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自己是什麼

為什麼活不出自己?

熊玲:自己是什麼

有位文學家說過:幸福的人,有一樣的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的確,幸福雖有大有小,但感覺是一樣:飽滿溫暖。而不幸,也有大有小,但感覺是複雜多樣的:焦慮,惶恐,內疚,悔恨,絕望,無助,無聊,憂傷,疼痛,掙扎.....等等。

聯想、推理下去說明,能活出自己的人,大多有一樣的活法:自我自在。而活不出自己的人,是各式各樣,其原因太多也很複雜。這裡大致說兩點。

1)為什麼活不出自己?因為人生本就很難

為什麼本難?或許是與生俱有吧,佛學稱人生來就是受苦的。這雖有安慰人心的作用,但也有深邃之道理,因為物種都有他們逃不過的苦難:為生的勞苦,走向死亡。所以,活著本身就不容易。

然而,更不易的是作為社會人,你不僅得為生存勞苦,還要為精神生活勞苦、勞心。後者,對許多社會人而言,像是天堂又似地獄。因我們誰都不願只是一個活著的行屍走肉,還想活得精彩、活出自己。不幸的,許多人是越不過生活(包括自然的、社會的)障礙,比如環境的惡劣,殘酷的競爭,遭遇不公不義,家庭重壓,社會責任,意外傷害...等等。這些障礙,有些是必然存在和必須接受的,有些是因自身處境而必然要承受之。按人的需求層次論講,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這也是該提問中的活出自己。但,當人處於生存、安全等低級需求時,是談不上高級需要的滿足。

熊玲:自己是什麼

2)為什麼活不出自己,因為我不知道我是誰

這一方面,體現在人的性格侷限,主要指匱乏自主性。人由於從小在被溺愛,或被控制下長大的人,易形成過分自戀、依賴、偶像崇拜,或自卑、偏執、敏感多疑等性格,他們的自我價值,會過分依賴他人、外界的眼光而存在。社會大洪流中,他們容易是人云亦云的一類,或是“世界如此大,卻找不到我在哪”的一類。性格上匱乏自主性,等於說,他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但可以是“沒辦法”的某種負累,比如是房子、票子、工作的奴隸,是他人的棋子之類。

另一方面,體現在人承襲父母的期望太大。不過,這又返回到人自身形成的壓抑、隱忍、選擇焦慮等性格侷限上。借一電視劇人物來說明。《我的青春遇見你》劇中的陳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物理學天才,他是清華物理系學霸,保送讀研究生,公派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讀博士。按理說,他是活得很精彩的天之驕子。但他有幾段歲月是活得很坎坷,很窩囊。在美國讀博、做研究近尾聲時,因涉嫌抄襲而被校方開除...回國淪落於社會底層而不敢回家...命運青睞,他被再邀去美國完成科研項目,這時他面臨情感與事業取捨,本質上是面臨道德良心與仕途的抉擇。他針扎一番後選擇了仕途。剛正不阿的哥哥陳也,極其憤怒的連罵帶揍陳昆,阻止他去美國,陳昆奮力反抗中,悲痛欲絕的說了一番話:我就混蛋,我就無恥咋拉?!從小我就揹負著父母的希望,爭取成績好,每次考第一,只有這樣了,大家才都高興....我已經成為了只懂學習懂研究,外面世界我是格格不入,我的世界是研究、是實驗室....哥哥,求求你理解我,求求你放過我,讓我回到我熟悉的世界,好不好?好不好?...捍衛正義的、只有初中文化但卻活得很自我的陳也,頓時懵了也似乎醒了,他心痛心酸,緊緊擁抱了弟弟。陳昆深懷感情敗類的罪惡感,去了美國成就他科學研究的夢想。

從以上的描述看出,陳昆為什麼活不出自己,最深層的原因,來自他自幼背起父母的希望太大(舉例,母親在陳昆落難回到家時,還說“你這不是要我的命嗎”,這個要命,不是疼兒子的落難,而是落難丟了母親的臉),也來自他本身存在的個性弱點:怕承擔責任的膽怯、僥倖心等,他扛的負累過沉,無法自由呼吸。雖然以陳昆的學識天賦,和他執著事業的毅力和能力,他活出了理想的自己,可他的英年早逝,不能不說,是他身不由己的重壓所致。

而劇中追求陳昆的蘇娜,是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完全活出了自己的女孩。儘管她為了想要的愛情、想要的生活付出了沉痛代價,但是,她一直是在遵從自己內心的願望而活。

只有從不背叛自己心的人,才稱得上活出了自己。

熊玲:自己是什麼

自己是什麼?自己就是慾望體。陳昆,蘇娜等人的故事,以及生活中的許多陳昆、蘇娜似的人,都在告訴我們一些人生哲理:活出自己的人,未必很順暢或幸福,但很痛快,終會幸福;活不出自己的人,未必不順,但肯定不叫幸福。同時也在告訴這樣的真理:成為一個能活出自己的人,是先要經歷很多不能自己的事情。如此,你才能知道什麼是自己,什麼是自己想要的活法,然後去成就自己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