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青澀迅速成長,疾控“新兵”成“強兵”

天山網訊(記者 康顥嚴 通訊員 宋寧 梅建軍攝影報道)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疾控力量”成了一線的鋼鐵防線。在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奮戰的隊伍中,活躍著一群年輕的身影,這些剛入職疾控隊伍的90後年輕人,在短時間裡迅速成長為疾控戰“疫”的中堅力量。

褪去青澀迅速成長,疾控“新兵”成“強兵”

我還是那個“小可愛”,90後女生們在寬大的防護服上繡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和名字。

告別青澀“瞬間成長”的流調隊員

1995年出生的阿地拉·努爾拉去年9月剛剛入職烏市疾控中心,是名不折不扣的“新兵”,但是她談起自己負責的流調工作熟練而自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輪轉科室的她被火線編入流調隊,在烏魯木齊市各發熱門診對疑似病人開展流調、採樣。大年三十這天,當得知自己進入流調隊,緊張的她在辦公室反覆練習了20遍穿脫隔離服,“第一次面對這麼大的戰役,當時還是很緊張,但是大年初一連續幾個任務跑下來,瞬間感覺自己已經是能獨當一面的‘老兵’了。”她笑著說道。

褪去青澀迅速成長,疾控“新兵”成“強兵”

隔著玻璃,阿地拉和實驗室裡的同事為彼此鼓勵。

接到定點醫院疑似病例的通知,立即攜帶裝備出發;穿好全套防護服,進入病區對疑似患者採樣、調查登記接觸史;脫下隔離服,一身汗水未乾便套上外套,馬不停蹄趕回單位,把採集樣本送至實驗室後再抓緊時間寫流調報告……每趟平均花費3小時的工作流程,阿地拉有時一天要重複三四次。早一點確定檢測結果、早一點確認接觸人員,就能早一點採取對應措施,她深知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自己的工作就是與病毒“賽跑”。連日忙碌中,阿地拉臉頰凹陷下去,但目光中褪去了青澀和膽怯,生出了幾分堅毅和勇敢。

“我不能留在家裡,是為了更多人早日回家。”

同樣是去年9月才入職的焦亮亮是個文靜瘦弱的女孩,家鄉在甘肅的她原本請好了假,準備坐火車回家和家人團圓,疫情發生後,想到疾控工作緊缺人手,她果斷退票加入抗“疫”一線。

褪去青澀迅速成長,疾控“新兵”成“強兵”

聲音已經嘶啞的焦亮亮堅持撥打電話進行核查,“偵察”病毒可能傳播的所有蛛絲馬跡。

“您好,我們是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需要了解一下您近七日的行程軌跡……”焦亮亮在疫情分析組時每天要接打四五十個這樣的電話,根據各地上報的外出歸來人員信息,核查協查外地返烏人員的接觸人員和行動路線。

一名返烏人員背後有時有幾十名接觸者,焦亮亮就得細緻“偵察”病毒可能傳播的所有蛛絲馬跡,有時遇見不耐煩的接聽者,還要耐心解釋防控的重要性,直至獲得所有完整信息,填報各類表格,為相關部門提供準確“情報”。時常忙至凌晨的焦亮亮,希望努力盡快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讓大家的生活都回歸正常。

用一雙“鋼絲手”守護隊友們的平安

常常提著七八公斤重的箱子,裡面裝滿酒精、消毒溼巾、隔離服等防護、消毒用品,大男孩張璞在消殺組的任務,就是保障隊友們每日外出和歸來的消毒安全。92年的張璞進入烏市疾控中心已四年,平時在職業病科實驗室從事檢驗工作的他,疫情開始後被編入消殺組,24小時守護一線流調採樣組同事們的衛生安全。

褪去青澀迅速成長,疾控“新兵”成“強兵”

張璞在對採樣箱進行消毒處理。

每位外出流調、採樣的同事們在隔離點都要嚴格執行消毒流程,返回疾控中心還要二次消毒,張璞作為“守護者”,從生物轉運箱到膠靴,都要仔細檢查不留死角,最忙時從早上10時到次日清晨6時,為十組三十餘人次做好消毒殺菌工作。做消殺工作需要經常用酒精和含氯消毒劑洗手,張璞的雙手已經有些蛻皮和紅疹等,“等疫情過去,我就擁有一雙‘鋼絲手’了。”張璞笑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