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珍禽與食用家禽混著養,價格互補,避免賣難

趙寶剛是內蒙古扎蘭屯市的一位普通農民,退伍後通過觀賞禽類與食用禽類混養的模式,實現年收入15萬元左右,成為近聞名的創富能手。

觀賞珍禽與食用家禽混著養,價格互補,避免賣難

紅腹錦雞

趙寶剛是位退伍軍人,退伍後一直都在餐飲行業打拼。憑藉多年的從業經驗,他斷定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和對高品質食材的需求,原生態的食材會越來越受人們歡迎。於是便同妻子商量後返鄉養殖家禽的事兒。

趙寶剛和妻子說出回返養殖的想法後,妻子金秋鳳二話沒說,辭掉酒店大堂經理的職務,收拾好行李就同丈夫返鄉養殖家禽。

剛開始養生態雞的時候,二人沒什麼技術,全靠自己摸索。最開始的幾年,各種低級錯誤犯個了遍。僅小笨雞兒一個品種,第一次養殖就讓他損失了1萬多元,然而這並沒有讓趙寶剛一家打消養殖的念頭。

趙寶剛的妻子金秋鳳:剛一起步我們就養了3000多隻雞,結果一天晚上就損失了一萬多塊錢。主要問題是一開始沒有技術,屋裡頭溫度不夠,雞死了很多。從那兒以後我們就研究技術!書本啊、各項學習、上網查資料啊。

珍禽對應高端市場,我感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要求吃的東西也必須越來越健康。珍禽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對咱們健康上有好處。

觀賞珍禽與食用家禽混著養,價格互補,避免賣難

七彩錦雞

有了第一次養殖失敗的經歷,夫妻二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經過反覆商討,兩人決定利用場地大的優勢,一次養殖多個品種。小批量引進市場上較受歡迎的品種試養,看哪個品種,能夠適應這裡的氣候環境,再大批的養殖。觀賞禽類紅腹錦雞、七彩錦雞、珍珠雞就是在這個時候引進來的。

引進新品種後,趙寶剛對飼養過程的要求更為嚴格了。他先是按習性將引進來的禽類分成不同的品類,再按品類給家禽選擇住地,搭配飼料。只有習性相同的禽類才能放在一個養殖區內進行養殖。

就拿趙寶剛最愛的紅腹錦雞來說吧!按照紅腹錦雞喜歡在有矮樹的山坡及次生落葉闊葉林中生活,常以蕨類、麥葉、胡頹子、草籽、大豆等為食的習性。趙寶剛,把它們安置在接近山頂的地方,在錦雞自行覓食的同時,還親自為它們調配營養食譜,以便讓錦雞的毛色更加鮮亮,品相更好。

雖然辛苦點兒,可想到成品雞的效益,趙寶剛還是很樂的。品像好些的紅腹錦雞通常情況下可以賣到1000元左右。除掉成本,一隻淨剩650元左右。

經過多年發展,趙寶剛總結出一套自己的養殖經驗——觀賞珍禽與食用家禽混著養。不同種類的禽類分開、同時飼養,分期、統一銷售,這樣可以形成價格互補,避免單一養殖項目出現賣難問題。還可以滿足工藝品加工廠及酒店季節性、臨時性需要。既滿足不同類型採購商的需求,還可以降低市場波動對養殖戶造成的不良影響,可謂一舉三得。

觀賞珍禽與食用家禽混著養,價格互補,避免賣難

珍珠雞

現如今,趙寶剛已經不是那個不懂技術,只懂市場的養殖戶了。經過多年發展,林下種養殖模式已初具雛形,特別是林下野菜、小笨雞種養的成功,讓他見到了林下種養殖的美好前景。

下一步,趙寶剛打算在靠山角的地方整理出一塊兒空地,擴大林下種養殖業規模、豐富林下種養殖品種,讓自己的特色種養殖產業能夠更加穩定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