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三哭,哭得像花兒一樣

馮小剛三哭,哭得像花兒一樣

01

第一哭

與馮鞏

如今,馮小剛的愛哭幾乎無人不知,就像他本人一樣著名。

以至於梁宏達都能說馮小剛是影視界的劉備,江山是哭出來的。

但我覺得這話不對,劉備常常是假哭,馮小剛是真哭,劉備能摔孩子,而馮小剛則只有拼命護著。

這不管是真正的孩子,還是電影那個孩子。

眾所周知,馮小剛的女兒是先天顎裂,當初一出生,醫生就曾跟他說,你們如果想放棄,醫院可以負責處理,給你出具證明,再生二胎,但馮小剛一點都沒猶豫,就說了一句,我不放棄。

醫生說,她長大後叫叔叔,會說成“呼呼”,馮小剛說,呼呼就呼呼吧,誰叫我趕上了呢。沒準我女兒長大了是思想家哪。

你看,這是醫院要摔孩子,人家馮小剛決不會摔,他經常摔打自己,倒是真的。這樣的一個人,你很難想象,他會像劉備那麼權謀。

關於馮氏之哭,人們最愛說的,往往是那個與葉京有關的段子。

葉京拍的那部挺火的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有一個角色,既窮又醜又猥瑣,還貪生怕死,見色忘友,滿身油膩。

他整天跟在一幫大院子弟後面混,動不動就被人涮,動不動就哭鼻子,可還是賤兮兮地黏著。

他長得像馮小剛,又名馮褲子,後來還做了導演。

這影射的當然就是馮小剛。

馮小剛最大的聰明,就是善於利用更聰明的人,人們說,這是葉京的評語。

“我認識的馮小剛渴望成功,做夢都想出名,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他很會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幾次。”

人們也說,葉京這句話就是依據。

那麼葉京所謂的利用,當然主要就是指馮小剛對王朔的利用了,因為王朔是馮小剛的起點,他的恩人。而且當王朔出事的時候,馮小剛還曾只顧一個人撒歡,當後來又要用到王朔的時候,他又會來哭。

這事看起來的確是這麼回事,可是,渴望成功,夢想出名,難道錯了嗎?

你一個處於底層的人,要想打破階級壁壘,施展才華,實現抱負,要得了面子和架子嗎?你這時候不善於“做人”還能怎麼辦呢?

社會關係之中,有多少不是利用的呢?不利用聰明人,難道要利用蠢人?利用蠢人的倒才是真正的混蛋。

人家王朔可是中國一大奇才,那時候代表的是洶湧的思想文化潮流,我怎麼就覺得馮小剛能拜服才能和文化,老往王朔那跑,老去黏王朔,這倒說明他有眼光,有追求,很向上呢?

當然,他一有矛盾就哭,這似乎不大好。姑且先認為他天生是林黛玉體質吧。

而且,王朔當初那出事,本是體制問題是不?馮小剛難道解決得了?他難道能王朔一去,就不過了,要跟電影裡一樣,去做大俠,去清高,甚至於去殉情不成?

他若解決得了,那他成為大腕之後,也就用不著為了播出、檔期什麼的,求爺爺告奶奶,去當那憋屈小媳婦了。

中國的導演,並不都要靠王朔,馮小剛當時那做法,並不能算是小人,王朔勢微之後,他還能去哭,去求他重歸於好,這實在不該給那麼大的差評——

所以我從中看到的,倒更多是馮小剛早期無奈的卑微、屈辱的掙扎、拼命想好的頑強、做人的明智,和大院子弟高高在上的俯視度和優越感,倍兒令人唏噓。

馮小剛在他那本《我把青春獻給你》,曾說到他和馮鞏的一次哭:

