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階段總結:印尼賽雖無冠,但背後的進步可以帶來希望

印尼公開賽上週日落下帷幕,印尼隊奪得男雙和混雙冠軍,日本隊收穫男單和女雙金牌,剩下的女單桂冠由中國臺北的戴資穎奪得。國羽只有陳雨菲一人晉級決賽,以一枚女單銀牌結束今年第二個超級1000賽,這樣的成績難免會引來球迷的熱議甚至批評。

國羽階段總結:印尼賽雖無冠,但背後的進步可以帶來希望

單元測試後還有大考

中學時代,一個學期除了期中考和期末考,往往還會有單元測試、月考,孰輕孰重,每個人自有見解。進入7月,世界羽壇迎來最為忙碌的時刻,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新加坡四站高級別賽事連續上演,分別是750、1000、500和500的高級別賽事,規格高,積分高。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四站比賽之後,緊接著的就是南京世錦賽和四年一屆的亞運會。相信對於都能參加這些比賽的運動員而言,對世界巡迴賽和世錦賽、亞運會的渴望和想法是不同的。

和諶龍和林丹一樣未能晉級次輪的還有鮑伊/摩根森,這對丹麥組合的生命力極強,靠的不是全年無休的訓練和比賽奪冠,而是適合他們自己的賽練模式。在現在賽事制度和模式下,老運動員不可能像蘇卡姆約/吉迪恩和戴資穎這樣表現,這也是阿瑪德/納西爾放棄世錦賽資格、全力備戰亞運會的一個原因。

國羽階段總結:印尼賽雖無冠,但背後的進步可以帶來希望

同樣,在湯杯賽之後,劉成/張楠和劉雨辰/李俊慧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兩站比賽中都並不在最佳狀態。就算是今年已經奪得6個冠軍的蘇卡姆約/吉迪恩,他們也有在馬來西亞公開賽上被中國組合何濟霆/譚強兩局淘汰的經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節奏,在比賽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算有收穫,而這個想得到的東西,無須非得是冠軍。

國羽階段總結:印尼賽雖無冠,但背後的進步可以帶來希望

無冠之外還有進步

在今年已經結束的六站超級500及以上級別比賽中,中國隊在年初的馬來西亞大師賽(超級500賽)和剛結束的印尼公開賽(超級1000賽)上兩次無金牌入賬,在其他四次比賽中都分別奪得一項冠軍。其中,男單的石宇奇和混雙的鄭思維/黃雅瓊各取兩金。必須承認,單看成績,現在的國羽確實無法與以前動輒在公開賽上奪得3、4項冠軍甚至包攬5金的狀態相提並論。

近年來,隨著羽壇的更新換代,世界格局變化很快。如果我們還習慣用幾年前甚至是倫敦奧運週期時的思維去評價現在的話,得出的結論無疑是沒有時效性,也缺乏基礎的。里約奧運會後的幾站公開賽,石宇奇、何冰嬌、劉雨辰、李俊慧、陳清晨、賈一凡和鄭思維等小將連奪冠軍,以令人矚目的速度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當時,他們還被冠以“小將”、“新生力量”等名銜,而現在他們已經是隊伍的主力。這樣的身份轉變,伴隨的是成長和成熟,也帶著期望和壓力的上升。很多成績彪炳的運動員都經歷過出道的驚豔、而後陷入低迷、最後實現蛻變的過程。這幾位已經貴為主力的年輕球員,或多或少都在經歷這樣的陣痛。

國羽階段總結:印尼賽雖無冠,但背後的進步可以帶來希望

陳雨菲和何冰嬌分別在決賽和半決賽輸給了戴資穎,分別奪得亞軍和並列第三。但二人在這兩站的比賽中戰勝了幾位世界前10的好手,陳雨菲連勝內維爾、山口茜和成池鉉,何冰嬌則贏了布桑蘭和辛德胡,的確體現了女單組的進步。戴資穎在里約奧運會後達到了一流的技術水平且發揮穩定,平心而論,現在世界範圍內的任何一位女單都不具備在比賽中必勝戴資穎的能力和狀態。尤其在第二局後半段以及決勝局中的專注度和體能儲備,戴資穎有著獨特的優勢。要兩位20出頭的年輕球員陳雨菲和何冰嬌現在就找到突破這位世界第一的辦法不太現實,因此,她們在這兩站比賽中三次輸給戴資穎並非不可接受。

並非要刻意掩蓋成績的不如意,而是發現問題遠比著眼成績要實際。離世錦賽開賽剩20天,帶著問題進入備戰會更有針對性。一年前的格拉斯哥世錦賽,劉成/張楠和陳清晨/賈一凡分別以8號種子和4號種子的身份完成奪冠,大賽的魅力就在於毫釐之間的細節足以被放大,足以改變結果。這一站我們沒有拿到冠軍,但這個僅有的亞軍不應該限制了目標、希望和前進的動力。成績從來不是通過想象得來的,敢想,更要敢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