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廣東破題農產品“賣難”

疫情下廣東破題農產品“賣難”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農產品銷售難題,廣東整合政府、企業等各方力量,實現了農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南方》雜誌記者/史成雷  發自廣州、江門、茂名

  “感謝政府,一個月前幫助我們對接社區電商平臺‘千鮮匯’,解決了新鮮蔬菜從田頭到老百姓餐桌的運輸配送問題。”今年3月,江門市中農藍(恩平)現代農業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藍”)行政總監潘志華髮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字裡行間洋溢著興奮。

  在此之前,潘志華已經連續多日愁眉不展。春節前後,中農藍公司在華南農業大學的指導下,花大力氣種植的近30畝高產優質雲南小青瓜、小南瓜喜迎豐收。但是就在瓜果開始成熟的這段時間,趕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瓜果銷售不暢。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搭建的“保供穩價安心”平臺,及時為公司解決了難題。

  中農藍公司的遭遇,在春節後廣東諸多農村地區頗具代表性。

  農產品銷售不僅關係到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同時也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勝脫貧攻堅大局。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廣東整合政府、企業等各方力量,積極推進農產品產銷銜接、市場調控等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有效緩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農產品銷售難題,實現了農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多措並舉,應對農產品銷售難題

  春節前的一段時間,茂名市電白區豐澤水果蔬菜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豐澤合作社”)負責人林波頗為輕鬆。合作社種植的幾千畝聖女果、辣椒等農產品,很多在成熟前就確定好了訂單。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期待中的客商貨車停滿地頭的場景並沒有如期出現。眼看著地裡的蔬菜慢慢成熟,林波開始著急起來。“聖女果成熟後,一般只能放三五天時間。以前都是採摘後客商直接拉走,春節過後突然沒了客商,真的很難辦。” 林波說。

  林波面臨的難題不僅於此。找不到人採摘,車輛進不了村,採摘完後車開不出村,餐飲單位關停導致消費減少等,都是擺在林波面前的大難題。“以前每斤售價四五元的聖女果,滯銷最嚴重的時候降到一元以下都沒人要。” 林波告訴《南方》雜誌記者。

  茂名是廣東傳統的冬種北運菜生產基地。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介紹,春節後至2月中旬,受疫情影響,茂名北運菜收購商較往年大幅減少,運輸人員也大為減少,當地農產品出現較為嚴重的滯銷現象。

  類似的情況在全省普遍存在。今年2月,廣東省扶貧辦對全省14個縣調研顯示,人員流動減少、交通運輸不暢、農產品加工業停工停產、產銷對接不及時,導致禽畜、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消費需求急速下降,農產品銷售困難。

  為了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廣東多措並舉,及時下發了《關於紮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農產品供應的緊急通知》等文件,積極推進主要農產品生產發展、產銷銜接、市場調控等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廣東還針對重點龍頭企業遇到的產品運輸受阻等問題,通過核發《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等方式,積極協調解決。

  2月5日,林波拿到了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發放的《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有了這個證明,我們的運輸車輛就可以暢通無阻了。此外,政府還幫我們調配運輸車等,給企業帶來很多幫助。”林波表示。據瞭解,目前僅茂名市農業農村局就為企業發放《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147份,極大緩解了交通物流受阻的問題。

  “現在銷售情況已經慢慢好起來了,我們目前每天都有兩三萬斤的出貨量。每斤聖女果的銷售價格也恢復到4元多。”林波說。

  “保供穩價安心”行動,打通產銷銜接鏈

  1月底,潘志華收到江門市農業農村局發來的通知,“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廣東農產品採購商聯盟自發發出‘保供穩價安心’倡議書。現請各單位積極發動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採購商、物流企業等參與‘保供穩價安心’行動”。

  此時的潘志華,正為地裡30畝逐漸成熟的瓜果銷路發愁。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潘志華在2月3日加入“保供穩價安心”行動。“沒想到,我們很快就通過‘保供穩價安心’平臺對接上電商平臺‘千鮮匯’,雙方達成長期供貨協議。”潘志華說。

  2月11日,第一輛滿載新鮮雲南小青瓜、小南瓜的“千鮮匯”運輸車駛離中農藍生產基地。此後,中農藍平均每天提供給“千鮮匯”的瓜果達到了兩三千公斤。

  “這個數字大概佔了我們每天採摘量的60%,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剩下的量我們通過批發市場、超市等渠道就可以消化掉了。” 潘志華說。

  像中農藍一樣參與廣東省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平臺的企業,截至2月25日已有將近3000家。平臺涵蓋大型農業龍頭企業、規模種養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領域,實現了市場需求信息發佈、生產供給信息發佈、組織推動市場需求等功能,有效地緩解了農產品銷售難題。

  在全省各地,傳統銷售模式受阻,創新線上線下銷售模式成為共識,直銷配送、網上直播等得到充分發展。

  在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雜誌記者,目前已經有70多個農民合作社和產銷大戶與千鮮匯、樂禾等電商平臺對接。高州市還建立了農產品網上直銷平臺,幫助農民解決賣果難、賣菜難問題。

  在江門,農產品“保供穩價營銷”組織群暢通農產品生產、流通、經銷等信息,助力點與點對接,目前已有500家單位在線交換產銷信息,消化本地產能。

  在湛江徐聞縣,縣長吳康秀利用省農業農村廳搭建的數字平臺直播推銷徐聞菠蘿。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在拼多多上售出4.6萬件。

  接下來,廣東將“做大做強‘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完善推廣‘12221’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打通產銷銜接鏈。”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省委農辦、省扶貧辦常務副主任許典輝介紹。

  堅定不移地走現代農業道路

  最近幾天,林波一直在忙著加工廠復工事宜。就在接受《南方》雜誌記者採訪的前一天,一臺來自山東煙臺的農產品加工設備剛剛運抵合作社。林波介紹,合作社還將陸續購入幾百噸產能的加工設備。

  林波告訴《南方》雜誌記者,合作社現有的倉儲能力是1500噸,在這次滯銷中根本不夠用。他計劃在2020年把倉儲能力再擴大5000噸。而在不久前,有感於農產品運輸不暢的影響,合作社還購買了一輛冷鏈運輸車。

  林波感慨:“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大考驗,也堅定了我們走現代農業道路的決心。未來,在繼續發力優質農產品種植的同時,我們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來加工農產品,配套建設倉儲、物流設備,培育新的營銷模式,走一二三產融合的道路。”

  潘志華同樣在積極思考如何避免農產品滯銷問題。“疫情發生後,我們幸運地及時對接到電商平臺‘千鮮匯’,解決了銷售難題。這是建立在我們前期高度重視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上。我們供貨的農產品是在華南農業大學的指導下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這是我們的底氣。”潘志華說。

  潘志華的關注點,放在銷售上面。“此前農民傳統的銷售模式大多是盲目的,種植完了就等著採購商上門來收。採購商多了,就能賣個好價錢;採購商少了,就賣不了好價錢。這種銷售模式在這次疫情中的教訓十分慘痛。”

  實際上,部分地區農民市場意識薄弱、倉儲物流設備不足等短板,在廣東近年來的農產品滯銷事件中屢次暴露。

  “近年來,茂名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的步伐正在加快。但這次疫情引發的農產品銷售難題,也暴露出茂名現代農業的短板。”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介紹,接下來茂名將從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工程、加快智慧農業發展等六個方面,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

  如今,廣東農產品銷售難問題正逐步得到緩解。不久前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這次因疫情引發的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將進一步推動廣東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