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水深水淺並非走過才知道

涉水過路總是在必經之路,不得不過,高考志願填報就是這樣一條涉水必經路。

志願填報水深水淺並非走過才知道

對於多數家長來說,這條必經路還是頭一次,水深水淺並非走過才能知道,前車之鑑後車之轍,只要你平時留心觀察,鑑突然低了,說明前面一定是個坑。

志願填報的“坑”多數來自於對規則的漠視!我用幾個典型的案例來闡述一下看得見的“坑”。(由於涉嫌抹黑曝光高校,因此不得不隱去高校名稱,請不要對號入座,我只是在說明一個規則)

志願填報“坑”之一;高分上低校

院校的合併惹的禍:在過去的20年間,很多院校為了申請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資格和財政支持,進行了大量的合併和重組。目前我國大部分985工程院校都有合併的院校,而被合併的院校大部分則是二本院校,導致很多學生用600多分的成績,稀裡糊塗上了原本是二本的院校。(由於避不開院校名字,大家自己留意即可,舉不勝舉)

此類“坑”的同類項還有院校的更名、分校和校區等。

專業級差也能達到上述“坑”的效果。

所謂專業級差方式,就是在院校已經提檔後,開始分配專業時,這種方式下所有考生按成績排隊,所有專業同時錄取。如果你的第一志願專業已經滿額,則將你的考分減去預先設置的相應級差,在第二志願專業中重新排隊。【將一專業志願的和二專業志願( 一專業落選者) 達到分數級差者同時排序錄取】。比如你以625分被A院校提檔,恰巧該院校的專業錄取規則就是專業級差方式,級差為3分,你所報的第一專業為通信工程專業但被高分的孩子擠掉,因此計算機開始按照622分和其他所填報第一專業的孩子們(或者和你類似的同學)一起檢索你的第二專業,等待錄取。

志願填報“坑”之二;“服了”為什麼還被退檔

平行志願也有風險,最好服從專業調劑,這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勸告,可為什麼服了還是被退檔了呢?問題可能出在單科分數要求上。比如,某校在本省的提檔線是575分,甲同學恰巧打了575且不佔優(文科生,語文分數不高),在報考平行志願的第一志願由於分數不夠沒有被提檔,被第二志願的此校提檔(最後一名,提檔線就是孩子的高考成績),由於所報專業人數均滿且甲同學服從調劑,因此被調劑到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但此專業要求英語成績不低於110分,而甲同學英語僅差一分被退檔。

實際上有沒有解決辦法呢?有的,每所院校都有為數不多的預留計劃,用於特殊情況(包括這種情況),如果是高分孩子或者,,,院校就會想辦法把人留住,但既然退檔了,也會有完整的證據鏈來讓本省的招生辦啞口無言。因此這類的大學唯一的辦法就是平時多留意,報考遠離。

此類“坑”的同類項還有,有無外語語種、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要求等。

志願填報“坑”之三;平行志願沒有先後順序

平行志願通俗的講,從地位來看你所填報的院校皆屬於第一志願,此謂平行。但考生所填寫的個人志願卻在總平行之中不是平等關係,按照你所填寫的ABCDE先後順序逐一檢索,一旦檢索到有符合條件的高校,不再對其後志願檢索。比如說你的分數和你的志願契合度是W大學,但是你又希望靠運氣高報衝一衝去U和X大學,又怕W大學不給力,用分數低一些的Y和Z大學來兜底。但是你填寫的順序卻把W放在第一A志願上,把U和X放在其後的B和C的位置上,那麼即使你的運氣讓你的分數夠到了U和X的任何一個院校,你也去不了,因為你的分數去W院校富富有餘,已經被提檔了,U和X院校檢索不到你了。

此類“坑”的同類項還有,是否服從調劑如果填寫不服從被退檔;身體條件受限被退檔等

囉嗦這麼多,其實就是平行志願採用“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的投檔規則。讀懂規則,你才能在報考中游刃有餘,祝你順利,逢考必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