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我不是藥神》陸勇一文不取,鄰國仿製藥們卻風生水起?

最近上映的《我不是藥神》大火,小羅盤決定強蹭熱點。但今天小羅盤不煽情,不矯情:我們聊一聊仿製藥背後的故事!


天底下只有一種病是沒法治的,窮病

最近剛剛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看得小羅盤臨表涕零!

電影改編自發生在2002年的真實故事,那一年無錫人陸勇患上了惡疾"慢粒細胞白血病",面對高昂的進口專利藥價格,他輾轉尋找了印度的仿製藥,並幫助其他病友採購來自印度的便宜藥物,讓他們重新得到了生的希望。

憑啥《我不是藥神》陸勇一文不取,鄰國仿製藥們卻風生水起?

雖然小羅盤在看"影院高清"版本的時候,也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得感動到不行,但以投資的角度來看,不難發現這部影片批判的對象搞錯了。

影片批判了具有萬惡資本主義銅臭氣味的國外製藥公司,但在評判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製藥行業的"反摩爾定律"(Eroom's Law)。

製藥市場的反摩爾定律(Eroom's Law)指的是:每10億美元投入產出的新藥數目每10年向下翻一番。新藥產出需要巨大的成本和時間投入,而仿製藥卻並無太多研發的壁壘,這導致了專利保護是目前國外製藥公司保證收回新藥投入並且並向股東交代的唯一手段。

《我不是藥神》幾乎令所有觀眾達到共鳴的,是宣揚了個體生命的珍貴,每個人都有權利不惜一切代價地追尋更長且更有價值的生活。因此,品牌藥的高昂定價激勵了新藥的不斷研發,而價格低廉的仿製藥則造福了那些無法支付高昂藥物費用的普通人。


說說何謂"仿製藥"?

仿製藥指的不是小作坊連夜加工出來的假藥,而是指相比於大製藥廠研發的原研藥,無論是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以及適應症上都相同的仿製品。換句話說,就是和大牌幾乎一模一樣的高仿"A貨"。

憑啥《我不是藥神》陸勇一文不取,鄰國仿製藥們卻風生水起?

大牌廠家的藥物一般有一個為期20年的專利保護,而裡面扣掉研發、活體實驗和臨床實驗等平均要花費8年的時間後,到正式開賣,也就只剩下10-12年的回本賺錢的時間了。根據上面提到的製藥界的反摩爾定律,現在每個專利藥的開發成本越來越高,平均每款就要劃掉3-5億美元的開發經費。

那麼也許你會問:那專利期過了呢?專利期一過,製藥得到藥監局批准,仿製藥就可以投入生產了,沒有研發和推廣的費用,仿製藥比原研藥就要便宜不要太多。最有名的例子就要數某種藍色小藥丸,原研藥的商品名是"萬艾可",但國產的仿製藥商品名就叫做"金戈"了。(這一段是小羅盤從知乎搬運的,我可不知道說的什麼!)


開始加快併購的亞洲仿製藥市場

2017年開始是資金流向海外藥物市場的大年,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目標市場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提到的仿製藥領域。這一年,藥企境外併購案一共有42起,涉及金額727. 48億人民幣。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2017年10月,復星醫藥以10.91億美元收購仿製藥企業Gland Pharma足足74%的股權,被收購的Gland Pharma正式來自仿製藥大國之一的印度。

憑啥《我不是藥神》陸勇一文不取,鄰國仿製藥們卻風生水起?

大家應該不難發現,仿製藥的市場巨大,在節省了大量前期經費後卻能達到同樣的藥效,這在難以負擔昂貴醫療費的國家和市場,有驚人的潛力。而且,2017年到2022年這5年間有大量原研藥的專利即將到期,這裡面將會為仿製藥打開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

然而,生產的權限跟藥監局和政府的態度有絕大的關係,下面我們來看看“印度的鄰居們”:東南亞各國對於仿製藥的看法。


進入藥品行業,壁壘非常高

馬來西亞:

目前馬來西亞的政府醫院的仿製藥訂單都集中在Pharmaniaga和CCMDBIO兩家的手上(特別是Parmaniga),而高級私人醫院,如Gleneagles Hospital,更喜歡直接就用原研藥或者是美國大廠的產品,真正留給仿製藥的空間主要就停留在私人診所和藥店。

新加坡:

新加坡擁有東南亞同時具備製藥和研發能力的萊佛士醫藥集團和Wave生命醫學集團。同時,新加坡也是印度仿製藥在東南亞市場最緊密的合作伙伴,作為仿製藥的"世界工廠",印度的藥物只要能通過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審查,就能直接進入新加坡的市場。

印尼:

印尼在佐科上臺後,將國民的健康看的很重要,承諾要將目前醫藥健康在國家GDP的佔比提高兩倍,所以對醫藥行業的外來投資開始表示歡迎,特別是針對物美價廉的仿製藥廠家。為此印尼的國家藥品食品監督局(BPOM)還將新藥和仿製藥的註冊審批時間進行了區分,其中仿製藥的註冊審批時間為100個工作日,而新藥則要達到300個工作日,整整是仿製藥的三倍。

越南:

越南是整個亞洲增長最快的製藥市場,2015年的市場價值達到42億美元,預計2020年能達到100億美元。外國製藥公司的產品目前無法直接進入越南市場,必須通過越南當地的經銷商,而且藥品進入市場的審批時間需要很長,規定要以規定的申報價格到越南衛生部登記,如果拿到授權,有效期通常為5年。可見越南比印尼要嚴格很多,原研藥需要兩年多的審批時間才能進入市場。這也給仿製藥一個很大的空間。

核心競爭力仍是銷售渠道。

以印尼越南為典型的例子,東南亞國家的分銷渠道十分複雜。印尼有2000多家醫院,近20000家藥房和眾多批發商,而2015年在越南的藥店數量更是達到了57000家,分銷是個坎的重點不是渠道數量過多,而是雜且低效。

面對這樣的情況,東南亞一些專業的分銷機構開始出現,比如利用行業數據分析的手段來預測藥品的收益,並且優化市場開發,提供供應鏈的解決方案。其中有一家叫AAM的分銷商,在印尼一共有44家個分部,在原有的傳統業務之上,開始改革並提供類似數據分析優化的服務,而另一家名為APL的分銷,通過政策諮詢服務幫助外國企業進入印尼,幾乎佔了外資企業的產品分銷50%的份額,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人口密度大的幾個島建立藥品分銷中心,集中力量辦大事,而對人口密度小的地區,則是通過產品電子目錄系統來避免人力和資金浪費。

可是這遠遠無法滿足整個印尼的需求,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的增長使得利潤空間被擠壓,為藥品分銷行業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再加上一些不正當的交易,分銷的成本有時候能達到藥物原本價格的6倍左右,如果《我不是藥神》出第二部的話,可能需要捋清這裡面的水還有多深,《人在囧途》續集去了泰國拍《泰囧》,票房大賣,下次不妨去一趟印尼?

(想要了解更多東南亞資訊 請關注7點5度的微信公眾號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