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歷史悠久,黃淮平原地區的優良山羊品種,黃淮山羊


黃淮山羊因廣泛分佈在黃淮流域而得名,飼養歷史悠久,五百多年前就有歷史記載。

黃淮山羊結構勻稱,骨胳較細。鼻樑平直,面部微凹,下頜有髯。分有角和無角兩個類型,有角者,公羊角粗大,母羊角細小,向上向後伸展呈鐮刀狀;無角者,僅有0.5~1.5釐米的角基。

其胸較深,肋骨拱張良好,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種公羊體格高大,四肢強壯。母羊乳房發育良好、呈半圓形。

黃淮山羊當年春產公羔9月齡可達22公斤,母羔16公斤左右。山羊肉質細嫩、羶味小,屠宰率45%左右。

黃淮山羊具有性成熟早,生長髮育快,四季發情,繁殖率高等特點,一般5月齡母羔就能發情配種,部分母羊一年2胎或2年3胎。

其板質質量優良,是黃淮平原地區優良山羊品種。其缺點是個體較小,通過與肉用山羊雜交,加強飼養管理,可提高黃淮山羊產肉性能。

黃淮山羊成年公羊平均體重33.9公斤,成年母羊平均25.7公斤。7~10月齡的羯羊宰前重平均為21.9公斤,胴體重平均為10.9公斤,屠宰率平均為49.29%。

黃淮山羊皮板呈蠟黃色,細緻柔軟,油潤光亮,彈性好,是優良的製革原料。

黃淮山羊對不同生態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性成熟早,繁殖力強,皮板質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