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芋科植物設施規模栽培技術

竹芋科植物設施規模栽培技術

1 基質篩選

基質最好選擇透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泥炭土,盆土可選用富有團粒結構的泥炭土、沙土、園土按 5∶3∶2 的比例混合。基質p H值宜在 5.3 ~ 5.5 之間,有一些品種喜較低的 p H 值,如彩虹竹芋、美麗竹芋的 p H 值在 4.8 ~ 4.9 之間較適合,其他品種如貓眼竹芋和蓮花竹芋喜較高的 p H 值,約在 5.8 ~ 6.0 之間較適合。

2 水肥管理

竹芋喜肥,但對水肥要求很高,一般採用雨水或淨化水。因為地下水元素含量複雜,且大部分是鹼性水,故不宜使用地下水。竹芋對高濃度鹽分很敏感,不能過量施肥,灌溉水 EC 值要求低於 1.0 ms/cm,盆 土 EC 值 要 求 控 制 在 1.2 ~ 1.5 ms/cm 之 間,否則容易出現燒管、燒葉現象 ( 管是指未打開,還捲曲的新葉 ),所以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定期測量盆土 EC 值,根據天氣狀況適當調節水肥濃度。由於竹芋對鹽分敏感,如果肥水殘留在葉片上,容易出現燒管、燒線現象,所以採用滴灌和漫灌方式比較安全。首先,用純淨水澆灌 15 ~ 30 s,用純淨水填滿“管”,會避免太多肥料進“管”,然後用肥水(EC 值最高約 1.4 ms/cm) 澆灌,最後用純淨水再衝洗 15 ~ 30 s,防止肥料殘留在葉片上。澆水時拉上遮陰網,避免陽光直射。

竹芋科植物設施規模栽培技術

玫瑰竹芋

3 溫度控制

竹芋適宜生產溫度為 20~ 28℃,最佳生產溫度為 20 ~ 22℃。在這個溫度區間內,植物生長速度最快,質量均一,病蟲害發生幾率最小,使生產獲得最大利潤。超過 35℃或低於 18℃,竹芋生長會處於休眠狀態。低於 18℃時,如果溼度稍大,竹芋病害會滋生,主要以鏈孢黴菌和腐黴菌最為常見,導致竹芋根部腐爛最後死亡。冬季低溫是引種觀葉竹芋的主要障礙,溫度持續低於 13℃,會使莖葉停止生長或凍傷死亡。夏季溫室溫度不能超過 35℃,夏季高溫悶熱的條件會導致葉片表面細胞破裂,葉脈間出現黃化壞死斑。竹芋要求生長環境保持穩定狀態,晝夜溫差應不大於 8℃。晝夜溫差太大,會導致葉片出現黑色斑點或油漬狀斑點,發現症狀後立即調整溫室溫度,植株一般可以通過一段時間養護恢復健康,但植株長時間處於溫差較大環境中,極易感染炭疽病、葉斑病等病害。冬季晝夜溫差大於 5℃,竹芋葉片背面容易出現冷凝水,水分蒸發帶走大量熱量,葉片會出現冷害,逐漸乾枯壞死。

竹芋科植物設施規模栽培技術

紫背天鵝絨竹芋

4 溼度控制

竹芋適宜生長的空氣相對溼度為 55% ~ 85%,70% 左右為最佳。3 ~ 10 月是竹芋生長旺季,應增加空氣溼度至 75% 以上。此期若溼度低於 55%,易形成卷枯狀畸形葉,且紅蜘蛛、薊馬等蟲害也會相應增多。春夏季,生產溫室內除啟動風機、水簾進行降溫補溼外,還應經常加開噴霧設備或用人工噴霧器增加空氣溼度,但需注意不能使盆土積水導致爛根。溼度過高,細胞內水分過高而無法正常蒸發,會導致葉片細胞破裂形成褐色水漬狀葉斑。

