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国学馆: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人与天的关系,【天人三策】如是说

正道国学馆: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人与天的关系,【天人三策】如是说

【天人三策】

■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人与天的关系,朝历代的皇帝尤其如此。

正道国学馆: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人与天的关系,【天人三策】如是说

汉武帝即位之后,特别重视人才,曾“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武帝还专门向这些贤良之士询问天道、人世、治乱等方面的问题,并说:“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于是,大儒董仲舒有针对性的连作三篇策论作答,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史称“天人三策”;

■简要的讲,“天人三策”归纳起来有四个要点

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二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三是春秋大一统,尊王襄夷;

四是建立太学,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反对贵族子弟世袭为官的任子訾选制;

■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核心,说明人君受命于天,代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世,一切臣民都应绝对服从君主,从而使君主的权威绝对神圣化;在肯定君权神授的同时,又以天象示警,异灾谴告来鞭策约束帝王的行为,君王应受上天约束,不能为所欲为;

正道国学馆: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人与天的关系,【天人三策】如是说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要“明教化”、“正法度”,力主实行“德主刑辅”的仁政,希望通过广设学校,来传播儒家道德礼仪,维护儒家地位和君主政权。被武帝接受之后,使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为现实,影响深远,

■“三纲五常”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根基,孔孟认为人间有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董仲舒则择其要者改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还将儒家主张的五种德性(仁、义、礼、智、信)合为“五常”,并认为“三纲五常”可求于天,是不能改变的;

正道国学馆: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人与天的关系,【天人三策】如是说

■“天人三策”不仅立了儒家,也树立了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此外,董仲舒还提出了“大一统”的观点,认为“大一统”是宇宙间最基本的法则,所以封建王朝当然要遵循,继而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统”的论点,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把这种“大一统”思想,说成是天经地义,不容更改的事。后来,这种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与统一的精神财富。

正道国学馆: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人与天的关系,【天人三策】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