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历经非凡一课的韶山村村部会议室。

5月25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参加韶山村党委组织生活会,并为基层党员讲党课。

这个受到全世界瞩目,长期处于聚光灯下的村庄,按道理已经宠辱不惊了,但在5月25日发生的一件事还确实让该村“惊”了一把。27日,观潮君来到这个村寻找答案,发现了一件很多人不知道的事

25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参加韶山村党委组织生活会,并为基层党员讲党课。这堂课创造了韶山村历史上的一个新记录——第一次迎来省委书记讲党课。省委书记为何在韶山村讲党课?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27日,观潮君来到这个村,怀着神圣的心情寻找年轻一代人可能不知道的答案。93年前,毛泽东亲手在此创立了全国最早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这便是韶山村党委的前身。时光轮转,当年的特别支部已不在了,但其传承下来的韶山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历经非凡一课的“韶山村部”:重量级老师来村授课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5月25日下午,韶山村党员们经历了终生难忘的一课。

25日上午,韶山村72岁的老党员彭惠民正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通知她下午3点去村部开会。以前接到过无数次这种通知的她没有多想,下午便准时赴会。

和彭惠民一样,接到开会通知的党员们下午陆续赶到村部会议室,他们看到了会场整体与以往不同的回字形座椅摆设,这意味着今天的会议没有人坐主席台,都将坐到台下。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这种会场摆设,其实大家以前都见过,没什么特别的。参会党员的目光扫过座位牌上的名字,看到了省委省政府、湘潭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可有一个名字却让彭惠民在内的很多党员着实惊到了。这是一场什么会,省委书记杜家毫都莅临参加?拥有42年党龄的彭惠民打开脑海中的记忆找不到类似的场景,其他老党员也没找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的鲜明主题。对于韶山的党员同志,这八个字尤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杜家毫书记到场开讲党课,解开了党员们的疑惑。

上过无数次党课的韶山村党员们,被这位充满磁性厚重嗓音的重量级老师所吸引,从来没想到省委书记的声音这么有亲和力,他们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沙沙地做着笔记。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会上,杜家毫书记如数家珍般从韶山村革命历史讲到如今的发展现状,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讲得非常生动。村纪委书记毛社雄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不仅听得懂,还听得过瘾,就是觉得时间太短了。

村党委书记毛春山表示,杜家毫书记讲党课,选择坐在基层党员当中,和大家拉家常一样畅聊韶山村的历史和现实,极大地鼓舞了韶山村。“我们更有信心把伟人故里建设得更加美好,把韶山这张湖南乃至全国的名片擦得更亮。”毛春山说。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了解那个充满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

韶山村纪委书记毛社雄带领观潮君参观该村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

血与火锻造出的“韶山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

事实上,毛春山的信心,不光源于省委书记的鼓励,还源于村里世代相传的宝贝——“韶山精神”。观潮君在该村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里看到了浓缩版的韶山村党史。

20世纪20年代,贫弱交织的旧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批先进分子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在组织农民协会的运动中,毛泽东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分子,决定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充实革命力量。

“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组织,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1925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自家的阁楼上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的入党仪式,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从此诞生,毛福轩为党支部书记。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一成立,很快就焕发出巨大的革命能量。到1927年6月,党员迅速发展到230多人。党的组织也迅速遍布以韶山为中心的湘潭、湘乡、宁乡三县边界地区。

然而,1927年“马日事变”后,韶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惨遭杀害。“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1928年,就义之前,“韶山五杰”之一的钟志申烈士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五杰”虽然逝去,但留下的韶山革命火种却薪火相传。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韶山从来没有停止过革命斗争,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坚贞不屈的烈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平凡壮丽的凯歌。革命战争年代,韶山先后有1598人为革命献身,其中有毛泽东的6位亲人,有144位同志被正式认定为革命烈士。

1959年,阔别韶山32年的毛泽东回到韶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毫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精辟概括和高度赞扬了韶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每天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来韶山村瞻仰伟人故里。

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000多万人次。

“红色+绿色”融合发展: 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革命战争年代的“韶山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许你去看看现在韶山村村民过的日子就会知道。

农舍是漂亮的楼房、水泥路通村入户、村民喝的是洁净水、烧的是沼气,污水、垃圾统一排放、统一运送,村民的汽车、摩托车进进出出……一幅新时代的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每一位来韶山村的游客面前。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曾经的旧韶山却是“十户人家九户穷,红薯柴棍度一生”。新中国成立后,韶山村历经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因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离村民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依然有距离。直到1983年,村集体收入还不足6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90元。

韶山村的发展急需创新突破。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经商不是丢毛主席的脸”“主席家乡就是要率先富裕起来”……韶山村党委带领村民转变发展观念,流转土地、盘活资产、参股企业,在新的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为了在转型升级中抢得发展先机,韶山村将村集体企业进行捆绑、改制,与景点合作实施“小一票制”,流转土地发展绿色观光农业,打造全国独有的“红色+绿色”融合发展模式。

党的十九大代表,韶山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雨时介绍,现在,韶山村有村办企业6家,固定资产达1.2亿元。2017年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8万元,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龙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新路子。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000多万人次。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民生的极大改善。现在,韶山村全村水电路讯实现户户通,安全饮水率达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4%,新农保覆盖率达100%。60岁以上老人每年有补助,小孩考取大学有奖励。2017年,发放村民福利550万元,全体村民共享了发展成果。

杜家毫参加组织生活的这个村党委,有什么来头

韶山村村民纷纷表示,毛主席家乡的我们,日子越过越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