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疾控“偵探”破解病毒傳播“謎案”

袁俊:疾控“偵探”破解病毒傳播“謎案”

袁俊:疾控“偵探”破解病毒傳播“謎案”

袁俊(主任醫師,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組組長)

流行病學調查質量關係到能否及時確認傳染源和潛在感染者、控制疫情進一步擴散。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袁俊主任醫師,作為市疾控新冠肺炎防控應急處置組組長,帶領疾控“偵探”隊員們,抽絲剝繭,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病毒傳播“謎案”。

援疆歸來半月,又上戰“疫”一線

1月初,袁俊結束三年援疆,回到廣州休整。在此期間,廣州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緊張,他在家裡也沒閒著,天天關注疫情發展,二次向單位請戰後獲得批准,正式回崗工作。今年大年初三,袁俊被委任為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應急處置組組長,此時距離他援疆結束返回廣州才半月的時間。

袁俊:疾控“侦探”破解病毒传播“谜案”

袁俊說,自己在大學就是學預防醫學的,非典、H1N1甲流、汶川地震、H7N9禽流感、埃博拉防控、MERS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都在一線。2005年,他到北京參加了為期兩年的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第五期),當期12個畢業生在這次戰“疫”中大多都在一線。“這次疫情,是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時候,也是國家和人民最需要自己的時候。作為一名公共衛生醫生、一名黨員,我必須要衝到第一線,要不然,我的人生會有遺憾。”

追蹤病毒“來龍去脈”,重塑傳播鏈條

流行病學調查是疾控部門在傳染病防控中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袁俊所帶領的市疾控中心應急處置組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追查出病毒的“來龍去脈”:“這個病例身上的病毒是從哪裡來?還可能還會傳播給誰?”只有查清病例的傳染源和密切接觸者,把他們及時隔離,才能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

為了重塑傳播鏈條,袁俊和同事要去病人家、去醫院、去病人發病前14天去過的各種場所,找病人、找接診醫生、找所有能查找到的在這14天裡密切接觸過的人,觀察現場環境是否有可能導致傳播的條件、瞭解他們的行蹤。

袁俊:疾控“侦探”破解病毒传播“谜案”

流行病學調查質量決定著防控工作是否精準,能否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儘早掌握”。戰“疫”以來,袁俊作為應急處置組組長,建立了200多人的市區聯合流行病學調查隊伍,開展培訓15次,主持案例討論20餘起,審核流調報告200餘篇,開展重點案例現場處置20餘次,指導解決基層難點500餘條。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質量因此在短時間內得以大幅提升,每個病例和追查出的其密切接觸者的比值,從1月份的1:2增加到了目前的1:13,確保了防控效果。

“只要儘早控制疫情,所有的苦都值得”

儘管這次工作的範圍就在廣州市,但袁俊幾乎同樣天天不著家:為了抓緊時間收集流行病學調查的線索,他和同事常常要徹夜出動開展現場調查,已經記不清多少次“過家門而不入”。即使晚上偶爾回家也多是深夜,拿點換洗衣服,家人們都已入睡;偶然早點回家,因為擔心自己出入醫院、病家帶來的風險,面對小女兒的“求抱抱”,也只能狠著心避開。

袁俊:疾控“侦探”破解病毒传播“谜案”

“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要狡猾,因為感染者可能不發燒、沒症狀,從防控來說,給我們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是,即使是再大的難度我們都要想盡辦法,儘快地把它控制住,壓低流行態勢、延緩傳播進程,給疫苗的研發、生產以及臨床尋找有效治療手段去爭取時間。”袁俊說,“只要能儘早控制疫情,所有的苦都值得。”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伍仞通訊員 穗衛健宣、穗疾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伍仞 通訊員 穗衛健宣、穗疾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