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慮」就是「懶惰」的同義詞,一招讓你輕鬆成爲「高效人士」

今日最大聲: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目標缺失、對事情發展的不可掌控、對最終得失的顧慮變成自己懶惰的理由,我的高中老師就曾說過:懶惰的人就是一個寄生蟲,一條能夠把“白花花的大米飯”變成“黑乎乎大糞”的寄生蟲。我們千萬不能、永遠不能、也不要成為那條令人厭惡的寄生蟲。

有人說:“鬆弛”是一種最佳的狀態,殊不知在“鬆弛”、“靜若處子”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動如脫兔”的迅捷、和“井井有條”的思想,千萬不要把“鬆弛”和“懶惰”畫上等號,更不要把“鬆弛的狀態”變成懶惰的藉口。

“顧慮”就是“懶惰”的同義詞,一招讓你輕鬆成為“高效人士”

有一條是毫無疑問的,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高效率的。而高效率的人在任何團體中,都會很快的脫穎而出,但是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才能成為一個高效率的人?

首先,得經常性梳理自己的事務,至少每天一次。(千萬別去考慮複雜事務的結果,而是多考慮如何把複雜事務拆成一些瑣事。)

然後按照這三個標準,去對照你梳理出來的每一件事:

1、這件事是不是必須要做的。

2、這件事是不是當下力所能及或者很快就可以處理的。

3、這件事是不是十萬火急、急需解決的事。

後面就簡單了,不需要考慮結果,按照一個簡單的方法執行就行了。只要符合這三條中的任意兩條,這件事就一定可以去做;如果三條都符合,就可以立馬去做,毫不猶豫

按照

排列組合,這三類事會出現四種組合,它們的優先次序應該是

第一:全部三條都具備。

第二:十萬火急且能力所及

第三:十萬火急且必須去做,但不能很快解決或能力不足

第四:必須要做且能夠很快解決的事,但不一定十萬火急

記清楚這樣的優先等級,然後按照這樣的次序迅速的把自己所有的事幹完,你立馬就成為了一個高效率的人!

這樣做的優勢是:極大減少了猶猶豫豫的時間,極大減少在一些冗雜事務上花費的時間。可以迅速的提升自己的行動力。(過多的考慮做事的結果,是效率的最大敵人,往往顧慮就是懶惰的同義詞

說一千,道一萬,想的再多,都不如立馬行動起來。只有行動才是達到目標的唯一途徑。當目標(行動規律的第一條)一旦被確定下來,不動手去做,一切都是白搭。通過這樣的方法,事情就會一點點被處理,僵局一點點被打破,複雜問題的脈絡一點點被梳理清楚,重點、難點很快就浮現在眼前,我們也很快找到項目的突破點,然後以點破面,找到自己前進的正確路線,並獲得成功。

在年輕的時候,有人曾經跟我說過:“就不怕多做事,多做事也不會死人”。當時我覺得他說的十分有理,尤其對於我們年輕人,哪怕沒掙到錢,多做事至少也鍛鍊了我自己。

“顧慮”就是“懶惰”的同義詞,一招讓你輕鬆成為“高效人士”

拓展一下思維:

這樣的行動力提升方法,除了可以用於提升我們對日常性事物的判斷外,也可以用於較為長遠的計劃,甚至是人生道路的選擇。

當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發生改變以後,人生的道路或計劃被突然打斷,經常就會迷惘。此時,往往可供的選擇的方向更多了,但卻無從下手,不知道當下該做什麼,該怎麼迅速適應、重組自己的生活。整天處於渾渾噩噩之中,一會兒想這麼辦,一會兒又想那麼辦,充滿了痛苦。

我們再看看行動力提升方法,看看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這樣三個條件:

1、這件事是不是必須要做的。

2、這件事是不是當下力所能及或者很快就可以處理的。

3、這件事是不是十萬火急、急需解決的事

此時就會發現,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第一條開始變的模糊。所以,所有事都變的既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於是,能做的事大多都變成了2、3條的組合,長期這樣,就“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起來,這才是我們充滿痛苦的根源。

如果我們靜下來,認真的去思考,去發現內心,就會明白自己到底想要怎麼樣的生活,只要確定了這一點,第一條基本上就確定下來了,即使缺少眼前的計劃,有了這樣長遠的目標,工作、生活也會很快被有序組織起來。

所以,這樣的行動力提升方法,一樣可以用在我們的人生道路選擇之上。

“顧慮”就是“懶惰”的同義詞,一招讓你輕鬆成為“高效人士”

懶惰的騷年們,把肌肉裡的任何一根肌肉細胞都繃緊了,立馬行動起來,千萬不要成為地球的寄生蟲,一個把“白花花的大米飯”變成“黑乎乎大糞”的寄生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