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出賣者?——妙猜達文西密碼

原文@竹之溪 載於中讀App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一種什麼樣式的笑?

那是一種微笑麼?怎麼又隱約著縷縷的哀怨在其中?那是一種淡淡的哀傷麼?怎麼又有一股狡黠目光裡強忍下的肉笑皮不笑?

彷彿看得見面頰嫩嫩的肉肌跳動著的歡喜要衝出來顯擺,而蒙娜麗莎卻在按耐著,一種好玩的調皮感覺。

那麼,是在偷笑了?怎麼又有嘲諷之意掛於唇角?等等,捎帶著那眼神也變成不屑了。

這種種的奇妙體驗,源自達芬奇的創作。他奇特獨到的思維與手法使得一幅畫愈品愈有意思,時而如此,時而又如彼,趣味昂然。令人由不得感嘆——達芬奇不復出,這就是一串世人難以完美解讀的達芬奇密碼。

一幅畫能因著人品讀、遐想不倦,首先,應該是因為他的創作手法的與眾不同。達芬奇不同於大多數人,他是一個左撇子,他的書寫習慣是從右向左。如果閱讀達芬奇的手稿卷本,要拿鏡子對照著看才行。他因此也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觀察事物的心得。

而他對事物的追求,也是至善至美的。出生於1452——1519年的達芬奇處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為雕塑繪畫不可或缺的人體骨骼解剖還沒有深入開展,達芬奇為探求真諦,他做了什麼呢?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偷偷地去新墓地挖出屍體!What?這是一種很瘮人的場景,好不好!毛骨悚然。所以呢,只有達芬奇是達芬奇,嗚嗚嗚……

在昏天暗地裡挖出屍體的他,還把屍體扛回去做解剖研究,實際掌握人體構造,這無疑對他的畫作有極大的裨益。

達芬奇所處的時代,應該也是使他的畫作充滿玄意的因素之一。在他那個時代,《地心說》被普羅大眾廣泛接受,並被教廷認為是聖神不可侵犯的真理的一部分。

所謂《地心說》就是認為地球事是處於宇宙中心的,並且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圍擴展,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動。簡而言之,即是認為地球為宇宙中心。

而出生於1473——1543年的哥白尼,通過對天體研究得出了《日心說》,因為怕受到教會懲罰,他在臨終前才出版這一學著,這是是在1543年。

但在達芬奇留存的文稿中,人們發現了“那太陽並不運動”的字。它表明達芬奇早於哥白尼發現了《日心說》,只是,他並不說。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達芬奇逝於1519年,他的發現自然早於哥白尼的1543年,證明他不是受什麼思潮影響。)

誰是出賣者?——妙猜達芬奇密碼

是出於興趣愛好也好,還是出於自我保護也罷,達芬奇所持的就是不言的意蘊。他把各種心得在畫作中按自己的邏輯表現著卻並不特意明白示人,讓人們自去觀賞理解。

這就構成了達芬奇密碼。

達芬奇留存於世的最著名畫作有2幅,一幅是文中開頭所提及的《蒙娜麗莎》,另一幅是《最後的晚餐》。

蒙娜麗莎那奧妙的微笑已經說過,這《最後的晚餐》卻也有個很有意思的猜想——誰是那個出賣“我”的人?

這幅畫講的是《聖經》裡的一段話,它的原文是:基督說“我實話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說完這句話後,基督的十二門徒各自的神態動作。畫中並沒有標註人物名,那麼,你憑著什麼找出畫中那個出賣基督的猶大呢?

這幅畫在米蘭的聖瑪利亞慈悲修道院的餐廳,據說,達芬奇在創作這幅畫作時花費了大量時間用於構思,常常是一天天打量已在構圖的作品,卻並不動手,在完成基督和猶大這兩者的頭部畫面時尤其如此。

寺院的副院長看他這樣就很著急,催促他動筆。達芬奇說這兩者一個是至善一個是至惡,要怎樣想象這樣的人面部狀態呢?讓他們張什麼樣?如果你再催促,就把你的臉畫到給猶大吧。哈哈^_^,嚇得人家再也不敢催他了。

那麼,誰是那個出賣基督的叛徒猶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