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衆說紛紜,起源就有十種說法,你知道了多少種

端午節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說法不一,其起源就有十種說法:

端午節的由來眾說紛紜,起源就有十種說法,你知道了多少種

一說是源於三代的三浴。二說是源於春秋戰國時代,越王勾踐在這天操練水軍。三說是紀念介子推。四說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

端午節的由來眾說紛紜,起源就有十種說法,你知道了多少種

五說為紀念伍子胥。伍子胥盡忠於吳國,後被吳王夫差所殺,拋屍於江,化為濤神。六說為紀念曹娥。七說是祭“地臘”。八說是龍的節日。九說是源於“惡目”。十說是有文學可考的端午始源於夏至。

端午節的由來眾說紛紜,起源就有十種說法,你知道了多少種

正因為上述諸多說法,使得端午節名稱眾多,各本其源,習俗殊異。

但是,農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這是無議,俗稱“五月節”(又名“端陽節”)。各地過端午節有的在初五,有的在初四。傳說以前祖先逃避匪亂,提前一天,初四過節,以後就成為習慣。節前,各家各戶包粽子,粽子有淡粽、鹹粽之分;其品種繁多,有糯米紅豆粽、花生粽、肉粽之類。門窗插菖蒲、大艾。小孩抹雄黃、吃菖蒲酒。有的母親縫布粽(香袋給孩童子佩帶。有些鄉里還有三種特殊習俗:一是把田裡的稗草連根帶泥拔起,扔到屋頂上,以防蛀蟲。二是罵蟻,用黃紙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四海龍王進寶珠,孔子筆頭千斤重,打死螞蟻永無蹤”,貼在菜櫥旁,以防螞蟻。三是過節前要理髮。

端午節的由來眾說紛紜,起源就有十種說法,你知道了多少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