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一些英国学校开始采用翻译版的中国教材,可谓是大反转。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向西方看齐,现在是在向东方看齐。其实早在几年前,英国媒体BBC就中西教育做了实验。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是英国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播出以后引起了中英两国教育的大碰撞。(文末有福利)

该片记录了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纯中国式教学”。而在一个月以后将会对比“中国班”和“英国班”的教学成果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纪录片里,中式教育与英国学生发生了剧烈碰撞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纪录片的上半集里,英国学生的种种不适行为或多或少的会让我们反思,咱们的中式教育真的好吗

我们先来帮没看过相关报道的各位略微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

所谓“纯中式教学”,简单而言就是:

  • 要求提前一个小时到校(原本8点)

  • 英式的黑丝短裙一律被要求更换为中式校服

  •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集体做早操

  • 小班教学被换成50人一起上的大课

  • 课堂上不允许随意提问,以灌输型教学为主(就是记笔记啦)

  • 不听话的孩子会被单独罚站

  • 体育课测验800/1000米(结果一半的人不及格...)

  • 本来下午三点下课的时间被延长到晚上七点以后,而且还增加了晚自习。

不幸的是,孩子们的午餐还是英式的...(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英国的孩子们对于这套中式教育非常不习惯,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比如...不喜欢中式校服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大班教学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纪律对于英国孩子来说如同天敌一般...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罚站对于英国孩子们来说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课程难度和速度好像对于他们来说有点高了...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他们从未体验过12个小时一天的课程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这样的体育课也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一天结束后...英国的孩子们是这样的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对于这种种不适,英国的教育学者们纷纷提出了观点。

英国《卫报》率先批评了“中式教育”: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中国已逐渐意识到“超前教育”的愚蠢之处,为何英国政府却下决心效仿这种教育方式?

这篇评论文章表示,BBC向观众宣扬一大迷思:中国教育比英国教育“好”。但半个世纪以来,虽然美国和英国在PISA等排名榜上始终表现差劲,却在学术研究、科学专利、发明创新、繁荣、创造力等方面引领全球。对他们来说,民主活力很重要。而中国教育和俄罗斯教育一样,擅长制造机器人。为什么这对英国的部长们如此有吸引力呢?

然而在纪录片的背后,事情真的是这个样的吗?

“中国班”的班主任说...

今年4月刚结束拍摄时,5名中方老师之一的杭外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就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正是这个英国实验班的班主任。邹老师介绍了《中国学校》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如何入选中方老师阵容。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原味复制中国式教学?——Yes

邹老师说,事情的起因,是英国BBC广播公司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来看看中英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实验为期一个月

所以这个月里,50名英国博航特中学的学生,由5位中国老师授课,全天的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

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科学、英语、中文的测试,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全程负责测试和后期结果分析。实验项目开始前测试一次;在实验项目结束后,对一个月的学习内容进行再测试一次,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英国学生都很懒散不努力?——No

各大网站转载该片,用了许多惊悚的标题,比如《中国教师赴英训哭学生》,又比如《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他们被英国学生逼疯了》……

但邹老师认为,这些说法统统是浮云,他和其他4位老师都很喜欢那50个英国孩子,临走时还收到许多祝福卡片,师生告别的场面相当温馨感人,和片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实验班”是临时组建的——50个孩子都是自愿报名参加。上课的教室里有一股浓浓中国风——墙上贴着学生行为守则、课程表,甚至还有眼保健操图、“勤学”“善思”等标语。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英国学生一脸新奇。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担任“中国实验班”班主任的邹老师,还组织过一次中国式班干部竞选,并安排英国学生做值日,负责升旗、餐厅清洁、打扫教室、主持晨会、课间操领操等。

“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有部分学生还很主动地帮忙打扫教室,并很享受。当然也有学生需要提醒,这都很正常的。”邹老师说,“我感觉这些事是英国没有的,让英国学生得到了锻炼。”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严格的老师教松散的学生?——NO

除了当班主任,邹老师还要负责数学等多门学科教学。

在网友眼中,这是Hard模式老师教Easy模式学生,但邹老师不这么觉得。

头一回给英国孩子上数学课,他感觉很适应,因为本来就是按照中国模式来上,而且英国的课程难度还要低不少,教学难度不高。

班里也确实有孩子,数学基础偏弱,不太跟得上进度。邹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临时组班,50个孩子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放在国内中学也会有类似情况。

“中国实验班”的学习,没大家想像的那么糟,班里也有好些学霸,不光会按时做完每天的家庭作业,还会自己买练习来做,甚至会主动问老师讨习题来巩固。

在英国《每日邮报》的纪录片新闻上,大标题写着如今英国孩子“福利太好不努力”。但邹老师观察发现,

不少英国学生其实也很努力,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有能特别吃苦的,有个学生每天骑自行车40分钟上学,让老师们印象深刻。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课堂纪律真让老师头痛?——YES

唯一让邹老师他们头痛的,是课堂纪律,每节课都要花不少时间在维持纪律上。

和网上说的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的观点不同,当时刚从英国回来的邹老师分析,这和英国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关。平常上课,英国老师常会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堂氛围比较自由。可是小班总共没几个小组,讨论下没啥;变成“中国实验班”这样50人的大班后,课堂上多几个人讲话,教室里就会炸开锅。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式教学的学习时间偏长,英国学生不适应

原来英国中学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了,但实验班却要从早上七点半,上到晚上七点,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长时间。

“确实有调皮的学生,一直很闹。不过,哪里都有这样的学生。班里也有好学生,非常优秀。”邹老师说。

在邹老师眼里,英国学生们感到头痛的,不是课程难度和纪律要求,而是每天千篇一律的教学安排,除了上课,居然还有早晚自修和课间操,一样都不能落,还不能自由选择。有一回上数学课,就有个娃因为在操场玩HIGH了,没来上课。

但是从邹老师收到的祝福卡片来看,这一个月,实验班的孩子们还是蛮开心的。有同学写道:“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邹老师分析,中国实验班让同学在一起学习、分享,集体氛围比较好。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最有意思的是,有位英国妈妈还发信息告诉邹老师,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很适合中国教学,希望邹老师能继续教下去。

在储朝晖老师看来,让英国学生完全适应“中式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学生会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必要?所以可能才会有纪录片中的一些排斥表现,“5位去英国教学的老师,即使英语教学沟通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英国的文化可能也不是很了解”。

不同的国家自然有适合自身的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和一个国家的资源、历史、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有时候很难去说出一个好坏

与其对着电脑忧国忧民,不如吐吐槽轻松一笑罢了~

比如下图这几位~

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英国学生们被逼“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