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抗腫瘤原研藥爲何價格高企?

最近,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反響很好,已在全國熱映。影片講述了白血病患者在買不起天價救命藥的情況下,找一位保健品店老闆買印度低價仿製藥的故事。

據冷知識瞭解,影片改編自當年的"陸勇案"。

人物:《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高企?

《我不是藥神》海報

無錫人陸勇是名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家,許多白血病患者稱他為“藥神”,因此他也被認為是《我不是藥神》的原型。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隨後開啟他漫漫尋藥之路,為自己的同時也幫助病友。

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陸勇,2013年竟因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之後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有關部門“撤回起訴”。

創業起步遭“重創”

患白血病,殷實之家也不堪藥費重負

無錫是鄉鎮企業發祥地,湧現了無數的本土創業者,1968年出生的陸勇就是其中之一。陸勇的家在無錫市錫山區,是一個當地比較有代表性的殷實之家。

在他創業之前,他的父親也有自己的工廠,某種意義上說,儘管不是“子承父業”,也算是“傳承家業”。

人物:《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高企?

陸勇

陸勇的創業之路在兩年後遇到了一個當時看來幾乎邁不過去的“坎”。

2002年,他被確診得了“慢粒細胞白血病”,一種國內普遍認為除了骨髓移植沒有更好辦法的“惡疾”。但骨髓移植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在等待的過程中,就靠用藥維持。

他說,當時主要服用原廠出產的一款瑞士產“格列衛”。但這個藥物很貴,且只能自費,一年算下來近30萬元,加上各種檢查費,一年費用總要在三十四五萬元,對財力和精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我們家當時存款現金也就是100萬,但是確診後的兩年裡,因為我的病,已經花了70多萬。”

為了活下去,陸勇和家人遍尋名醫,四處打聽治療新方法。這個過程中,陸勇結識了包括歐洲的很多相同疾病的病友,他們在網絡平臺上交流相關的信息。

找到廉價仿製藥

不忘助人,他成病友們眼中的“藥俠”

因為英語好,與國外網友的交流不成問題。2004年,他在歐洲的一個論壇得悉了一條消息,韓國有位病友服用了一種印度生產的“格列衛”仿製藥,效果相當不錯。

之後,一位客戶在日本幫他購買了1個月的藥量,費用僅4000多元,服用下來效果很不錯。他就根據藥瓶上的信息,聯絡仿製藥的生產廠家直接購藥。

“算下來,印度的價格比日本購買的還要便宜,每個月只要3000元,之後我就一直用這個仿製藥。”

因為自己服用效果不錯,熱心的陸勇於是在群內分享了相關的經歷,並貼出了用藥的檢查數據。有病友聯繫了陸勇,尋求他的幫助。“包括單子怎麼填,購藥的量多少等等,我都幫助他們、指導他們,主要是教給他們自己去買藥的辦法。”陸勇說。

此後聯繫陸勇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幫助他們就成了陸勇做“老闆”之外的另一項“工作”。“說實話,我家裡條件比較好,自己也開廠,不需要靠這個牟利。所以做這件事,完全是為了幫助病友。”

陸勇說,自己患病後結識了很多的病友,電話聯絡或見面的病友至少在一二百人,其中80%的人因為這個仿製藥而病情得到了穩定,各方面情況不錯。

“因為對大家的困境和痛苦感同身受,能夠幫助他們是自己的心願。”如同博客的名字“藥俠陸勇”,陸勇覺得自己在行俠仗義。

“虛驚一場”之後

他相信自己的遭遇促動了某些改變

此後的10多年裡,陸勇成了國內“慢粒細胞白血病”病友圈的“名人”,也被大家稱為“藥神”。

2013年底,一位四川的病友,再一次通過網絡聯繫陸勇,尋求買藥幫助,但沒有收到回覆。信息彙總過來,病友們才知道:當年的11月,陸勇因為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後被取保候審。

人物:《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高企?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沒有註冊的藥物就是“假藥”,而病友們通過陸勇的幫助購買到的印度仿製藥就屬於這一類。

2015年1月10日,取保候審期間,陸勇因“多次傳喚不到庭”被警方抓捕,並被湖南沅江市人民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起訴。審理期間,陸勇堅持自己是無罪的。

期間,為了幫助陸勇,一份有千名病友簽名的求情信被遞交到了法院,希望法院能夠對陸勇免於刑事處罰。所幸的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檢察機關撤回了對陸勇的起訴,法院也對“撤回起訴”做出裁定,陸勇避免了“牢獄之災”。

“說實話,內心挺受挫的,覺得自己是做好事,結果成了被告!”陸勇說,但來自病友們的那份簽名聲援,讓他非常感動,證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得人心”的。

他還透露說,當時的事情出了後,包括央視的《新聞直播間》、《今日說法》等知名新聞欄目都做了採訪和解讀,最近資深影評人士還透過新聞報道,從影評的角度進行了更新解讀。“我想我的事情,成了一個代表性的事件,促動了某些方面的改變。”

