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工作那麼努力,還是喪得像條鹹魚?

今天刷到了這樣的一條雞湯:如果,你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

想當年,我也是對此深信不疑,不過在今天看來卻有點“毒”

為什麼你工作那麼努力,還是喪得像條鹹魚?

先不做解釋,和大家說個例子:

5年前,我供職於某奢侈品電商網站,與我同時入職的還有兩個人,條件普通的大學生小陳、老爸是個土豪的海歸碩士小曦,我們三個人都是基層的編輯崗位。

工作兩年,小曦感覺手中工作只是無聊的複製、校驗商品信息,厭倦的情緒之下選擇了跳槽,入職了同類型的公司,漲薪1000+。

小陳這個時候還是在兢兢業業的工作,小曦走後一年,小陳合同到期也選擇了跳槽,他成功入職了阿里巴巴,薪資翻倍。

現在小曦的薪水依舊沒有過萬,而小陳收入已經開始計算年薪了。

兩個人同樣的起點,同樣是選擇了跳槽,薪資差異為什麼會如此之大呢?

其實,很簡單:面對同樣的一份工作,小曦的理解是無意義的重複,對自身沒有任何的提升。

所以,每天按部就班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下班後第一時間竄出公司找男朋友甜膩。

工作兩年,薪水漲過幾百塊,卻一直沒有大的提升;而小陳從工作中總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工作方法,提升了效率並且把剩餘的時間與各部門進行接洽溝通,他所負責的雖然是小品類,卻成為了公司第一個營收的品類。

因此在公司得到了升遷的機會,離開公司的時候是品類運營經理。

錯誤的思維比懶惰可怕

初入職場,遇到重複的“體力活”是很常見的情況。只是當你以不同的姿態來面對它,收穫也會大相徑庭。

面對同樣的問題,錯誤的思維只會讓你龜速前行,只有採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才能讓你體會到3年收入翻10倍的職場達人是什麼樣的感受。

有沒有發現身邊總有些同事比你工作輕鬆,卻比你收入高。

你以為是他懂得面試技巧有個開門紅,卻沒想過他或許有著屬於自己的工作方法論,效率高、成效好,而你只是在儘可能的去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忙的焦頭爛額,還經常捱罵。

前陣子一個朋友找我聊天,他是一個做智能硬件公司的銷售總監,之前都是負責線下市場的開拓。

他對我抱怨不知道為什麼,老闆今年初非要他去做線上渠道的拓展,他根本沒有相關的人脈和經驗,並且老闆也沒有很明確的方向,只是告訴他做“線上渠道拓展”,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其實,這樣的老闆太多了,如果不能真正的瞭解老闆的目標,那麼就算你再努力也不過是浪費時間,結果不好還會被老闆批的體無完膚。

遇到這樣的情況,完全可以和老闆深入的溝通一次,看看老闆的目標在哪裡。

就說是做渠道拓展,那也要清楚老闆是要通過拓展渠道來進行品牌曝光還是為了快速搭建銷售渠道,拉昇銷售業績,不同的目的做預算都不一樣,不去了解怎麼著手工作呢?

一旦你知道了老闆的目標,做計劃也就有了側重點。

這個朋友的錯誤就在於他的思維受限於自己工作的範疇,沒有想過做這件事對公司的意義是什麼,只想如何去做好老闆讓他完成的任務。

別做劣質勤奮者

隨著產業化的分工明確,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盲目的執行工作中,真正去主動了解全產業鏈條的人越來越少。

就像上面提到的小曦和小陳一樣,小曦只看到了眼前的工作是無聊的編輯與校對,而小陳卻主動去接觸了整條業務線,他的升遷與跳槽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千萬別把這種差異化的結果看做兩個人之間有天賦差異,要知道小曦的原生家庭與學歷都優於小陳,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只是思維方式不同。

當然,在職場中選擇深耕細作沒有問題,只是你會發現在一個只懂得自身業務領域的中層,是很難被公司提升為高層的。

因為按部就班去工作的人,會逐漸的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維邏輯,一旦被自己框死,即使還能進步,也是進展緩慢。

當然,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思維邏輯固化的普通人,所以每天兢兢業業的工作,甚至頻繁加班,累成狗,還是在基層打拼,靠混工齡來換取一年幾百元的加薪,卻鮮有升職的機會。

哪怕是上級領導跳槽,公司也不會提升你,而是空降一個新領導出現。

在職場中你沒有得到領導重視,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懂得拍馬屁,而是不善於自己掌握原理,生成屬於自己的工作、學習模式。

這些年的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劣質的勤奮者”,他們都堅信自己是在走上坡路,只要堅持,就能改變自己,升職加薪。可是他們努力了5年往往都不如別人1年帶來的結果好。

在上一家公司曾經見過一個實習生非常有意思,基本上每天都在加班,9點前都沒見他離開過公司,不知道為什麼安排同樣的工作量總會比其他人做的慢。

平時開會還會帶個本子去做記錄,每個人說的話,他都能找到值得記錄的內容,其實很多業務和他本身沒什麼關係,我以為他是比較有前瞻性,後來才知道,是我想多了。

那天我讓他幫我召集幾個業務線的負責人開會,他竟然連找誰都不太清楚,就跑過來問我。

我好奇的問他:“開了那麼多次會,誰負責什麼的,你還不知道嗎,我看你每次都做記錄,都寫什麼了?”

