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蝽傳播「新型愛滋病」?福建疾控:國內尚無病例……夏季更應警惕這3種蟲類!

近日,廣州疾控微信公眾號發佈的一篇名為《警惕!這種蟲傳播“新型艾滋病”》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文中指出,錐蝽作為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傳播美洲錐蟲病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甚至會危及生命,被稱為“新型艾滋病”

錐蝽傳播“新型艾滋病”?福建疾控:國內尚無病例……夏季更應警惕這3種蟲類!

(▲錐蝽從若蟲到成蟲)

此文一出,

引來不少市民關注。

究竟錐蝽是否在福建也存在?

會不會引起大面積美洲錐蟲病感染呢?

本報特約省疾控專家回應——

該疾病引起繼發傳播和暴發疫情可能性不高,

市民無需恐慌。

那麼,除了錐蝽

夏季還有哪些蟲類需要警惕?

【本報特邀】

謝漢國,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防治科,主任技師

什麼是美洲錐蟲病?

美洲錐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主要流行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18個國家,尤以拉丁美洲的偏遠地區多見,屬於“被忽視的熱帶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約有1000萬感染者,高危人群達2500多萬。

美洲錐蟲病如何傳播?

美洲錐蟲病主要通過感染克氏錐蟲的錐蝽糞便傳播,也可偶然通過被汙染的食物、輸血、縱向傳播、器官移植或實驗室等方式造成感染。

錐蝽是否在福建出現過?

  • 謝漢國介紹,早在2016年,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申報成功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要熱帶病相關入侵媒介生物及其病原的動態分佈與資源庫建設》項目中,福建省疾控中心作為10家合作單位之一,就參與了這項研究,美洲錐蟲——錐蝽的調查與研究是項目的主要內容之一。
  • 目前,國內尚未發現美洲錐蟲病例,廣東、海南、福建、廣西四個省份先後發現錐蝽,但均未檢測出美洲錐蟲病原。
  • “國內有存在類似的媒介生物。”謝漢國說,錐蝽的種類繁多,其中大全圓蝽、騷擾錐蝽和長紅獵蝽是美洲熱帶地區的主要傳播媒介,然而,在中國發現的是紅帶錐蝽,並不屬於美洲錐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錐蝽傳播“新型艾滋病”?福建疾控:國內尚無病例……夏季更應警惕這3種蟲類!

(錐蝽頭部似錐)

該疾病會不會引起繼發傳播?

  • 謝漢國分析,美洲錐蟲病主要分佈在美洲,該病在美洲特別是拉丁美洲的貧窮地區流行較為嚴重,中國是非流行區,不是該病的自然疫源地
  • 由於當前人流物流的增加,美洲錐蟲病及其媒介生物輸入中國的風險存在,但目前尚未有美洲錐蟲和主要傳播媒介輸入國內的相關報道;
  • 中國沒有發現美洲錐蟲主要傳播媒介大全圓蝽、騷擾錐蝽和長紅獵蝽,現有媒介種類(紅帶錐蝽)是否能感染美洲錐蟲也未開展過研究。因此,該疾病引起繼發傳播和暴發疫情可能性不高,市民無需恐慌。

提醒:風險不能排除

  • 眼下由於國際交往增多,境外輸入或歸國人員屬於原發病病例的風險不能排除,他建議旅遊、商務等有關部門和大型用工單位建立有效的風險溝通協調機制,並向來往拉丁美洲地區的人員提供健康教育和諮詢服務。
  • 對疑似美洲錐蟲病輸入性病例和輸入性錐蝽,應及時報告,並將標本送至疾控部門寄生蟲病防治科(所)進行鑑定和檢測。

夏季警惕這些蟲類叮咬傳播疾病

夏季高溫溼熱、蚊蟲孳生,其中吸血蠓、蜱蟲、隱翅蟲等是夏季常見蟲類,這些蟲類通常會通過叮咬吸血傳播病原體,專家提醒,市民需要加強防範。

警惕一、吸血蠓

錐蝽傳播“新型艾滋病”?福建疾控:國內尚無病例……夏季更應警惕這3種蟲類!

吸血蠓,通俗稱墨蚊、小咬,是一種體型較小的昆蟲。常在山林或植被茂盛的場所活動,綠化較好的小區通常比較多見。吸血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出來活動。

✦症狀:

人被吸血蠓叮咬後,會有激烈的灼燒疼痛,在叮咬部位周圍形成紅色條帶,有些人還會引起過敏反應,具有激烈的瘙癢感。這些嗜吸人畜血液的蠓種不僅刺叮吸血,還能傳播多種疾病。

建議:

1、市民可在門窗等處佈置網孔小於3/4毫米的紗窗或紗門,防止吸血蠓鑽孔進入屋內。

2、外出時,可在暴露的皮膚上塗抹驅避劑,並在衣物上噴灑驅避劑或氯氰菊酯殺蟲劑。

警惕二、蜱蟲

錐蝽傳播“新型艾滋病”?福建疾控:國內尚無病例……夏季更應警惕這3種蟲類!

蜱蟲,又名壁蝨或扁蝨。一般喜歡棲息在溫暖潮溼的草地、灌木叢和森林等場所。近年來,不少城市的公園和新開發區小區等場所也能發現蜱蟲

✦症狀:

蜱蟲在叮咬人畜吸血時多無痛感,因此不易被發覺。一旦被蜱蟲叮咬後,其皮膚傷口處便會出現水腫、發炎等反應,甚至形成潰瘍,嚴重時可引起癱瘓

✦建議:

1、市民在野外旅遊或作業時,應穿淺色的衣服,暴露的皮膚適當塗抹驅避劑,儘量避免坐臥在草地上。

2、若發現身上有蜱蟲或發現被蜱蟲叮咬時,不要拍打,應當用木棍或其他的工具把蜱蟲移走,或用鑷子把蜱蟲拔出,並對傷口進行清洗,用類固醇膏劑塗抹,症狀嚴重須立即就醫。

警惕三、隱翅蟲

錐蝽傳播“新型艾滋病”?福建疾控:國內尚無病例……夏季更應警惕這3種蟲類!

隱翅蟲是黑色蚊形小飛蟲,毒隱翅蟲分佈較廣,常見於溫帶地區的江岸、河邊、田地菜園等處,白天棲於陰暗潮溼處,夜間在有燈光處飛行。5-8月份是此病的高發期,該蟲體各段均含毒素,具有強酸性。

✦症狀:

“如果隱翅蟲落在皮膚上被拍打,就會放出大量強酸性毒汁刺激皮膚,導致發炎。”謝漢國說,如看到小蟲子停留在臉上,千萬不要用手拍擊,正確的做法是撥落在地、用腳踩死。

✦建議:

1、市民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雜草、安裝紗門紗窗、睡覺時熄燈。

2、若碰到隱翅蟲腐蝕皮膚,不要過於恐慌。如已出現皮疹,可立即用鹼性的肥皂、香皂等清冼,外塗爐甘石洗劑,也可用馬齒莧搗爛敷於患處。同時,為了加速痊癒、防止皮膚感染,應及時上醫院就診。

轉發分享

快告訴家裡人要注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