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中的性別悖論?都是生活的壓力!

STEM 是科學( 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具體看前一篇文章)。

在STEM教育研究中進來越來越重視性別比例問題,特別是美國的研究從2000年之後有關stem教育的文章就開始涉及到了這個方面,國內的有關性別比例與stem教育關係的觀點比較少,主要是國內的研究還處於遷移借鑑時期,研究還不夠成熟。先看一下為什麼要重視STEM教育中性別比例問題,stem的性別比例主要是男女學習stem專業和從事stem行業的比例,即目前的國際狀況是男性多,女性少。拿國內來說也是如此,學習這些理工類專業和從事理工類職業的男女比例中男性佔據大多數。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stem相關學科對於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力,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忽視佔據總人口一半比例的女性較少的去從事這些行業,也是一個國家近乎一半的勞動力沒有得到職業平等的待遇。所以,很多國家就非常重視stem教育的女性人數較少的問題。

Stem教育中的性別悖論?都是生活的壓力!

2009年PISA測試結果

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關於女性的社會平等程度和stem教育的性別比例問題,思考在男女越平等的國家中stem教育中的男女比例越接近還是在男女平等程度不夠的國家中stem教育中男女比例越接近的問題。通常我們會認為社會男女越平等就會有更多的女性選擇從事stem行業,社會缺少足夠的男女平等就會導致更少的女性從事stem行業,也就是說社會的男女平等程度和stem教育中男女性別比成反比關係,越平等差異越小。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很值得分享一下,2018年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Gijsbert Stoet和密蘇里大學的David C.Geary,文章名稱是《The Gender-Equality Paradox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中的性別平等悖論),在這篇文章中通過分析國際的男女平等狀況以及各個國家stem教育的性別比重,認為男女越平等的國家反而從事stem領域的女性更少,一些男女不夠平等的國家從事stem行業的女性比重反而從國際間比起來更高一些。

Stem教育中的性別悖論?都是生活的壓力!

從男女的發展來看,因為心理學上的研究也認為男性在數學、科學領域更具有優勢,女性在閱讀、文字方面更具有優勢,這就本身表明了在stem教育中男性具有一種大腦的優勢。通過分析國際評估PISA測試結果來看,PISA測試主要測試中學生的數學、科學和閱讀成績,97%的國家中男性在科學方面的成績優於女性,所有國家總體上女性在閱讀成績上優於男性,所有的,男性在數學上成績優於女性。總的說就是大多數男生的科學能力得分高於平均,大多數女生的閱讀能力均高於平均水平。從這個方面來看,如果按照男女的性別優勢來看,男性更容易在stem教育中獲得優勢,並且男女在專業選擇中總是容易根據自己的優勢就行專業選擇,維持一種自我期望,男女的專業選擇中就造成了性別比例的差別,自然而然,在stem職業領域,男性就佔據了較大比例。

但是如果將生活環境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就會產生國際間的差別。stem先關的職業在收入上其實是處於比較豐厚的領域,通過stem行業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在性別平等的國家大多是發達國家,比如北歐國家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由於較好的社會福利和平等的社會地位,女性在經濟和生活上面臨的風險較低,更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但是在許多欠發達的國家不同,這些國家的女性也必須面臨生活和經濟上的壓力,這使得這些女性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缺少著事實上的自由,既不會按照學術發展的路勁選擇自己的專業和職業,而是以生活為導向,就會趨向於選擇能夠獲得較高收入的stem行業。

Stem教育中的性別悖論?都是生活的壓力!

關於性別的社會平等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最近還看到一個關於性別平等和性別意識的觀點,性別越平等的國家其實性別意識更加明顯,這個研究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社會系的一個教授正在進行的,性別意識就是在一些社會角色塑造上男性和女性充滿了明顯的差別,比如美國在孩子中是非常重視男女有別的。這樣也好,不至於像我們今天不重視性別意識,導致很多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後果。分析為什麼平等的國家在男女意識上做的更好,也可以從生活層面進行分析,一些欠平等的發展中國家,為了生活,很多女性不得不從事一些男性的工作。所以,很多理論的東西最後還是離不開人的生存,在為了生存的環境中,任何完美的理論構想都難以構建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