那時候他還在幫馮鞏寫小品,過得很不得志,有一天他和馮鞏都喝高了,坐在馬路上互訴衷腸,最後說到委屈處,兩個人竟抱頭痛哭。

說完了,哭完了,馮小剛最後竟躺在馮鞏大腿上睡了一夜,朋友們最終,卻是在天快亮的時候,才在白石橋路邊“揀”到他們的。

我想,這個中滋味,大概也只有馮小剛自己能夠體會了。

馮小剛三哭,哭得像花兒一樣

02

第二哭

與王朔

馮小剛知道王朔,是因為鄭曉龍,那時候他還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做美工。

1985年某一天,鄭曉龍看王朔的小說,罵了一句真他媽孫子,這引得馮小剛也去看,結果馮小剛看完了,也罵,真他媽孫子。

這孫子既然引起馮小剛極大興趣,所以馮小剛一逮著機會,馬上就去拜訪了。馮小剛與王朔偉大的結交終於開始,馮小剛當時說了一句:抬頭看到北斗星。

在王朔朋友圈敬陪末座的馮小剛,才能當然是有的,所以這就引出了葉京那句著名評價。

人家葉京當時其實還有後半句呢,馮小剛一聽到別人說什麼段子,立刻就能用上。

這當然就是說,馮小剛是極善於借鑑、學習、山寨、活用的,你斷章取義瞎誤導,純粹指向人品,這根本就不關葉京的事。

做導演的需要從作家那裡獲取題材、靈感,甚至半成品、成品,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說馮小剛傍作家的路子其實也沒有問題。如果你硬要說那時候王朔等都中了馮小剛捧人的絕技,這倒算不得大錯。

有誰會不喜歡聽好話,能拒絕崇拜、奉承你的人呢?只不過“京片子”王朔捧殺的功夫其實也是一流,他們有時候就當是玩而已。

合作關係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以馮小剛當初對商業片的熱衷程度來看,他當然是很功利的,所以馮小剛與王朔在理念上也經常會有衝突。

但馮小剛與王朔最大的矛盾,卻到底還是因為這件事:

1997年,王朔的“灰色”人生觀遭到批評,山雨欲來風滿樓,王朔抵不住壓力,只好決定出國。

形勢如此,王朔走了,那時候如果《甲方乙方》還掛王朔名字的話,很可能也會像《我是你爸爸》一樣被斃掉,所以馮小剛就沒掛。

此片一出,異常火爆,但是王朔卻就因為這個原因,跟馮小剛反目了。

王朔當初走的時候,雖然曾說,你有機會活,就不要一起死,我們分開吧,但按照常理,他當然還是希望朋友們能夠在他落難之際,兩肋插刀的,所以他那時候就乾脆把馮小剛送來的五萬塊錢扔回去,表示再也不插手影視圈的事了。

馮小剛因為某種原因,對不起朋友的事著實不少,比如葉京當初之所以要用馮褲子來惡搞馮小剛,那據說就是因為馮小剛太雞賊。

他曾以幫葉京搞到投資的承諾,拉葉京去幫忙宣傳《甲方乙方》,但最終卻並沒有兌現。

還有馮鞏。

當初馮小剛和鄭曉龍合編了一個劇本,《大撒把》,是馮鞏拉到的投資方,他們本來也商定由馮鞏來主演,但這件事最終卻因為北影更看好的是葛優,而變卦。

北影給馮小剛的是兩條出路,要麼勸說馮鞏放棄,要麼撤回劇本,馮小剛當然不肯放棄這個機會,只有犧牲兄弟。

這種事要出口,馮小剛當然是很難為情的,誰知道人家馮鞏一聽話音就明白,馬上說了一句,兄弟,對你好就行,我怎麼都成,你千萬不要為這事傷神。

他甚至連投資都繼續支持,沒事昂,都是我兄弟,一句話的事,你只管拍行了。

這事可是馮小剛自己說的,所以他後來就很愧疚,覺得既傷害了朋友,也傷害了自己。

人在名利場混,只怕哪一個都會有此類事,有愧疚,但是卻一定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馮鞏那樣大度,始終還待馮小剛為手足的,所以等馮小剛功成名就之後,再想起這些事時,就很想挽回了。

人過半百,世事看透,功成名就,本性迴歸,人生最缺的就是真正的朋友,這卻就是後來馮小剛要為友誼灑淚,主動來與王朔、葉京等重歸於好的原因。

這些傢伙那時候當然也都反過味來了,何況馮小剛對王朔也是真敬佩,真感恩,於是大家沒經過多少扭捏,就相逢一笑泯恩仇。

馮小剛三哭,哭得像花兒一樣

03

第三哭

為芳華

馮小剛是靠賀歲片成名的,他早期的電影都帶有很強烈的王朔色彩。

那就是主角都是小人物,都挺邊緣,都有點沒正形,都還挺能調侃,但也都自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做不成壞人。

