場接軌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給投資人一個好的回報。”

不過,相比光線和樂視影業的兩次創業,張昭也直言,此次樂創文娛的模式將註定了資本之路會更加漫長。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張昭:E輪融資正在進行,

估值上漲不止一點點

用“至暗時刻”形容2017年的樂視影業確實不為過——資金短缺造成多個項目停擺,合作方紛紛離開。

其中影響最大的無外乎是今年春節檔《熊出沒》發行權旁落光線。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樂視網有太多的負債,有很多關聯交易問題。”張昭說,這場風波導致諸多合作方對彼時的樂視影業心生疑慮、失去信心。

雖然眼下合作伙伴已經紛紛恢復,但樂視網17億的債務以及樂視控股約16%的股權處置,依然沉重地擺在張昭面前。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們一定會替所有的股東不斷地追討這個欠款,正常的手段都會用,涉及到了一系列操作的事。原來(樂視)控股持有的股票也在處置過程中,不管是拍賣還是轉售等方式,都在進行中。”

張昭不願意把這些看作是包袱,儘管他也直言這些遺留問題處理起來時間可能都會很長。“我們上次做了D輪融資,馬上開始E輪,往前走就好了,本質上還是在於新的商業模式的確立,新的資源的組合,還是最重要的,當然更重要也是最最艱難的其實是整個團隊的思維升級。”

對於新一輪融資,張昭沒有講太多,但他透露有意向的資本方很多,估值也上漲了不止一點點,“

因為我們便宜,而且也有前景。另外我跟他們講,我說你們要長期持有就來,短期退出就別來,我們不需要這樣的錢,我這個公司也不需要很多錢,這是實話。”

去年年底,在孫宏斌的支持下,樂視影業在股東間做了一次總額為10億的內部增資,估值從年初融創戰略投資時的70億直降為30億。在《影》、《爵跡2》、《刺局》同時製作、《奇門遁甲》面臨宣傳以及多個項目被迫停滯之時,這筆錢對於當時的樂視影業可謂久旱逢甘霖。

張昭向我們回憶起去年11月那場內部增資會議:有我和老孫在那,我們兩個是最重要的兩個股東,那你們聊啥?你們覺得便宜你們就投,你們覺得貴你們別投讓別人投,老孫說他們都不投就我來投。這都是很公平的,然後確實我的估值是下來了,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這一點沒有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把我們自己的估值降低。

彼時的破釜沉舟與驚濤駭浪,如今在張昭眼裡似乎已經淡然許多:你未來能值多少,你今天值多少,這是兩回事。我們降估值,就是讓所有人都回頭看一看,我們模式改過來了。怎麼讓你回過頭來看呢?突然間你怎麼變得那麼便宜了?所有人對便宜的事都有興趣。

這話坦然之中多少也透露著無奈,但張昭很堅定也很自信,“我知道降了之後很快就會超過原來的估值,我就是這麼看的,我很清楚我們的資本價值,我也很清楚資本在尋求什麼樣的模式。”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樂創文娛新路:迪士尼的中國化?

以IP運營為基礎做品牌化升級,這是張昭早在2016年就提出的商業構想,但當時即使是在公司內部管理層,也應者寥寥。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2016年,中國電影行業剛剛經歷了前一年48.7%的高速增長與產業繁榮,但卻在一片看好聲中遭遇大跳水,從二季度開始票房大盤遭遇了五年來首次同比下跌,隨後就持續走入“下坡路”,最終全年票房僅實現不足4%的增長。

雖然同年樂視影業實現了11部影片“片片過億”,但在張昭看來,當時公司“地網發行+互聯網營銷”模式帶來的紅利已經基本上走到了底。

他記得很清楚,2016年9月份,他開始給公司幾個負責戰略業務的管理層門做規劃。

天天在黑板上畫,怎麼改,怎麼從IP運營的角度,用好移動的場景、大屏的場景、客廳的場景、電影院的場景。”張昭說,“但其實推進的效率沒那麼高,因為大家都忙著生態中串通產業這些事,而且思想都比較難交流。那個階段走了很多人,大家都說老闆你說啥呢?”

