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治绩“恒居天下第一”的南京名臣张瑄墓

张瑄,江浦古镇汤泉人,明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后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史载他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吏部考核,其治绩“恒居天下第一”。

“老南京”:治绩“恒居天下第一”的南京名臣张瑄墓

马家店张瑄墓今景

2015年12月11日的《金陵晚报》“老南京”版,曾以“被誉为明代南京‘江北人才第一’ 的张瑄”为题,重点介绍了张瑄生平事迹及江浦今存相关遗存。其实,除江北外,江南的雨花台区也有一处与张瑄相关的著名史迹,这就是位于铁心桥街道马家店社区的张瑄墓地了。

伉俪情深,“虚右”待葬

据史料记载,张瑄为宋名臣张咏之后,其高祖张文忠(字荩臣)始徙滁州。曾祖张宣于明初移居汤泉,遂为江浦人。祖父张克逊墓在江浦黄岩岭,其父张俊墓在江浦金字冲。张瑄先后有夫人吴氏、潘氏、刘氏,侧室查氏、史氏、魏氏、杨氏。吴氏、潘氏早亡,亦祔葬金字冲祖茔地。张瑄为何没有葬在江浦的祖茔?这就要从他的后妻刘氏说起。

刘氏名智,字妙智,22岁时被迎娶为张瑄继室。其时,张瑄的潘夫人丧亡未久,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年纪很小,张瑄父亲张俊又感染风疾,刘氏入张门后,抚养张瑄的子女如同己出,“人莫不称孝贤”。张瑄在江西吉安、广东等地做官,刘氏均随行,两人感情极其深厚。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八月初五日,刘氏病卒,享年五十八岁。刘氏亡后,张瑄以其事迹奏闻朝廷,获明宪宗“优礼”,“赐葬与祭”,由南京工部营造墓葬。张瑄认为,江浦旧茔“地隘难开拓”,而应天(南京)之江南“亦乡郡也”,于次年三月初九择地“江宁县安德乡唐家山”葬刘氏,还一并从金字冲迁来了吴氏与潘氏的墓。

不仅如此,他还“忍泪”亲自为刘氏撰写长篇墓志铭。其铭文如泣如诉,极为感人。他还说,刘氏先葬墓内之左,空出其右以待自己将来合葬。二人伉俪情深,于此可见一斑。

启圹合葬,考古揭秘

十一年后的弘治七年(1494年)九月廿四日,张瑄亦离世,享年七十八岁。弘治九年六月初九日,张瑄诸子“启刘夫人之圹合葬”其父。可以推测,金陵南郊的唐家山,除张瑄外,至少还葬有他的四位夫人吴氏、潘氏、刘氏与查氏。

大约因为神道碑刻的存在,唐家山张瑄墓在明清地方志中的记载较为清楚。但至民国年间,其地已难考其详,其神道石刻则列为“失名之墓”。1936年出版的朱偰《金陵古迹图考》在介绍“失名之墓”时即称:“一在牛首山北马家店,有石坊,额书‘尚书张公墓’,后为石虎、石马、文臣,左右相对。”朱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还收有一帧“尚书张公墓”神道石刻之全景图片,图下注云:“墓在牛首山北马家店。张公不知何许人,观其作风,盖为明代墓。”

这些石刻在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再次发现,但旧时神道前方路旁的墓坊及石虎等已佚,1994年出版的《雨花台区文物志》仍将之列为“马家店失考墓”。

1998年10月,笔者在主持马家店砖瓦厂南朝墓考古发掘期间,偶于“马家店失考墓”神道石刻旁的一村民院落内发现两方墓志。释读后证实墓志主人就是张瑄及其夫人刘氏。据调查,此二志乃村民从神道石刻后近百米外的小山上一座古墓中掘获。至此,所谓“尚书张公墓”、“马家店失考墓”实属明代南京刑部尚书张瑄,而此山也就是墓志及地方志所载之唐家山。

2009年2月,当地两名中学生向笔者当时供职的南京市博物馆报告,京沪高速铁路在神道石刻后的小山施工,发现两座并列的明代券顶砖室墓,考古人员随后对两墓进行了发掘。发掘表明,两墓均北向。其中较大的一号墓砖室全长7米,分为前、后两室,后室宽2.5米。据后室发现的砖铺棺床,墓内所葬应为两人,此即张瑄及刘氏合葬墓。较小的二号墓,墓主推测是张瑄夫人吴氏、潘氏、查氏之一。

与墓葬分离的张瑄墓神道石刻

马家店张瑄墓发掘结束后,墓葬已就地得到科学保护与展示。今天,沿着大周路向南骑行,在高耸的高铁基柱东侧,你会发现绿树掩映中的一处肃穆墓地。这就是被誉为“才钜德宏,名位两崇”的名臣张瑄墓地了。墓冢前有其后裔于2010年4月所立的一通石碑,上镌“大明刑部尚书瑄公暨夫人神座”等若干大字。

值得一提的是,张瑄墓前的神道石刻在1982年被重新发现后,曾以“马家店失考墓”之名列为雨花台区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这组石刻与明初开国功臣康茂才墓神道石刻等一起被迁移至太平门外的白马公园内保存。如前所述,早在两年前的1998年,它们已确定属于张瑄墓无疑。然而由于信息不畅,被移置白马公园后仍视为墓主失考,更甚者竟误作“宋代神道石刻”了。

该公园内这组石刻旁的标志牌上有以下文字说明:“原存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马家店。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疑为明代墓葬遗存。移置白马公园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认为这批石刻具有宋代特点,此为江苏及南京地区现存不多的宋代石雕艺术品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艺术价值。”将一组时代及墓主身份明确的明代石刻标注为宋代失考墓,这无论如何都是应该避免的。

当初,因马家店张瑄墓前神道石刻周边的保护环境不佳,有关部门出于善心将其安置于白马公园,这本来无可厚非。不过,2009年张瑄墓已发掘并得到保护,如果继续将其神道石刻留置白马公园,不仅有悖于情理,也不符合文物保护的一般原则。

在笔者看来,白马公园内这组石刻标志牌上的说明文字固然需要尽快更改,但更应该尽快回归到其原来所在的马家店张瑄墓的神道前方了。如此,则张瑄墓神道石刻可以恢复“雨花台区文物保护单位”身份了,甚至将来申报“市保”“省保”也是指日可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