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將「學習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的樂園」是他說的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

他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

原來將“學習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的樂園”是他說的

寓教於樂,在活動中改造原有經驗

其理論被認為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他提出“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即

1.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繫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2.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是資產階級性質的理想化的教育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教育至產生以來就有其階級性,而且階級和階級間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3.“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他堅決反對對兒童進行體罰和變相體罰,認為兒童就應該在自願的主動地活動中改造自己。

杜威同時主張在教學方法上要“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他還主張“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

原來將“學習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的樂園”是他說的

引導兒童自願參與活動

杜威的教育理念對於中國的教育影響很大,很長一段時間包括現在很多的教育學家在中國推廣和施行其教育理念,將其視為代表民主、自由、先進的教學進行推廣。但是,也有人說西方的很多教育家“說的”和“做的”是兩回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只有一線的教師最有發言權,請留下你的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