他們由於還有著某種特殊的聰明,於是走著走著,就總會翻轉為某種英雄。

平民階級的英雄。

但是馮小剛也有自己的色彩。

他不像王朔那樣深度譏刺、玩世不恭、冷嘲熱諷,不但留有更大的餘地,還在影片中注入了他特有的溫和、溫馨、溫暖和溫情。

全都像法外之徒,但其實沒一個生活在秩序之外。

全都是日常生活的悲喜劇,但讚美和溫情一定是傾斜於小人物的,且都有一個小夢想實現的結局。

一點點壞心眼、壞心思,無非是現實生活的狡黠或智慧,一遇到較大點的衝突就會敗給道德和真情——這就是馮小剛。

他正是通過這種有意無意地設計,讓我們笑中帶淚,淚中帶笑,釋放著,愉悅著,感動著,最後暖洋洋地離開電影院的。

這樣一個對生活有著既自己,又大眾的理解,既是他馮小剛,又是我們大家的導演,就更加難以讓人相信他會是一個劉備。

他頂多只會是一個做不成劉備的劉備罷了,就跟電影裡的那些小人物和我們一樣。

劉震雲也曾提到馮小剛經常會哭,他認為馮小剛很有點多愁善感。這兩個人合作的時候,馮小剛早已不再需要從中國任何一個作家手中討生活了,他即便不能成就他們,至少也能互相成就,這應當也是證明。

馮小剛早期電影的成就,也離不開葛優,葛爺那表演,簡直可說是那幾部電影的再造。有他,那才叫賀歲片,沒有他,那肯定就像那幾年的春晚沒了陳佩斯一個樣。

馮小剛曾經說,葛優是一個“小富即安”的人,只有親人,沒有仇人。

當年他拍完《大腕》,《紐約時報》想採訪他,他說的是沒空。而當馮小剛他們問他有什麼事時,他說的居然又是,他要去給他爸媽的陽臺買一塊地板革。

著名的《紐約時報》,竟不如他爸媽陽臺上的一塊地板革。

但是這樣的一個葛優,不代表他沒有別的追求,別的野心,馮小剛當初說這些,大概就為了說他的變。

怎麼變了呢?

馮小剛說,隨著演藝界地位的不斷鞏固,該拿的獎都拿了,該享受的待遇也都享受了,葛爺也開始動搖了,矛盾了。

他不再想只做一個諧星,而要跟從悲劇和正劇才是藝術的潮流,去“突破”,去正名。

馮小剛即因此說,這是不對的,如果哪一天葛爺真深沉了,藝術了,走進象牙塔了,那他還是葛優嗎?觀眾還肯買他的賬嗎?

馮小剛為此還舉例說明,舉陳凱歌的例。

這位糊塗爺,高高在上多年,忽然動了為人民服務的念頭,不史詩,不價值了,結果就把自己娛樂壞了。

馮小剛這意思就是各有各的道,是什麼鳥就在什麼林裡棲著最好,這當然很對,但是奇怪的是,他儘管是要跟“凱葛二位爺共勉”的,最終卻自己也變成了糊塗爺。

他從《1942》之後,又是《我不是潘金蓮》,又是《芳華》的,竟也玩起了情懷、深沉,想走進某種象牙塔。

不再喜劇的馮小剛那還是馮爺嗎?觀眾還肯買他的賬嗎?他倒把魔咒體現在了自己身上。

公道而論,馮小剛這幾部片子也很不錯,但是票房卻不見得樂觀,很不輝煌。他簡直是完全將觀眾對他的期待破壞掉了。

馮小剛當然也是不安於先前的定位,有更高追求,渴望更深層的表達的,但是這卻與眼下的商業娛樂氛圍不合,也難怪王中磊兄弟會說,最後悔的是給了他股票了。

成了股東的馮小剛,自然就想回歸真正的內心,討好自己了。

但是股票卻也不只在這裡將他套牢,那還有一個對賭協議。

一面是自己的孩子(電影),用情至深,一面是金錢的損失,幾近於幻滅的悲愴,此所以,當去年《芳華》被撤檔時,馮小剛又會大飆其淚。

我的心情好悲壯。

想不再討人歡心,你以為真那麼容易嗎?某種情況下,大腕依舊還只能是孫子,這就是做人的現實。

你哭得再像花兒一樣也不行啊,不相信眼淚的不只有莫斯科,你儘可以高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但根本洗不掉滿腹的苦和累。

END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