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支付系統操作風險並沒有大家普遍接受的定義?

零售支付系統操作風險並沒有大家普遍接受的定義?

操作風險並沒有大家普遍接受的定義。我們將它描述為由於各種人力錯誤或者技術錯誤而造成財務損失的風險。當既定的授權流程中有一個或者多個步驟不能銜接或不能完成時,就可能產生操作風險。

零售支付系統操作風險並沒有大家普遍接受的定義?

舉例來說,由於電信網絡出問題而造成終端離線數分鐘;負責授權支付卡支付的計算機出錯,導致整個支付卡網絡幾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內癱瘓;操作員引起的計算機故障。同時,操作風險還包括與通信、交通、數據處理失效等相關聯的風險,如硬件、軟件或通信系統的某些組成部分出現故障,內部控制系統出現漏洞,員工失誤或管理不善等。由於存在這些風險,支付可能被延遲或者根本無法處理,因此會對交易清算造成負面影響。它們還可能影響到中央銀行準備金,甚至可能影響貨幣市場。

零售支付系統操作風險並沒有大家普遍接受的定義?

如果支付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可能產生法律風險。在某一參與者破產的情況下,最突出的風險就是法律風險,即在國家法律框架中,清算成員和清算組織之間的多邊軋差協議可能失效。因此,許多國家都對清算組織給予特殊的法律保護,以確保它們的軋差協議有效。

零售支付系統操作風險並沒有大家普遍接受的定義?

另一個突出的風險潛在來源就是破產管理人可能會阻礙清算組織執行平倉和清算違約成員資產的權力。法律糾紛可能會延遲或者阻止結算的進行,從而帶來信用風險或流動性風險,同時還可能帶來潛在的系統風險。以上這些法律問題更有可能是由於金融機構或系統本身的失誤而非付款人或收款人的失誤造成的。原因在於,付款人或收款人失誤產生的問題比較常見,已經在現行法律中得到了解決。如果沒有對新型支付工具制定恰當的法律安排,它們也可能面臨法律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