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金口路這個名字,反映出即墨金口港的歷史地位

去過青島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當地有很多以地名命名的城市道路,比如登州路、南京路、營口路等等。追溯歷史,這是因為民國時收回青島之後,改易原來帶有殖民地色彩的路名,改用國內地名作為城市道路的主要命名方式。總體而言,作為道路名稱的地名,大多是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劃名稱,以縣命名者有萊陽路、費縣路、膠縣路等;以府(市)命名者,有登州路、萊州路等;以省命名者,有浙江路、熱河路等。

不過,也有少數地方,並非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劃,但卻出現在青島市區的道路名稱中。這些地方除了青島附近的滄口、李村之外,多數是膠東其他地區的“名鎮”,如龍口、石島等,按照行政區劃,兩地分屬黃縣和榮成。因此,在青島市區內,既有黃縣路也有龍口路,既有榮成路也有石島路,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注:龍口和石島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之際,一度成為“市”,但時間很短。)

說的直白一些,除了青島市郊的村鎮能夠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外,剩下的地方想要出現青島的路名當中,自身至少要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從清末民初以來,龍口和石島就是膠東半島兩個很有名的商港,以至於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書中,曾專門提到過這兩個地方。

青島市金口路這個名字,反映出即墨金口港的歷史地位

與龍口和石島相似,當時膠東地區還有一座比較有名的港口,也出現在青島市的路名當中,這就是即墨境內的金口港。如今,青島市南區小魚山公園的西側,就是金口路的位置。金口路雖然不算寬闊,但範圍頗大,現在有金口一路、金口二路等諸多條分支道路。

青島市金口路這個名字,反映出即墨金口港的歷史地位

金口之所以能成為青島市區的路名,顯然能夠反映出當時該港口的地位。據《即墨市志》記載,“清朝至民國初年,因(丁字灣)灣水深闊,能容巨舶,沿岸曾設商港,位於西北部的即墨金口港,曾是膠東半島南岸繁盛的名港。”

青島市金口路這個名字,反映出即墨金口港的歷史地位

另據《金口港始末》文中的記載,1869年(同治八年)和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人曾多次來金口港勘察。可見當時的金口港,名聲遠在開埠之前的青島之上。不過,德國人勘察後認為丁字灣容易淤積,方選擇膠州灣畔的青島作為租借地。

後來,隨著丁字灣內的泥沙淤積,金口港逐漸衰落,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時,底蘊猶存,名氣仍在。根據史料記載,青島市的金口路差不多是在同一時間修建,因此以金口命名。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理環境的變遷,如今的金口,已經成為即墨境內的一個普通村落,只有天后宮等景點,尚能看到當年輝煌的痕跡。

青島市金口路這個名字,反映出即墨金口港的歷史地位

龍口、石島、金口,當年同為膠東沿海名港,如今龍口已取代黃縣,成為縣級行政區劃名稱;石島在榮成境內也算是副縣級重鎮;金口則僅為即墨境內一村(有同名金口鎮,但駐地不在金口村)。歷史變遷,頗令人唏噓。

青島市金口路這個名字,反映出即墨金口港的歷史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