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小滿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有人說,滿足的狀態是剛剛好,幸福的狀態是比剛剛好再多一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不滿,則空留遺憾;過滿,則招致損失;小滿,才是最幸福的狀態。

此時的大千世界裡,萬物生機盎然,又從容不迫:麥粒飽滿水稻插,蠶結新繭桑葚熟,菜籽舂油苦菜秀。小滿,期待一場如約而至的雨水,穀物生髮,順遂天時。

其實,夏天的這個時候,是最幸福的。

初夏

我們

最懷念什麼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古人將四月前後的天氣稱為“麥天”,在北方的蒼茫大地裡,四處都氤氳著麥子的將熟之氣。“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這股悠長的麥香,那片金黃的麥浪,古樸而又深沉,積澱了無數祖輩父輩的汗水。

而在南方的小滿時節,雨水漸多,田水漸滿。五代後梁時期的和尚有《插秧歌》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佛家之言,飽含禪意,又勾起了許多南方人家游水玩鬧的興致。

猶記得小時候,每到農曆四月中的傍晚,河裡便會聚集一群光著腚的頑童戲水打鬧,敞著膀子唱詠而歸,只剩那黝黑的皮膚與河面的波粼在殘存的夕陽餘暉裡發出閃閃的金光。

那時候,網絡未興起,手機還不可觸屏,彩電也只是剛剛普及,但人們的生活卻是充實、幸福的。如今,河水不再清澈純淨,兒時的夥伴也各奔東西,一臺空調、一部手機便能滿足一個夏天。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其實,我們懷念的,正是過去那些遺失的美好,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父輩長大的民俗活動。

在古代,小滿的民俗為人所知的有三種:

祭車神。一個古老的小滿民俗,亦有“祭三神”的說法,“三神”包括水車神、牛車神、紡車神。這三車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將豐盛的祭品獻與三神,希望接下來的日子風調雨順、生活美好。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祀“水車神”儀式。

水車神,為白龍。祭祀時,人們在水車上擺放魚肉、香燭等祭品。其中會有一杯白水,祭拜時將白水潑入田中,預祝風調雨順、水源充足,這是古代勞動人民對水利灌溉的美好期盼。

祭蠶。古代傳說中,小滿為蠶的生日。江南一帶,養蠶極為興盛,為祈求養蠶能有一個好收成,人們在每年四月放蠶之時,舉行虔誠的祭蠶儀式,時間並不固定,以小滿為最盛。這一天,養蠶人家會準備好水果、美酒、魚肉等豐盛的祭品到“蠶娘廟”上供,虔誠跪拜,祈求蠶繭豐收。

在祭品中,最有特色的當屬“蠶面”,高巍說:“這時人們會以米粉或麵粉為原料,製成形似蠶繭的小吃食一起享用,期盼蠶繭能夠豐收。”

捻捻轉。捻捻轉,是“年年賺”的諧音,是小滿前後的一道時令美食,此時田裡的麥子完成了吐穗、揚花、受粉等生長環節,正值灌漿,麥粒日趨飽滿,而此時的大麥最適合做捻捻轉了。

捻捻轉的製作過程,分為四步:首先把麥粒飽滿又略帶柔軟的麥穗割下來,然後搓掉麥皮,將麥粒分離出來,再將分離出來的麥粒炒熟,最後將麥粒放入石磨中磨製,而石磨中的磨齒便會出來縷縷長約寸許的麵條。一道美味就這樣完成了,再拌以黃瓜絲、蒜末、醬油等作料,風味可口,百吃不厭。

遍野苦菜秀

春風吹,

苦菜長,

荒灘野地

是糧倉。”

如果說一首童謠可以把我們帶到回憶裡,那麼一種味道,就能讓我們在回憶裡感懷。食苦菜為小滿習俗,同時苦菜作為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它的味道是充滿歷史厚重感的。

《周書》有云:“小滿之日苦菜秀。”遍佈全國的苦菜,成了這個季節必吃的蔬菜。《本草綱目》說:“(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撇去它的營養價值之高不說,更為重要的是,它用以比喻人生之艱,憶苦思甜。

如今,吃進嘴裡的苦菜已是調味好的,清涼爽口,不再是往昔的苦澀滋味,於是苦日子便也在咀嚼中分明卻又不那麼分明瞭。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古人云:

“君子寧居無不居有,

寧處缺不處完。”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人若自滿,便難有進步;若不滿,也許是因為人的慾望過大。

《菜根譚》道:“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是自然之道,亦是人生至道。

趁此大好初夏、小滿時節,檢視自身,以達小滿,方不悔走這一遭快意人生。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小滿三候

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大意是,植物的籽粒到這時候開始飽滿了,所謂“小滿不滿,麥有一險”。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節氣,雨水也得充足飽滿,沒有雨水的灌溉,萬物的飽滿就是一場空呢。

小滿三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一候苦菜秀,意思是小滿節氣時,苦菜已經枝繁葉茂了。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三月生,六月開花,如小小的野菊,漫山遍野都是。它的葉子像鋸齒,吃在嘴裡,苦中帶澀,是清火解暑的一味好食材。

