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的四種模式 中概股到底選擇哪種回歸

CDR的四种模式 中概股到底选择哪种回归

首先,不知道今天這篇會不會被刪。。。。本來想聊貿易的事兒,但是想到去年初“100日計劃”時,我在新浪上發的一條微博被刪除,我就改主意了,另外,我上週的文章《MSCI 從TW說起》也被刪了~~~~~~最近還是少扯蛋。這周聊聊CDR的模式。

不過還是想先簡單說說不成熟的想法:

1、貿易---不是錢的問題,錢不是問題。再說咱們的順差還不是大都流回美國去了,而且這麼大的順差也增加了國內的貨幣供應。

2、利益---不是貿易的問題。貿易是表象,看看美帝的清單,清一色新興科技產業。當然這也說明我國在這些領域確實取得了很大成就,現如今美帝最緊迫的是我們的“技術追趕”。

3、特朗普---

壕、嚎、毫。即商人、大嘴、玉米髮型。被輿論描述成獨斷、專橫的瘋子,其實換了誰也都一樣,背後是美國整體利益,只不過特朗普更猛。所以過幾年回頭再看,我覺得特朗普有可能是繼里根之後最受美國民眾歡迎的總統。

=====分割線:聊CDR=====

獨角獸和CDR也是這個月的熱詞。關於CDR,正好看到了如下一張表。

CDR的四种模式 中概股到底选择哪种回归

這是美國的ADR,一共四種模式。咱們會有自己的模式,現在不知道採取哪種類似的方式。

如果猜想的話,先直接Pass掉第四個,剩下三個中,第一種模式顯然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如果走OTC,那小散要想參與這些中概股只能通過公募基金,這就毫無意義,因為現在咱們就能通過公募基金投資中概股。第二和第三種的區別就是“是否融資”,以及相應的信披監管力度和發行時間。我判斷第二種概率最大,也就是拿出一部分以CDR模式到A股交易,主要是:

1中概股(非獨角獸)本身質地優良,大部分盈利能力很強並不缺資金,只是響應號召回來提升A股質量,別MSCI一進來,挑來挑去都不想買。第二種方式還不會稀釋原有股東利益。而且時間上比第三種要快。

2

港交所快速修改上市制度後,新加坡也慌了,開始加緊跟進。美國那邊也出現相對大企業採用“直接上市”的方式--- Spotify。大家都在搶,A股在改開的路上必然也要加速,何況中概股都是咱們自己的公司,另外也有著全球第二大數量的獨角獸。

當然細則沒有出,具體還要等最終方案。比如交易制度方面,CDR上市首日是否也像股票一樣實行44%漲幅限制?

另外,CDR的發行規模,太大太小都不行。太小---跟現在IPO的中小創似的,那還不得炒到宇宙上去,純是擾亂市場了。太大---騰訊、阿里這樣的都三四萬億市值,本來他們就吸金,這下更抽血了。參考已經回來的分眾(002027)、360(601360),還有進行時的富士康,估計拿出的規模不超5000

另外,國外理性市場,正股和存託憑證的走勢基本一致,例如下圖的騰訊(00700)。

CDR的四种模式 中概股到底选择哪种回归

回到A股、CDR,大家自己想象吧,上漲的姿勢靠腦補。

最後,我覺得不管何種模式,不管是MSCI、CDR還是獨角獸,作為普通小散投資者,還是要配置一些基金來覆蓋,獲取相對穩健、持續的收益。

======VX:秦亮聊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