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收復台灣的施琅真的是鄭經逼反的嗎?完全不是!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施琅是被鄭經殺死全家老小後,憤然投清,從而成為清朝福建水師提督,也拉開了臺灣鄭氏集團的噩夢。那麼歷史上的施琅真的是被鄭經逼反的嗎?

《康熙王朝》中收復臺灣的施琅真的是鄭經逼反的嗎?完全不是!

施琅是福建泉州晉江龍湖鎮衙口人,少年時學書不成,所以放棄去學劍。跟從他的老師學習兵法,各種兵法沒有不精通的,並且智勇雙全。促使施琅充滿自信心。綜觀施琅一生行事,無不透露出自信的性格。施琅十七歲便從軍,為明將總兵鄭芝龍的部將。每到作戰的時候肯定是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後來在鄭成功部下任左先鋒職,追隨鄭成功進行抗清鬥爭。鄭成功待他非常好,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對他禮遇非常,軍事相關的事務以及機密大事都要和他商量。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

《康熙王朝》中收復臺灣的施琅真的是鄭經逼反的嗎?完全不是!

1651年(順治八年)施琅隨鄭成功下廣東南澳勤王。後因施琅對鄭成功的戰略“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鄭成功很不高興,削施兵權,令施琅以閒暇人員返回廈門,時遇清軍馬得功偷襲廈門,守廈的鄭軍主將鄭芝莞驚慌棄城潰逃,當時施琅親率身邊六十餘人主動抵抗清軍,勇不可擋,殺死清軍主將馬得功之弟,馬得功差點被活捉,清軍的率殘兵敗將倉惶逃離廈門。在南澳的鄭成功見軍心動搖,覺得繼續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師廈門。

《康熙王朝》中收復臺灣的施琅真的是鄭經逼反的嗎?完全不是!

鄭成功回到廈門論功行賞,獎給施琅白銀二百兩。表面上是賞罰分明,可是,鄭成功對施琅的傲慢跋扈卻懷有戒心。儘管鄭成功肯定了他在廈門迎戰清軍的功績,卻不肯歸還他的兵權。施琅在廣東時曾經委婉地提請鄭成功注意主力西進後後方兵力單薄的危險,鄭成功聽不得不同意見,解除了他的兵權。在施琅看來,自己在總的用兵策略上提的建議已經被事實證明是正確的,遣回廈門以後又不顧個人安危,奮勇同清兵作戰,滿心以為鄭成功班師歸來將恢復自己的左先鋒職務。不料,鄭成功回到廈門以後,並不讓他官復原職。施琅大為不滿,向成功報告自己心灰意懶,想去當和尚,藉以探測鄭成功對他的態度。鄭成功不為所動,叫他另行募兵組建前鋒鎮。施琅見難以挽回,一氣之下剃光頭髮,不再參見鄭成功。

《康熙王朝》中收復臺灣的施琅真的是鄭經逼反的嗎?完全不是!

1652年(順治九年),曾德事件導致施琅與鄭成功公開決裂。施琅既被削去兵權,曾德(鄭芝龍舊部將)為求出頭之日,利用過去在鄭氏家族軍隊中的關係投入鄭成功營中充當親隨,即所謂“恃鄭氏親暱,逃於鄭所”。施琅聽到消息後,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斬首。鄭成功“馳令勿殺”,施琅卻悍然不顧,“促令殺之”。

《康熙王朝》中收復臺灣的施琅真的是鄭經逼反的嗎?完全不是!

鄭成功見施琅違令擅殺鄭氏舊將,斷定他是反形已露,就在五月二十日密令援剿右鎮黃山以商量出軍機宜為名逮捕施琅之弟施顯,同時命右先鋒黃廷帶領兵丁包圍施琅住宅,將施琅和他的父親施大宣拘捕。施琅被捕後,在一些親信部將和當地居民的掩護和幫助下逃到大陸。鄭成功獲悉施琅已經逃入清方管轄區後,怒不可遏,在七月間把施大宣、施顯處斬。施琅得知父親和弟弟被殺的消息,對鄭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清朝,一意同鄭氏為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