說來也巧,一般苦味的東西,都有清火之功效。而它們恰恰又都適宜生長在夏季,如苦瓜,這便是造化的神奇。天地自有它們運行的邏輯,有難以言說的神奇。人順天時而動,便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二候靡草死,意思是小滿時節,陽氣日盛,一些喜陰的柔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慢慢枯死,先民的觀察真是細緻入微。

有死便有生,天地萬物莫不在循環之中。靡草的死伴隨著新麥的成熟。三候麥秋至,它告訴人們,新鮮的麥子成熟了,可以嚐出甘甜之味了。這個時節,適宜嘗新,適宜為身體儲蓄一年的新能量了。

小滿苦菜秀,那是告訴人們要吃點苦了,不然火太旺,便失去了平衡之道。

中醫說,辛味可以發散,酸味可以收斂,甘味可以補中,苦味可以瀉火,鹹味可以入腎。

五味之中,唯苦味可以入心。

西洋沒有以苦為味的,唯中國人以苦作五味之一。最苦是黃連,卻能清心火。苦瓜好吃,也取了它這點苦味的清正。若去了它的苦味,苦瓜將變得黯然失色。

苦盡甘便來,所以,吃得苦中苦,才能做得人上人,也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甘與甜。

小滿詩詞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耕文化,農耕文化又以“男耕女織”為核心。

翁卷的這首《鄉村四月》,寫了江南農村初夏小滿時節的風光和農耕特色。

江南的四月,是綠色的。山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禾苗是綠的,世界是綠的。

江南的四月,是白色的。縱橫的溝渠,蓄滿了雨水。片片稻田,也蓄滿了水。遠遠望去,白茫茫一片。

還有子規,在如煙的雨中,聲聲啼鳴,提醒著農人:插秧插禾!

所以,緊承著子規催種這一句,詩人寫道: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蠶桑與插田,一為織,一為耕,一為衣,一為食。衣食是農耕文化的兩大根本,一句話寫盡了農耕文化的核心。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小滿時節,有兩個重要的祭祀活動。

一個是祭車神,即祭水車,寓含水源充足之意。小滿時節雨水特別重要,如果此時田裡不蓄滿水,就無法插秧。俗話說:“小滿不滿,乾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所以“綠遍山原白滿川”,可不是閒筆,是說風調雨順呢。

一個是祭蠶神。在以蠶絲為主的南方,每到小滿前,養蠶人都會到蠶娘或蠶神廟祭拜,祈求豐收。

這首簡單的詩中,將中國農耕文明的關鍵全部融入其中了。

婦姑相呼有忙事,

舍後煮繭門前香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繅絲行

(宋)范成大

小麥青青大麥黃,

原頭日出天色涼。

婦姑相呼有忙事,

舍後煮繭門前香。

繅車嘈嘈似風雨,

繭厚絲長無斷縷。

今年那暇織絹著,

明日西門賣絲去。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范成大的詩名並不高,但他有些田園詩,帶著泥土的樸素氣息,讀來可喜。

這首詩取耕織二事之中的織,繪聲繪色地摹寫了婦姑夏日繅絲的情景。

首句時間:夏日,“小麥青青大麥黃”。

次句時間:清晨,“原頭日出天色涼”。

三四句:人是婆婆和媳婦。事是繅絲,煮蠶。

五六句:具體描摹繅絲的情形,或訴諸聽覺,或訴諸視覺。

忙忙碌碌,充滿了生活氣息 。

結句“今年那暇織絹著,明日西門賣絲去”陡然一轉,寫出了與往年相比,婦姑繅絲賣絲更加艱辛,毫無餘留,可以想見賦稅加重。苦恨年年作金線,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中國是最早栽桑養蠶的國家。遠在殷商時代,甲骨文中便有“桑”字出現。戰國時期,青銅器上有提筐採桑的圖紋。《孟子》中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之說。

桑,為先民鋪設了樸素的生活背景,讓他們在土地上深深紮下了根。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粗布麻衣,埋骨需要的是桑梓之地。

它護佑著它的子民,像護佑著它的孩子。桑林裡,有艱辛,也有人們從心底裡流出來的生之歡悅、期盼。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小滿田塍尋草藥,

農閒莫問動三車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小滿

(近代)吳藕汀

白桐落盡破簷牙,

或恐年年梓樹花。

小滿田塍尋草藥,

農閒莫問動三車。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小滿,除了耕織二事,還有其他。這首詩就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小滿田塍尋草藥,農閒莫問動三車”。

小滿是採摘草藥的最佳時節。“春草柔嫩,如初生茸毛,藥味至淡;秋草老成,有了筋骨,藥味至重。因此,雖是同一味藥引,時序交易,劑量亦有懸殊。小滿時節的草藥,藥性的濃淡剛剛好,因此最適合採摘。”

這個時節,有地金草可以消炎,有金銀花可以下火,有車前草可解毒,有苦苦菜可清熱……每一味草藥有著不同的香氣。揹著揹簍,在田間坡上到處尋覓,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樂趣。

小滿時節,江南地區得動三車。俗話說:“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這裡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裡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裡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可家裡的蠶寶寶也要悉心照料,小滿前後,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繅絲。

你看,簡簡單單的一句詩,竟然隱藏了多少民間風俗!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圖說

二十四節氣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