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北固樓遙望,西津渡的過往,看不盡滿眼風光。

好妹妹的一首《歸鄉》,唱盡了江南小城鎮江的山山水水,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鎮江和它的風光名勝。

西津渡是近年來新興的、在文藝青年中迅速躥紅的景點。正如《望鄉》歌詞中所說,西津渡歷史悠久,有很多的過往。

早在三國時期,西津渡就是長江南北交通必經之地,那時它叫蒜山渡。

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孫權當時定都鎮江京口,在北固山下操練水師。傳說曹操率百萬精兵強將南下,吳蜀聯盟,諸葛亮和周瑜在蒜山頂上的亭子裡商量著對策。他們約定各自在自己的手心裡寫一個字,以決定對付曹操的策略。這是一場智者的交流,當他們亮開手掌時,掌心裡不謀而合地都寫著一個“火”字。於是,歷史的長卷裡就有了一場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

唐代時,南京是潤州(鎮江)屬縣,因此唐人也習慣於把潤州叫做金陵,蒜山渡也就有了別稱金陵渡。唐朝詩人張祜有首《題金陵渡》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如畫般的江中夜景。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元代昭關石塔

宋代以後,始名西津渡。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 · 波羅從揚州到鎮江來,也是在西津渡登岸。他在《馬可·波羅遊記》中的“鎮江府城”一節說:

鎮江府城是一蠻子城市,居民是偶象教徒,臣屬大汗,使用紙幣,恃商工為活,產絲多,以織數種金錦絲絹,所以見有富商大賈。野味及適於生活之百物皆饒。

清代,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根據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鎮江被迫開發為通商口岸。1865年,雲臺山下沿江一帶被劃為英租界。清同治三年(1864)在這裡修建了英國領事館。這組“東印度式”歐洲古典建築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與奮起。

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鎮江博物館(原英國領事館)

西津渡既是一個延續千年文脈的古渡,其遺留的文物古蹟自然也是十分豐富的。

行走在西津渡的青石板路上,我們會穿過一座白色的石塔,這是我國僅存的一座元代喇嘛教過街石塔。在古代,渡江是件極具危險的事情,老百姓有一句俗話叫“長江無風三尺浪”。人們為了平安渡江,往往會拜佛已祈求平安。

然而有的時候,時間匆忙,來不及拜佛怎麼辦?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所以我們從塔下的券門經過就是禮佛,就是對佛的頂禮膜拜。元代藏傳佛教盛行,煞費苦心地建造了這麼一座過街石塔,可見當權者用心之良苦。

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與渡江功能相配套的,除了這過街石塔,還有舊生會與觀音洞。在觀音洞的兩側還有兩處神殿。東側是眼光菩薩的“普陀巖殿”,西側為地藏王菩薩的“地藏殿”。在離觀音洞不遠的地方,有紫陽洞和鐵柱宮遺址兩處道教勝蹟。佛教與道教相鄰而存,也體現了古人包容並蓄的精神。在西津渡,宗教與世俗、人文與自然和諧交融。

西津渡街上的救生會,是中國較早的具有慈善性質的水上安全救助機構。隋唐以前,鎮江江面寬40多里,到唐代時還有20多里寬。每每風起浪湧,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聲格外驚心動魄。

〔唐〕孟浩然《揚子津望京口》:北固臨京口,夷山近海濱。江風白浪起,愁殺渡頭人。

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唐天寶十年(722),一次就有數十艘渡船沉沒;南宋紹興六年(1136)一艘渡船離岸不久即遇上風濤,連艄公在內的46名渡客無一生還。明萬曆十年(1582)的一陣狂風竟摧毀了千餘艘漕船和民船。

由於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軍事地位,加強安全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到了宋代,當時的鎮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創設了救生會。清代後期,鎮江和揚州的紳士發起成立了京口救生會、瓜洲救生會和焦山救生會總局,專門從事義務打撈沉船和救生會事宜。

江浙滬旅遊最文藝的熱門景點,好妹妹歌中的長江千年古渡!美圖!

鎮江救生會從宋代開始創設,此後代代相承,鼎盛時間還發展到南京、武漢等地,功不可沒。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可謂舉世無雙。

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來。如今的西津渡,已經成為一條遠離長江的老街,但西津渡的故事仍將在我們口中代代相傳。


關於西津渡的詩詞選:

〔宋〕王安石《蘇才翁挽辭》: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宋〕秦觀《長相思》:鐵甕城高,蒜山渡闊,幹雲十二層樓。

〔宋〕秦觀《聞雁懷邵仲恭》:楚澤吳天去未遲,煩君且傍蒜山飛。

〔宋〕蔡肇《寒江捕魚圖》:海門山頭初日晴,西津渡口寒潮生。

〔宋〕蔡肇《彭群宜上新開軒》:暮靄先昏瓜步港,寒潮猶打蒜山宮。

〔宋〕蘇軾《蒜山》:蒜山幸有閒田地,招此無家一房客。

〔宋〕蘇軾《次韻許遵》:蒜山渡口挽歸艎,朱雀橋邊看道裝。

〔宋〕蘇軾《次韻林子中見寄》:蒜山小隱雖為客,江水西來亦帶岷。

〔宋〕曹邍《南徐懷古呈吳履齋》:黃昏燈火西津渡,白晝風煙北固樓。

〔唐〕朱長文《春眺西上岡寄徐員外》:瓜步早潮吞建業,蒜山晴日照揚州。

〔宋〕楊萬里《題連滄觀呈太守張幾仲》:蒜山舊址空黃鶴,瓜步新城照白鷗。

〔宋〕陳宓《登清水巖謝晴承知丞惠詩次韻為謝》:歸來晚及西津渡,百丈虹梁喜有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