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紀檢信訪「六字訣」 團風縣上巴河鎮紀委書記 肖剛

黃岡新視窗網消息 在鄉鎮任紀委書記即將滿兩年,處理了各類信訪舉報件近60批次,接待群眾上訪更是每天的基本工作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化解信訪件和積案,我總結了“禮、心、情、法、穩、硬”六字訣。

一、“禮”字當頭。俗話說禮多人不怪,群眾無論是選擇寫信舉報還是上訪反映,要麼是反映公職人員的問題線索,要麼是主張自己的權利,也有一些是傾訴自己的委屈,當然也還有一些是無理纏訪。面對上訪的群眾,無論是氣勢洶洶的“狠人”,情緒激動的利益受害者,還是聲淚俱下的可憐人,亦或者是有各種缺陷的殘疾人,我一律笑臉相迎,拉著對方的手,請人家到辦公室坐下,馬上倒上一杯熱茶,拿好記錄的筆和紙,坐在上訪人身邊。長時間的接訪告訴我,“禮”字當頭,可以很好的化解怒氣、怨氣,可以很好的溫暖人心、拉近距離,可以很好的展開溝通、化解矛盾。

二、全“心”全意。一般情況來看,上訪的群眾多半都是弱勢群體,利益不相關者前來“鬧訪”的較少。面對很多衣衫襤褸的低保五保戶,聲淚俱下的極度困難戶,聽力有問題口齒不清表達能力較弱身體有缺陷的殘疾人,利益受到侵害情緒激動的群眾等等,我們首先應該充滿愛心,沒有愛心,不把上訪戶當成自己的親人而是視為仇敵,不把群眾訴求之事當成自己的事,那就絕對不可能平心靜氣的接待,不能平心靜氣的接待,勢必就不可能耐心細心的聽取訴求,那麼就不能真心實意的為來訪者找原因、想辦法、排憂解難,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一句空話,一個口號而已,因為絕對做不到。

三、動之以“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上訪者是人,是人就有感情,不管他們帶著什麼訴求來,態度如何,只要我們以情理待之,即使最終在職責權限範圍內解決不了問題,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回應訴求,降低影響,預防事態擴散擴大。我曾接待過一個進京非訪的舉報人,他因車禍導致喪失勞動力,家庭積蓄花費殆盡,法院判決後肇事人賠償金久久不到位,兩個兒子條件雖好也對其漸漸失去耐心,本人申請低保的要求被民政部門告知不符合國家政策。他於是將矛頭對準村幹部,認為是村幹部阻礙他申請低保,到處蒐羅村幹部的“罪證”,拄著柺杖到處上訪告狀,鎮紀委查清了他所有的舉報,認定為不屬實他依舊不依不饒。後面我帶著村幹部上了他家的門,當眾明確的告訴他,第一車禍賠償金問題涉法涉訴,屬於法院管轄,紀委無權干涉;第二其父與鄰居500斤稻穀的歷史問題與他本人無關,更與村裡無關。但是作為集體,村裡將竭盡全力調解,前提是雙方平等自願;第三低保問題,國家有政策,個人干涉不了,只能盡力爭取;第四,考慮到他的現實困難,村裡要儘量的為其爭取民政救助,鎮紀委也會努力給他爭取政策。說完後,信訪人表示認可。我又不失時機的跟他說,你出了車禍是個人不幸,大家都是人,我們也為你感到難過。兩個兒子在城裡有房有車,他們不孝順,你有沒有責任?但是你也不能怨恨他們,他們貸款買的房子壓力也大,一番話入情入理,信訪人也沉默了。自此之後快兩年,每年春節前我都安排村裡給點安排點救助金,他沒有再上訪了。

四、曉之以“法”。法律的權威在於應用,法律如果不被信仰,就是形同虛設。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學法懂法,知法守法才能依法辦事。對於各類上訪的群眾,情和理只能是感情上的鋪墊和矛盾的潤滑劑,對於問題的實質性解決,必須由法律來做堅強後盾。大部分群眾雖然不瞭解具體的法律條文,但是法律的威懾力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為了問題的最終解決,大部分群眾還是相信法律的。在各種信訪訴求面前,法律的具體條文或許應用不上,但是法律的精神確是一種解疑答惑、宣傳政策、化解矛盾的利器,息訪的過程往往也是一次普法的實踐過程。

五、“穩”如泰山。上訪的群眾情緒各異,訴求的內容千差萬別,人員涉及到各行各業,紛繁複雜,要求信訪接待人員要心穩、身穩、嘴穩。面對上訪,耐心聽取訴求方的意見,適時快速聽取被反映對象的意見,必要時聽取村支部的意見,綜合其他涉事方的意見,通盤掌握,有條不紊,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能夠處理的馬上處理,不能處理的果斷的答覆處理路徑,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拿出處理意見,及時向上訪群眾反饋。絕不能因為上訪群眾氣勢洶洶而心生畏懼,亂了方寸,失了大體。也不能因為信訪人聲淚俱下而喪失原則,胡亂表態,必須站在法律、公理的立場上,做到心穩;絕不能因為對方人多勢眾而膽小退縮,因為對方喋喋不休而拂袖甩手,必須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依法依規接訪,做到身穩;絕不能因為對方鑼鼓喧天,放言威脅而是非不分,陣腳大亂,因為對方其情可憐,遭遇非人而意氣用事,喪失理智,必須站在真相的基礎上,不胡亂表態,做到嘴穩。

六、敢打“硬”仗。有個曾經在鄉鎮做過信訪工作的老領導說,現在的公務員成了弱勢群體,上訪的人有要錢的,要吃穿的,要低保的,甚至是要兒子女兒,要老公的也來找政府,我們是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人家還動不動越級上訪,鄉鎮信訪壓力很大。一席話道出了鄉鎮信訪幹部的工作辛酸,鄉鎮紀檢信訪也大體如此。近年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疾風越吹越勁,各級紀檢部門的威信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紀檢信訪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大。以我近兩年的紀檢信訪工作經驗來看,我們對待群眾上訪應該全心全意搞好服務,化解矛盾,排除隱患,但是在具體方法上還應該遵循有理有利有節原則。當前鄉鎮工作千頭萬緒,以精準扶貧這項頭號政治任務為首的各項工作壓力如泰山壓頂一般,萬般政策重在落實,落實不了就是空話。中央、省、市、縣所有的決策部署最後都落到鎮村兩級,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的艱鉅任務就落到了千千萬萬鎮村幹部頭上。因此我們對鎮村幹部總的原則應該是嚴管厚愛,嚴管厚愛最好的方法就是實事求是。因此對群眾反映幹部的屬實信訪,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為群眾解決問題,處理那些嚴重違紀的問題幹部;而對那些無原則的鬧訪要敢於碰硬,敢打硬仗,要旗幟鮮明的堅決制止;對那些不實舉報甚至是別有用心的惡意誹謗、造謠中傷、打擊報復,在堅決的查否之後還要在一定的範圍內予以澄清、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為鎮村幹部撐腰壯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