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的家庭资产配置图 靠谱吗?

我刚开始系统地学习理财,接触到一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按照这张图,每个家庭的资产应该分为4份,10%是要花的钱;20%是保命的钱;30%是生钱的钱;40%是保本升值的钱。可我刚工作没多久,月收入只有税后6000多元,房租每月要付2000元,其他正常开销也要2000~3000元,能省下1000~2000元就不错了。我该怎样理财才能做到标准普尔给出的资产配置比例?

你好:

这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近几年非常流行,很多理财师都将此配置比例推荐给客户。但在我的印象中,标准普尔是一家评级公司,评级的对象主要是公司和国家的信用,什么时候涉足了个人理财领域,我还真不太了解。因此,我对这张图的真伪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就算标普公司近几年拓展业务领域,业务范围覆盖到个人理财领域,它给出的资产配置方案就能适用于多数人吗?

最初,我看到这张图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不理解。要花的钱仅占资产的10%,而保命的钱却是它的2倍,隐隐约约有那种“用6位数密码保卫4位数存款”的感觉。保命的钱一看就知道是买保险的钱,是给别人的钱,自己花1元,要给别人2元,这太不可思议了。更何况,花钱是支出的概念,应该和收入匹配起来,怎么能算资产配置呢?

再仔细看它的解释,原来要花的钱并不是真花出去的钱,它的金额是3~6个月生活费,这应该是应急准备金的概念。不过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容易算出一个家庭最多需要多少钱。以一个月支出1万元的家庭为例,6个月的生活费是6万元,这笔钱就是所谓的要花的钱,它占家庭资产的比例是10%,也就是说这个家庭只要拥有60万元就够了,这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你现在每月支出不到5000元,意味着等你攒够30万元,再按照所谓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配置好资产,你就可以衣食无忧啦?房钱找谁出呢?

本世纪初,上海的平均房价不到4000元/平方米,新房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当时买一套房只需要30万~50万元,首付款可以低至20%。贷款买房后,家庭的主要资产就成了房产,其占家庭净资产的比重甚至可能接近100%。

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房产在家庭资产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了。对于还没有房的人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是美好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甚至可能要搭上“6个钱包”。显然要按照象限图的要求配置资产,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

再看保命的钱,既然是保命,我们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一定要花多少钱。同样的保额,消费型保险比返还型保险便宜得多,保命的效果相同,为什么一定要花掉20%的家庭资产呢?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张图很可能是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造出来的,大可不必理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