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建築文化:侗族特色木構營造技藝之巔峯——鼓樓、風雨橋


侗族建築多為木質結構,侗族擅長木石建築,鼓樓、橋樑,是這個民族建築藝術的結晶。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為航空拍攝的橫跨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潯江上的“世界最長風雨橋”三江風雨橋。風雨橋是侗族獨有的橋,亦稱花橋、福橋,壯語叫“廳噠”,為侗族建築“三寶”之一,是杆欄式建築發展及延伸,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築物。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正在建造的龍勝民族風雨橋。風雨橋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杆、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侗族木結構營造技藝傳承人楊善仁在製作風雨橋模型。楊善仁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平巖村民間藝人,從20多歲開始自學侗族木構營造技藝。


楊善仁在製作鼓樓模型。他憑著一把尺子和一支筆,從學習製作侗族晾禾架開始,步步走上了侗族木構營造技藝之巔峰。

楊善仁在展示製作好的涼亭模型。

廣西三江林溪侗族,木構建築製作的傳統工具。

廣西三江林溪侗族,木構建築製作。

廣西三江林溪侗族,木構建築製作。

廣西三江林溪侗族,木構建築製作。

侗族木構建築製作。

廣西三江林溪侗族,木構建築製作。

廣西三江獨峒鼓樓內景。

廣西三江獨峒鄉侗族木構建築,鼓樓裡木結構。

廣西三江林溪侗族,木構建築製作。

著名的廣西三江程陽風雨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