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神州,清末光緒銅元背後的那些飛龍紋飾,你都看清楚了嗎?

龍是中華民族精神象徵的龍圖騰,也是中國古代皇權意志的集中體現。

為此,清末地方鑄造的銅元浮雕紋飾都以龍為主體,這些龍的形態變化萬千,以姿態命名可分為飛龍、坐龍、水龍等,以造型特點命名有王冠龍、掃帚龍、倒刺龍、雞爪龍、壽星龍等等。

其中,以飛龍出現最早,我國最早的機制銅元廣東仙幣上就是這種飛龍,也是筆者最為喜歡的龍圖,因為這一姿態最具動感和美感。

隨著清末地方鑄幣的興起,這條飛龍攜帶清末洋務派的創新精神由廣東起飛,龍翔神州,飛遍大江南北。

當然,其它地方也不盲目複製廣東飛龍,他們立足各地的地域文化和審美趣味,在飛龍紋飾的設計上不斷創造出新的造型。弄清楚這些飛龍圖的異同之處是收藏清末銅元的必修之課。

為此,筆者選取廣東、吉林、江南、山東、四川等最具代表性的五個地域的飛龍紋飾,進行賞析。

一、廣東飛龍

龍翔神州,清末光緒銅元背後的那些飛龍紋飾,你都看清楚了嗎?

廣東仙幣

飛廣東省得風氣之先,富含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質。廣東飛龍的四周有飄帶雲、火焰紋、火珠紋、珠圈等傳統的裝飾紋樣,使得整個圖案顯得一團和氣。雲飾纏繞著飛龍,具有一定的動感和節奏感,形成一種靈動的格局,散發著一股自由奔放的浪漫情懷。與日本銀元銅元中剛硬粗魯的線條不同,廣東飛龍在龍鬚、龍尾,以及飄帶雲的線條上多采用柔和的曲線和S線,使得整個造型看起來更加飄逸、流暢,從而使紋飾產生了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之間對立統一的美感。

二、吉林飛龍

龍翔神州,清末光緒銅元背後的那些飛龍紋飾,你都看清楚了嗎?

吉林光緒銅元

吉林地區民風淳樸,是多民族的交匯之地。吉林飛龍的雕模工藝和生產相對較為粗糙,龍形的造型上主次關係混亂,輪廓僵硬,線條之間缺乏連貫性。龍鱗直接簡化為點狀,鱗片間的前後關係不再鱗次櫛比。雲紋的設計亦較為粗陋,龍頜下的火珠紋鮮有雕琢清晰的。總體上率真質樸,更接近於民間藝術的造型手法。此外,吉林省採用的是鐵模鑄幣,模具不精,模具熱處理不好,加之鐵模整修殘損率大,模具更換頻繁,致使吉林銅元版別繁雜。

三、山東飛龍

龍翔神州,清末光緒銅元背後的那些飛龍紋飾,你都看清楚了嗎?

山東光緒銅元

山東飛龍早期完全採用廣東飛龍的模板。作為中國封建社會道德規範準則的孔孟之鄉,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但在飛龍紋飾的傳承中,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幾乎一成不變,顯然這是禮教的桎梏作用。而其龍面上眉毛、牙齒和下頜邊緣稜角造型更分明,整個面部神情更怡然,卻是各省飛龍紋飾中獨有的。細心品鑑,就像齊魯民俗中的虎頭帽、虎頭鞋一樣貼近人們的生活。雲從龍、風從虎的說法對這種龍虎的結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龍飛於天,虎行於地,象徵著雄偉強盛的精神內涵,具有庇佑、賜福、示瑞的美好祈願。為此,山東飛龍在模仿的同時,融入這些民俗傳統崇尚的祥瑞氣息,成為齊魯文化的體現。

四、四川飛龍

龍翔神州,清末光緒銅元背後的那些飛龍紋飾,你都看清楚了嗎?

四川光緒銅元

新設備、新模具、獨立的設計理念,使得四川飛龍的浮雕紋飾臻於上乘。四川飛龍的面部造型新奇,嘴巴的開合很大,神態張揚,活靈活現。軀體圓潤豐滿,龍鱗結構清晰,龍爪鋒利肥厚。雲紋的輪廓概括成“山”字造型,形成四川飛龍中特有的“山”字雲。尤其是浮於龍身之上的飄帶雲,使得雲紋造型更加厚實飽滿,與龍身的造型特點相呼應。整個幣面的造型雄渾飽滿、雕模精湛、精工巧作,審美價值獨具一格。

五、江南飛龍

龍翔神州,清末光緒銅元背後的那些飛龍紋飾,你都看清楚了嗎?

江南光緒銅元

蘇吳地區小橋流水、細膩婉約的人文風貌,決定了浮雕紋飾以清秀、精巧、雅緻的藝術風格為主。江南飛龍之巧源於江南民居中的三雕傳統,其木雕、石雕、磚雕塑造了江南的靈秀,在建築中的粉牆黛瓦不經意間傳達著空、漏、瘦的婉約之情。這些特質在江南飛龍中依然可辨。雲飾舒捲細巧,龍鱗繁複細密,江南人重細節的意識盡在其中。江南飛龍最富於變化的是龍尾部分,有七尾、寬八尾和長九尾等雕刻手法。江南飛龍的雕模工藝更加精密,尤其對龍鱗不厭其煩的雕琢對飛龍紋飾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頒佈了統一的“祖模”,一條被稱為“部頒龍”的龍圖開始一統南北。不過,作為一個時代創新開拓精神的象徵,飛龍圖將永遠被後世的我們珍視和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