5 光照管理

5.1 光照強度控制

竹芋是喜陰植物,不可陽光直射,在輻射光和散射光下生長良好。生產上宜採用遮光度 50% 和90% 雙層遮陰網的拉放進行調節,使溫室光照低於9000lx。如果光照過強,竹芋頂層葉片會沿著主脈絡發黃,進而形成幹斑,失去觀賞價值;光照過弱,光合作用無法正常進行,則會導致葉片斑紋不明顯、色彩暗淡,且葉柄徒長易出現側枝倒伏現象。個別品種光照會高於 10000lx,使其能夠快速地分枝。光照與植株擺放密度有很大關係,故幼苗期儘可能盆挨盆擺放,提高密度,減少光照強度。根據竹芋生長速度適當調整盆徑及盆間距,防止擺放過密出現底部黃葉或長成瘦高形。常規生長速度品種:如玫瑰竹芋、紫背劍芋竹芋、紫背天鵝絨竹芋、青背天鵝絨竹芋、青蘋果竹芋、臥花竹芋,可以種植在 12 ~13 cm 的盆徑中,生長期約為 16 ~ 20 周。12 周後拉開間距,最後的成品密度約為 24 株 /m2,最終高度約為 30 ~ 40 cm。生長速度較快的品種如櫛花竹芋、貓眼竹芋、飛羽竹芋,最小種植盆徑為 15 cm。17 ~ 19 cm 盆徑成品的生長期約為 24 ~ 26 周,株高約為80~90cm。生長速度較慢的品種有雙線竹芋、孔雀竹芋、豹紋竹芋,開始通常種植在 10 ~ 12 cm的小盆中約 6 個月,期間大部分養分用於生側根,然後換到 17 cm 盆徑的盆中。17 cm 盆徑成品株高約為 70 ~ 80cm,生長期約為 1 年。

竹芋科植物設施規模栽培技術

青蘋果竹芋

5.2 光照時間控制

竹芋是短日照植物,營養生長大概 16 周,晝夜平均溫度為 17 ~ 21℃,光照時間超過臨界時間 12h會催生花芽。有些觀葉竹芋如紫背箭羽竹芋、翠葉竹芋的花不漂亮且浪費養分,降低生長速度,所以,對於這些品種要採取措施抑花。竹芋控制溫度成本較高,一般採用控制光照時間來抑制花芽分化。在實際操作中,可用 150 W 白熾燈每 8 m2 1 個,從 16∶00 開始到 22∶00 結束或從 22∶00 開始到凌晨 3∶00 結束,中間不能有光照間斷。反之,常規賞花品種金花竹芋、紫背天鵝絨竹芋、青蓮竹芋出圃前催花,則需要保證每天連續 12 h 及以上黑暗時間,可用黑塑料膜完全遮光。

6 病蟲害防治

溫室竹芋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必須堅持“勤觀察、早發現、早防治”的原則。

6.1 常見病害

6.1.1 生理性病害 由於盆土基質肥水、p H 值不合適或低溫高溼而出現幹邊幹尖現象,一般可通過溫室加溫、通風、調節基質達到防治效果。

6.1.2 細菌性病害 一般情況下,如果溫室環境控制得好,竹芋出現細菌性病害的情況不多,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葉斑病。根腐病發病主要是由於基質長期積水及基質不潔所致。防治方法:適時、適量澆水,病株及時隔離,並用 1%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處理,或用稀釋 1 500 倍的農用鏈黴素,每週噴施1 次,連續噴 2 ~ 3 周即可;炭疽病和葉斑病可用內吸性強的三唑類殺菌劑稀釋 3000 ~ 6000 倍,在發病初期,每隔 10 d 左右噴藥 1 次,連噴 2 ~ 4 次即可治癒。

6.2 常見蟲害

6.2.1 地下蟲害 對於竹芋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線蟲,線蟲早先是從南美洲進口或者是從同植株中分株而產生,組培苗不存在線蟲問題。線蟲危害主要是使根部出現結節,爭奪營養,引起地上部分生長不良。防治線蟲首先從培養基入手,可在竹芋入盆前先用20 ~ 30 g/m2 硫磺粉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若在苗床發現有線蟲危害時,可用 1 ~ 2 g 3% 呋喃丹顆粒劑與適量土拌合後均勻撒入栽培基質內,並鬆土灌水2 ~ 3 次。

6.2.2 地上蟲害 竹芋常見害蟲有紅蜘蛛、薊馬。葉蟎又稱紅蜘蛛,紅褐色,通常發生在葉背面,吸食葉片後出現大量小白點,嚴重時葉片上及葉片之間可見結網。防治方法,用常規殺蟎藥劑三氯殺蟎醇、齊蟎素等,每隔 1 周處理 1 次,處理 2 ~ 3 次即可。薊馬發生時,葉面邊上表現為銀灰色的小亮點。天鵝絨竹芋對薊馬反應敏感,可選擇 10% 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或 5% 啶蟲脒可溼性粉劑 2 500 倍,每隔約 4d 處理 1 次,處理 3 ~ 4 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