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一些英國學校開始採用翻譯版的中國教材,可謂是大反轉。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向西方看齊,現在是在向東方看齊。其實早在幾年前,英國媒體BBC就中西教育做了實驗。

《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是英國BBC拍攝的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播出以後引起了中英兩國教育的大碰撞。(文末有福利)

該片記錄了5名中國老師到英國漢普郡一所頂級中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純中國式教學”。而在一個月以後將會對比“中國班”和“英國班”的教學成果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紀錄片裡,中式教育與英國學生髮生了劇烈碰撞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紀錄片的上半集裡,英國學生的種種不適行為或多或少的會讓我們反思,咱們的中式教育真的好嗎

我們先來幫沒看過相關報道的各位略微瞭解一下事情的經過。

所謂“純中式教學”,簡單而言就是:

  • 要求提前一個小時到校(原本8點)

  • 英式的黑絲短裙一律被要求更換為中式校服

  •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集體做早操

  • 小班教學被換成50人一起上的大課

  • 課堂上不允許隨意提問,以灌輸型教學為主(就是記筆記啦)

  • 不聽話的孩子會被單獨罰站

  • 體育課測驗800/1000米(結果一半的人不及格...)

  • 本來下午三點下課的時間被延長到晚上七點以後,而且還增加了晚自習。

不幸的是,孩子們的午餐還是英式的...(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

英國的孩子們對於這套中式教育非常不習慣,甚至產生牴觸心理

比如...不喜歡中式校服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大班教學對他們來說太過陌生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紀律對於英國孩子來說如同天敵一般...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罰站對於英國孩子們來說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課程難度和速度好像對於他們來說有點高了...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他們從未體驗過12個小時一天的課程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這樣的體育課也是他們未曾經歷過的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一天結束後...英國的孩子們是這樣的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對於這種種不適,英國的教育學者們紛紛提出了觀點。

英國《衛報》率先批評了“中式教育”: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中國已逐漸意識到“超前教育”的愚蠢之處,為何英國政府卻下決心效仿這種教育方式?

這篇評論文章表示,BBC向觀眾宣揚一大迷思:中國教育比英國教育“好”。但半個世紀以來,雖然美國和英國在PISA等排名榜上始終表現差勁,卻在學術研究、科學專利、發明創新、繁榮、創造力等方面引領全球。對他們來說,民主活力很重要。而中國教育和俄羅斯教育一樣,擅長製造機器人。為什麼這對英國的部長們如此有吸引力呢?

然而在紀錄片的背後,事情真的是這個樣的嗎?

“中國班”的班主任說...

今年4月剛結束拍攝時,5名中方老師之一的杭外80後數學老師鄒海連就曾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正是這個英國實驗班的班主任。鄒老師介紹了《中國學校》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如何入選中方老師陣容。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原味複製中國式教學?——Yes

鄒老師說,事情的起因,是英國BBC廣播公司啟動了一個研究項目——“中國化的英國學校”,來看看中英哪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實驗為期一個月

所以這個月裡,50名英國博航特中學的學生,由5位中國老師授課,全天的作息安排和中國學校相同。而博航特中學的其他學生,則跟往常一樣,由校內英國老師教導。

兩組學生分別進行數學、科學、英語、中文的測試,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全程負責測試和後期結果分析。實驗項目開始前測試一次;在實驗項目結束後,對一個月的學習內容進行再測試一次,結果會在紀錄片中公佈。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英國學生都很懶散不努力?——No

各大網站轉載該片,用了許多驚悚的標題,比如《中國教師赴英訓哭學生》,又比如《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他們被英國學生逼瘋了》……

但鄒老師認為,這些說法統統是浮雲,他和其他4位老師都很喜歡那50個英國孩子,臨走時還收到許多祝福卡片,師生告別的場面相當溫馨感人,和片裡的師生關係,完全是兩碼事。

