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矛盾”、“方法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我忽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一个问题:人类所有的知识不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吗?那么,“问题”是什么?什么是“问题”?

问题的产生大概都是源于“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问题。肚子饿了——是身体能量供给与补给这对矛盾的显现;学习很困苦但还要学——是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社会对一个人的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情感问题——是一个人情感需要与外部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所致;两个人打架了——可能是这两个人之间的利益发生了冲突,针对同一个利益的归属发生了矛盾;两个国家打仗——可能是一群人与另一群人之间针对某一些问题发生了“矛盾”。

总而言之,没有矛盾,就没有问题,更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就无用武之地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个思路:如果要总结人类的知识,可能绝大部分都是用于预判的:

学医学——搞清楚怎么治疗,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不是预判吗;学管理——搞清楚怎么下达任务、怎么构建组织,就会产生什么效果,这 不是预判吗;学教育——搞清楚怎么教授知识,小孩子才能够接受,这不也是预判吗;哪怕专门搞善后的,也是要预判什么样的善后方案获得最佳的效果。

如果这么推理,就成了:几乎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与对“未知”的预判,因为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预判,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矛盾。能够对未来准确预判的人,我们通常都会称之为智者、学者、高手、专家……所以,如何能够准确的预判,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如何调整自身,来应对这个变化着的世界,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问题”、“矛盾”、“方法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人类用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来预判未来的办法,如果具体说来,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辩证法,另一个是形而上学。

举一个例子,更容易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熊大和熊二在河边打架,原因很简单,他们修路时缺少一根又直又长的木板,熊大让熊二回家取一个,熊二看见河里有一根,要去捞。熊大说:“别费那个劲了,回家取也没有几步路。”熊二说:“河里那根我看起来又直又长,捞上来更省劲”。熊大说:“每次你都是贪便宜、反而费力还误事”。熊二不服气,于是两个就打起来了。

打架这个问题的表面情况是:熊大安排熊二干活产生了分歧。求其本质来看,是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熊二认为:水里面的木板又直又长,可以用,费力少。熊二的方法是根据经验来的。木板在插进水里,看上去是弯的。但根据知识和经验,你判断出木板能用。“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这样的方法叫做“形而上学”。

熊大认为:水里面的木板不见得直,长度也不见得够,捞也不见得省力,所以不如回家取方便。一件事情总有多种描述的可能,互相之间是矛盾统一的整体。这个就是辩证法了。

熊大、熊二使用的方法论不同,得出的结果当然不同,两人的方法不同,当然道理说不通,只能打起来了。所以人类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方法论上下功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关于预测的学问,但是两者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辩证法的认识会更全面,从全局的角度、从多个方面来论证。形而上学却是从某一个现象逐步推进。其实两者各有各的好处。

“问题”、“矛盾”、“方法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大致是说这个世界是统一的、连续的,时间、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结果有朋友给我发了一个回复,说量子理论、弦理论支持这个世界不是连续的,无论是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分割成一小份、一小份。我当时看完后大恐:如果世界不是连续的,是离散的话,那么一切都将不可预测,一切学问的基础都将被颠覆。于是连忙找回看过的关于相对论、弦理论方面的书籍重新学习了一遍。看到:相对论的基础便是连续的时空,量子理论、弦理论虽然假设时空可以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份,但是并没有得以完全证明,而且从量子效应上来看,时空还是连续的,当下觉得安定了许多。

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发展就类似与形而上学思维的过程。如果直接通过量子理学或弦理论判定这个世界就是“离散的”,那么预测也就毫无意义,哲学的基础就彻底被破坏,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问题”、“矛盾”、“方法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