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到愛情,了解一個你並不了解的呂思清

8歲被破格錄取進入中央音樂學院,

11歲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紐因選到英國學習,

17歲獲得國際頂級小提琴大賽金獎……

從藝術到愛情,瞭解一個你並不瞭解的呂思清

呂思清,1969年11月26日出生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小提琴演奏者,畢業於美國。

許多人認為呂思清是個天才型小提琴家,不過他不這麼認為

在他看來,音樂家的成功需要才華與幸運的眷顧

更重要的是"責任心",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

"臉上沒有繭就不是小提琴家了"

"我國第一次正式派出參加'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的選手呂思清,在激烈角逐後榮獲比賽第一名。"在1987年的《人民音樂》報上,記載了當年的盛況。作為獲得此大賽首獎的東方小提琴家,呂思清一戰成名,蜚聲國際樂壇。

成名後,他更希望走出獲獎帶來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我不願意表演帕格尼尼的曲子,擔心成為一個標籤,不能演奏其他風格樂曲。"

從近距離可以看到,在他的左臉頰有一個繭。"如果沒有這個痕跡就不是小提琴家了,"

他說,"我現在每天都要練琴,常言道,'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

對於小提琴演奏家來說,有一把好琴太重要了。"我記得小的時候,第一把琴是從我哥哥手裡繼承過來的一把八分之一的童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好琴用。後來終於有機會用上了世界名琴,感到如虎添翼。"呂思清說。

作為美國斯特底瓦里名琴協會長期資助的中國音樂家,他將自己熟悉的中國年輕演奏家推薦給他們。如今,已經陸續幫助了20多名中國年輕音樂家用上價值不菲的世界名琴。

從藝術到愛情,瞭解一個你並不瞭解的呂思清

"藝術的傳承離不開代代溝通"

《梁祝》是呂思清最喜歡的小提琴曲之一,已經演出幾百次了。他說,學習《梁祝》的時候是在上世紀80年代,譜子是父親手抄的,封皮上還寫著寄語:"重新封訂寄思清子用,望你將它演奏出神話般的傳奇。"

父親對音樂的熱愛和期盼,對呂思清影響深遠。他演繹的《梁祝》融入了對中西方音樂的理解,將古箏、二胡等民族音樂的表現手法融入小提琴中,演出常常贏得經久不衰的掌聲。

作為職業演奏家,呂思清經常穿梭於世界各地的舞臺上。"以前回國演出經常在電影院、大會堂等場所,如今連寧波、舟山、煙臺,好多城市都有了大劇院。"呂思清說,他切身感受到國內觀眾對高雅藝術的迫切需要,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成為推動國內古典音樂發展的一小股力量。

作為國家大劇院的音樂節推廣大使、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形象大使,呂思清多次參加公益演出,足跡遍佈城鎮鄉野。"藝術的傳承離不開老一代和下一代的溝通。在我年輕的時候,得到過很多前輩無私的幫助。有機會能夠幫助別人,我也非常樂意。"呂思清說。

從藝術到愛情,瞭解一個你並不瞭解的呂思清

"愛情和藝術不需要放蕩不羈"

人們印象中的"天才"和藝術家人群,常常放蕩不羈,感情生活特別豐富。對此,呂思清認為這是大家的誤會。現實生活中"感情保守型"的音樂家更多。在他看來,對家人和對藝術一樣,最關鍵的品質都是"負責任"。

"我和太太結婚的時候,還是一個窮留學生,當時兩個人連戒指都沒有互贈過。後來,妻子羊羊放棄自己的歌唱事業,專心照顧家庭,我很感謝她。"呂思清說,"我們相識20多年,摩擦、矛盾也很多,對彼此的認識一直在不斷變化和豐富。"

呂思清說,他年輕時候,非常羨慕以色列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的愛情故事。一場演出後一個姑娘衝到後臺說"你是我的"非要嫁給他。後來兩個人真的結婚了,而且一輩子沒有分開。

"大部分音樂家的確感情豐富,否則不能詮釋出那麼細膩的情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要有很多的感情經歷,人生的豐富無處不在。"呂思清說,無論是愛情還是音樂,最能打動人的恰恰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用心琢磨的,並不是所謂天才的"靈光乍現",更不是放蕩不羈的性情能帶來的。

呂思清疼愛的帥兒子

從藝術到愛情,瞭解一個你並不瞭解的呂思清

這個小正太還是黃磊的鄰居,他會喊黃磊"小爸爸黃磊",是會拿玩具車"追"多多的小調皮,他是跟黃磊女兒黃多多從小長大的小鄰居。

從藝術到愛情,瞭解一個你並不瞭解的呂思清

呂思清的大兒子叫Austin,目前也在學習小提琴,而且由呂思清親自教授。曾被問及有什麼經驗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琴?

從藝術到愛情,瞭解一個你並不瞭解的呂思清

呂思清笑著說:"每個孩子學琴過程都是痛苦的,沒有快樂的,家長們要儘量多地讓孩子在音樂中找到樂趣,發現音樂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