“中國實驗班”是臨時組建的——50個孩子都是自願報名參加。上課的教室裡有一股濃濃中國風——牆上貼著學生行為守則、課程表,甚至還有眼保健操圖、“勤學”“善思”等標語。在這樣的環境中上課,英國學生一臉新奇。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擔任“中國實驗班”班主任的鄒老師,還組織過一次中國式班幹部競選,並安排英國學生做值日,負責升旗、餐廳清潔、打掃教室、主持晨會、課間操領操等。

“學生在這段時間裡,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有部分學生還很主動地幫忙打掃教室,並很享受。當然也有學生需要提醒,這都很正常的。”鄒老師說,“我感覺這些事是英國沒有的,讓英國學生得到了鍛鍊。”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嚴格的老師教鬆散的學生?——NO

除了當班主任,鄒老師還要負責數學等多門學科教學。

在網友眼中,這是Hard模式老師教Easy模式學生,但鄒老師不這麼覺得。

頭一回給英國孩子上數學課,他感覺很適應,因為本來就是按照中國模式來上,而且英國的課程難度還要低不少,教學難度不高。

班裡也確實有孩子,數學基礎偏弱,不太跟得上進度。鄒老師認為,這是因為臨時組班,50個孩子的學業水平參差不齊,放在國內中學也會有類似情況。

“中國實驗班”的學習,沒大家想像的那麼糟,班裡也有好些學霸,不光會按時做完每天的家庭作業,還會自己買練習來做,甚至會主動問老師討習題來鞏固。

在英國《每日郵報》的紀錄片新聞上,大標題寫著如今英國孩子“福利太好不努力”。但鄒老師觀察發現,

不少英國學生其實也很努力,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有能特別吃苦的,有個學生每天騎自行車40分鐘上學,讓老師們印象深刻。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課堂紀律真讓老師頭痛?——YES

唯一讓鄒老師他們頭痛的,是課堂紀律,每節課都要花不少時間在維持紀律上。

和網上說的高福利制度養出懶漢的觀點不同,當時剛從英國回來的鄒老師分析,這和英國實行小班化教學有關。平常上課,英國老師常會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課堂氛圍比較自由。可是小班總共沒幾個小組,討論下沒啥;變成“中國實驗班”這樣50人的大班後,課堂上多幾個人講話,教室裡就會炸開鍋。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式教學的學習時間偏長,英國學生不適應

原來英國中學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四點左右就放學了,但實驗班卻要從早上七點半,上到晚上七點,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那麼長時間。

“確實有調皮的學生,一直很鬧。不過,哪裡都有這樣的學生。班裡也有好學生,非常優秀。”鄒老師說。

在鄒老師眼裡,英國學生們感到頭痛的,不是課程難度和紀律要求,而是每天千篇一律的教學安排,除了上課,居然還有早晚自修和課間操,一樣都不能落,還不能自由選擇。有一回上數學課,就有個娃因為在操場玩HIGH了,沒來上課。

但是從鄒老師收到的祝福卡片來看,這一個月,實驗班的孩子們還是蠻開心的。有同學寫道:“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很多朋友,結下了很深的友誼。”鄒老師分析,中國實驗班讓同學在一起學習、分享,集體氛圍比較好。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最有意思的是,有位英國媽媽還發信息告訴鄒老師,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很適合中國教學,希望鄒老師能繼續教下去。

在儲朝暉老師看來,讓英國學生完全適應“中式教育”需要一個過程,學生會想:這樣的教學方式到底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必要?所以可能才會有紀錄片中的一些排斥表現,“5位去英國教學的老師,即使英語教學溝通沒有問題,但是對於英國的文化可能也不是很瞭解”。

不同的國家自然有適合自身的不同的教育方法;這和一個國家的資源、歷史、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有時候很難去說出一個好壞

與其對著電腦憂國憂民,不如吐吐槽輕鬆一笑罷了~

比如下圖這幾位~

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英國學生們被逼“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