但2017年的樂視風波卻使事情有了轉機。

“2017年突然急轉直下,大家也不和我們合作了,所以也沒什麼電影好做,我們就少做點,踏踏實實轉型。”張昭甚至把這場風波稱之為幸運,若非遠離了資本和媒體的目光,這樣的轉型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再次啟動。

這話聽起來有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味道,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危機危機,走出危的方式就是把機放大。”只有在商業模式上做出升級,樂創文娛才能稱之為一家新公司的誕生。

張昭把這次升級稱之為“將業務變為知識產權特許經營的運營,是知識產權和它聯營業務的一種連接平臺。”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簡單來說,就是用系列化影片打造電影品牌,同時與文旅、消費品、遊戲、文學等合作方共同分享相關衍生權益,樂創文娛並不需要一定擁有這些IP

這一模式與迪士尼類似,但張昭將其稱之為是迪士尼模式的中國化運用,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IP授權方式的不同。張昭解釋說,迪士尼對於IP是擁有和單向授權,但平臺公司卻不需要擁有

。他為樂創文娛打造的新定位是品牌媒介,通過電影把聯營文本的品牌價值提煉出來。

“你能擁有多少東西?你是開放合作好還是都自己擁有好?不反對你擁有,但是你其實未來規模化,主要是靠開放。”這一套商業邏輯的背後,其實有著張昭的另一層顧慮。

在他看來,迪士尼能夠實現單向授權,是因為自身實力強大而相關衍生行業都很小,但國內不一樣,不管是文旅、消費品、遊戲還是動漫等行業,體量都比電影要大。“你在電影規模還小,其他行業都已經挺大的情況下,你單向授權人家為什麼跟你玩呢?”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5年內將樂創動漫打造成另一個樂創影業

新的商業構想背後,圍繞影片的系列化、持續性成為張昭用來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

在6月19日上影節期間的發佈會上,樂創文娛推出了3個板塊的內容:

首先是以《秦明·生死語者》、《睡在我上鋪的兄弟》、《28歲未成年》等為代表的青春、懸疑類影片;

其次是李仁港的《刺局》、徐克的《星寵》、郭敬明的《未來未來未來》等東方、科幻類影片;

第三部分則集中於東方經典文化,包括羅伯特·明可夫(《獅子王》導演)執導的《狼圖騰》和《馭蠶俠》,與朱大可合作的《少年饕餮》等動畫影片以及徐克的《神鵰俠侶》、陳嘉上的《東陵獸》等。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這28個項目,大部分都將被系列化開發,每個項目成至少3部影片,並進行多維度的IP開發,其中,《東陵獸》的IP構想來自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景區,除了打造系列影片,樂創文娛還將與融創華北一起打造文旅小鎮。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從《小時代》到《熊出沒》,張昭看中了系列化影片的持續和穩定性。他甚至向數娛夢工廠直言,“我從來不是一個單片票房最高的票房公司,樂視影業沒做過幾部超過10個億的電影,我們也活得好好的,是因為我們投資回報率比較高,因為我們有讓這個產品增值的能力。

在他看來,正是爆款給影視行業帶來的不穩定性,使得資本對電影產業缺乏信心,行業升級的核心,應該是品牌化帶來的穩定增長和持續影響力。“做平臺最重要的是,你的系列化票房是不是在增長,未來我只關心這一個指標和數字,我寧可沒有一個爆款,而選擇持續增長的。”

只不過,系列化並不能保證影片票房能夠帶來穩定增長。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以及《28歲未成年》的票房分別只有1.27億和1.29億,這樣的起點是否還能支撐得起後續系列化開發,也值得考慮。

我沒覺得那麼難,因為我們有了《小時代》的經驗,我們也有《熊出沒》的經驗,我沒覺得難。門檻就是決心,品牌打造也從來不靠爆款,它靠持續的影響力。”張昭表示。

新變化還出現在對動畫影片的佈局。樂創文娛目前已經成立了動漫板塊,集中打造多個親子家庭動漫系列影片。在張昭的構想中,將用未來5年時間將樂創動漫板塊打造成規模不低於甚至超越影業業務的一家新公司。

經歷了光線和樂視,張昭第三次創業能走多遠?|專訪

佈局動漫領域的原因,張昭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動畫片是最穩定的產品,也是更加適合品牌化的電影媒介的形式,另一方面,動漫產品最容易與文旅行業結合,對於影旅聯營意義非常重大

目前,《刺局》的電影和網劇都已經制作完成,計劃年內上映。張藝謀的《影》張昭透露也會在年內上映,具體檔期7月份會公佈。在對話中,他用了“登峰造極”、“與以往作品非常非常不同”來形容張藝謀的這部新作。

對於業內比較關心的張藝謀的合約問題,張昭直言《影》不會是樂創文娛與張藝謀合作的最後一部影片。

“歡喜傳媒的事情可能讓大家很敏感,其實他們合作他們的,我們合作我們的,大家彼此之間的合作你說還在乎一兩個合同嗎?我們合作的導演很多,而且我們現在的做法也不是以明星主創為主,是以IP為主,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導演和明星的依賴會越來越淡化。”張昭笑言,“如果模式是健康的,甚至都可以沒有我張昭,公司CEO也沒那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