他很尷尬的不知道說什麼,我特意讓他把本子拿來看了一眼,發現都是記錄每個部門業務進展,按理來說記錄這麼詳細應該很熟悉公司情況才對,細問只想才知道,只要開過會他就不會再去看那個本子……對於他,我很無語。

這樣的員工在領導的眼中就是用時間的量,給自己製造勤奮的假象。每天加班到9點多,怪誰呢?做事情都不動腦,只是在盲目的做記錄,就像上學做課堂筆記一樣,不考試一定不翻看,快考試也不知道哪裡是重點。

對於這樣勤奮的員工,領導會給她安排升職加薪嗎?

用正確的方法改善思維模式

或許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一直苦於沒有改善自己的辦法。

知易行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今天就告訴大家三個鍛鍊思維模式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得到你。

改善思維模式,讓自己的思維有深度,你需要做到認知現實、觀察共性、歸納方法。

①認知現實

步入職場,做人做事都與錢息息相關,看起來俗,可是誰也不能免俗。不賺錢,難道真的為了所謂的夢想嗎?至少沒實現財富自由的時候你還做不到。

職場的規則,非常明確,就是利益為先。

你給公司帶來利益,公司自然會為你升職加薪;你給合作伙伴帶來利益,那麼你就在談判中更有話語權;你想從職場中獲得更多的提升與人脈,最好的方式也是利益捆綁。

知識付費的產生,其實就是為大家一個途徑。

你花了幾百塊錢就有與大咖溝通的機會,這就是用金錢與大咖捆綁的方式,你要知道他們一個小時傳授給你的經驗,足以趕超你一年的經驗總結。

有個同事他做美工收入不是很高,找我幫他推薦個兼職。

我手裡沒有現成的資源,教了他一個方法,讓他和公司的新媒體運營聊一下,把他拉到運營群裡發個廣告,幫大家修圖。

他照著做了,進了3個群,發了50塊錢的紅包打廣告,接了2家的活,收了500多,也有10倍的收益了。

所以在職場,你如果沒有消費的能力和被消費的價值,自然也沒有人願意與你結交。

②觀察共性

這個時代所有賺錢的生意,離不開流量。

那麼如何獲取流量,大家有沒有從那些成功人士身上找到共性呢?

撇開一些砸錢購買付費流量的品牌與企業不談,吸引流量最多的,是自媒體人、微商、知識付費的講師。

自媒體人打造個人品牌,分享知識、感悟,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免費的內容吸引了站腳助威的粉絲,收費的內容幫助粉絲來實現自我提升與經濟收益。

微商打造個人品牌,炫富的方式樹立品牌形象,讓你通過購買產品獲取她的整套個人品牌打造技巧,成為下一個微商大咖。

知識付費:打造個人品牌,明碼標價以自己的經驗和時間來換取收益,幫助認可自己的用戶提升專業技能,解決問題。

看起來他們是在做不同的事情,實際上都在打造個人品牌,只是用的方式不同,而殊途同歸都是在幫助認可自己的粉絲完成經濟收入上的提升。

那麼回頭來想想自己,為什麼做同樣的事情,你卻一直不溫不火。

答案現在一目瞭然了,你沒有真正的傳遞出有效的價值,自然不會得到認可。所以你如果還是在埋頭苦幹,那你只能是職場的螺絲釘。

③歸納方法

很多人會感覺自己太普通,自身沒有價值可以分享傳遞,這本身就是一個思維的侷限。

你可以傳遞的價值是自身的經驗、感悟、方法論,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小白,那麼你一定會複製別人的成功案例,這就是你的捷徑。

每個行業都有經典案例,並且在網上都是免費素材,別說你找不到。

如果不想浪費那個時間,就去買幾本行業大咖的著作,有很多成型的模型和方法論可以拿出來直接用。

如果你有能力,最好是自己去歸納總結,這樣才能做出差異化。有個做湖南米粉的新興餐飲公司,他們的創始團隊吃遍了湖南的各種口味的米粉,不斷地在細節上調整傳統口味米粉,並且開發出了全新的口味,不僅贏得了北漂的湖南老鄉認可,也受到了不少北方人的推崇,加上他們全新的點餐理念,一炮而紅,獲得了千萬融資。

這是一個求新、求變的年代,你有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才能真正變成稀缺資源。

想清楚,才能做明白。

業內的所有大咖每天思考問題的時間比你忙碌手中工作的時間還要長,別以為自己的路很辛苦就可以了。

要知道哪怕同樣是上坡,坡度還不同呢。

寧願你從60度的坡滑下來,也別緩慢前行在只有5度的坡上。要知道坡度大,幾個起落之間,就能輕易甩開那些普通的人。

今日作者:吾聊職場簽約作者金小札。一個不逗比的85後運營汪,用理性的思維分析愛情、職場、人生,每晚與大家分享所思所得,用運營的視角帶你看世界。公眾號:金小札(ID:Ron_pupil)。個人微信:Wind-0917。

————我是“別忘記點贊”的分割線————

留言跟鷹叔分享一下

你找到正確的思維方法了嗎?

- END -

更多精彩文章,請微信搜索公眾號“吾聊職場”,每天5分鐘的職場學習,讓你在職場裡快速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