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在曾經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件衣服、一條褲子經過縫補可以穿上好多年,鞋子亦是如此。多年前的利川街頭,總能聽見補鞋匠的吆喝聲,叮叮噹噹的修補聲,補鞋匠們用嫻熟的修補技術讓一雙雙鞋煥然一新。如今,隨著利川的發展與進步,利川城市面貌和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有他,一直堅守在南門橋頭這塊陰涼的角落,一頂帳篷、一把破傘、一部縫紉機、一把錘子、一個小匣子,縫縫補補,轉眼就是30載。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有一處特別的“攤位”,那就是李師傅的修鞋攤攤,只要你經過南門橋,總會看見一位老人,低頭專注的忙碌著,一把遮陽傘、兩塊板子,隔離開外界的風雨喧囂,彼時彼刻,手中的鞋就是他的全世界。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一把縫縫補補好多次的傘,斜插在石橋縫裡,撐開後不偏不倚剛好為他一人遮陽避雨,兩面再圍上簡陋的板子,屬於一個老手藝人的“鋪子”小屋就這樣“建成”了。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李師傅在南門橋頭擺攤修鞋已有30年左右,平均每天至少補10雙鞋,秋冬季是最忙的時候,一天修補數量可達到20、30雙,那雙長滿老繭的粗糙的雙手,30年來累積補鞋至少達10萬隻。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他們有的叫我李皮匠,因為補鞋嘛,好多時候要和皮鞋打交道的。有的人也叫我李師傅,無論叫莫子,他們喊得順口就行”李師傅笑呵呵的說著,手上的活兒卻沒停,那雙手靈活的圍繞著鞋子“舞動”著,讓我想起““剛與柔”的對比,那雙手經過幾十年的敲打歷練如鋼鐵般硬朗分明,那絲絲線卻如綢一般柔順,剛與柔在修補過程中協調一致,不一會兒鞋就補好了,“看上去像沒有補一樣,沒有修補過的痕跡”前來修鞋的客人滿意的說。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十幾分鍾時間,修鞋的來了四五個,有的是走在路上鞋帶斷了,有的是家裡孫子的運動鞋底掉了,還有的是皮鞋壞了......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喊他就在那邊修,那邊近,他不搞,非要來李皮匠這裡修,說他修得好些”兩位老人中的一位這樣說著,語氣裡帶著些責備,臉上和眼裡卻溢滿笑意。“不過他確實修的好”,他補充道。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李師傅和大家聊天,一直都是笑呵呵的,手裡忙著,嘴裡說著,眼裡笑著,涼風拂過,南門橋上的修鞋攤攤卻令人倍感溫暖。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為利川街頭巷尾的手藝人點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更為那些堅守在一個行業裡幾十年的老手藝人點

利川南門橋頭的補鞋匠李師傅,縫縫補補堅守3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