不做“針尖對麥芒”的事

希望電影能為白血病患者帶來益處

但那場險些到來的“牢獄之災”,確實影響了陸勇與病友們的“互動”。慢慢的,聯繫他的病友也少了。他分析,一方面是大家學會自己去購買。

另外,這些年仿製藥的價格也下降得厲害,現在一年的藥費也就3000元左右,加上相關藥品進入醫保,病友們有了更多的途徑和理由,不再苦苦執著於他的幫助。

陸勇的生活還在繼續,從治療出院後,他就一直沒有停止工作,創辦的企業現在也蒸蒸日上,不但在無錫有一個工廠,還在新疆建了一個援疆工廠,幫助當地200多人實現了就業。

而他的病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當然副作用也有,比如容易疲勞,臉部水腫,腹瀉,以及皮膚變白等。但這些都微不足道,是可以接受的。”

說到此次上映的影片,陸勇說,影片製作方這兩天也與他做了溝通,他認可電影表現出來的主題是積極向上的,“我唯一要關注的是,考慮這部電影上映後可能給我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電影對主角的設計,會讓對我案件不是很清楚的一些觀眾造成誤解。”

陸勇說,自己並不是要做“針尖對麥芒”的事,自己始終敬畏法律,感恩於時代的變化。

他透露,通過雙方溝通,相關方會在電影上映前做一些活動來消除影響,他希望這對電影中的主要群體——白血病患者帶來一定的益處。

“還在吃印度藥”

"近段時間身體挺好,每天都在吃藥。"陸勇介紹,目前他吃的還是印度藥,現在每個月藥費不到 300 塊錢,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現在他也不清楚其他病友選擇哪種藥物。“現在找我幫忙買藥的人很少很少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

陸勇表示政府對醫藥改革推廣的速度很快,值得點贊!“回頭看過去三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也要為政府點贊,包括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藥物註冊時間縮短,這些都是為民生考慮的事情。

人物:《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高企?

陸勇

“進口藥物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有關部門能不能出面跟他們進行談判,畢竟中國平均收入還是跟歐美差距很大,藥品價格要降低進來。”採訪中,陸勇也提出建議。

“現在我想過平靜的生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陸勇介紹,這幾天被電影片方邀請在北京參加活動。

“片方表示會拿出 200 萬元,由我主持建立公益基金會幫助白血病和腫瘤患者。如果建一個基金會還要花不少精力進去,所以我還沒有想好。”陸勇說,他始終敬畏法律,感恩社會的進步。他希望廣大病友病有所醫,都能控制住病情,享受生活帶來的快樂。

還原神藥"格列衛"

專利到期後國內很多廠家都能生產

"格列衛研發成功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重大突破!"江蘇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孫雪梅脫口而出這句話。

孫雪梅說,自己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最近總是聽身邊人在討論,電影裡所描寫的病症,臨床上稱之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為白血病中的一種,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三左右。

人物:《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高企?

孫雪梅介紹,慢粒早期不容易發現,進展比較慢,很多患者在體檢時會發現白細胞降低、脾腫大、腹部有包塊等症狀。

在"格列衛"面市之前,慢粒患者在慢性期只能依靠骨髓移植,且不說尋找匹配骨髓的難度,即使在移植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併發症的風險。當慢粒患者進入到快速期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很快就會死亡。

“1999 年之前,慢粒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 2-5 年,而且醫生們對慢粒這種疾病治療拿不出什麼好辦法。瑞士諾華製藥公司研發的‘格列衛’讓這類患者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孫雪梅說。

這是非常好的靶向藥,如今我們絕大部分病人在服用之後和正常人一樣,而且生活質量高,和骨髓移植相比,藥物的副作用也小。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血液科主任丁家華透露,“格列衛”原研藥專利到期後,國內很多生產廠家都可以對格列衛進行仿製藥的生產,價格也會降低不少。

南京患者說變化

納入醫保,藥費從 1 年 7 萬多降到 1.8 萬

南京市民劉大爺今年 72 歲,2004 年時他被確診為慢粒。保守治療了四年,劉大爺體內的癌細胞加速擴散,打針輸液已經起不了作用。2008 年,醫生推薦劉大爺服用格列衛。

“當時,吃這藥真的太貴了,負擔不起。一天吃四片,一個月吃兩盒就要花 2 萬多元,醫保也不能報銷。”劉大爺說。

後來,劉大爺按“ 3+9 ”的優惠政策買藥,即買三個月送九個月。“當時買藥要一年一買,一年 72000 元。”可病情嚴重,劉大爺只好四處借錢買藥。“為了買藥,窮到連雞蛋都吃不起。”

那時候,劉大爺也聽病友說過印度的仿製藥。“有人吃過,效果不錯。我就也託關係買了一瓶。確實便宜多了,一瓶只要 1600 元。”劉大爺說,聽到陸勇案時,他也頗有感觸。

“那也是病友為了求個活法才去那麼做的。”

人物:《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高企?

不過,劉大爺只買過一次印度的仿製藥。“後來,格列衛納入醫保了,價格也能負擔得起,就不那麼麻煩去買印度藥了。一方面怕買到假的,另一方面也確實不方便。”

2013 年,江蘇省將格列衛等抗腫瘤治療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劉大爺一家高興壞了。這樣,劉大爺醫保報銷之後,每年只要承擔 18000 元的藥費。

“吃了這個藥好多年,很多認識的病友都不在了。我現在身體狀態還行,活著,我就很滿足了,至少我還是幸運的。”

冷知識瞭解到,自 2013 年以來,江蘇省建立談判機制,將部分特藥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目前,醫保特藥範圍已擴大到 22 種。

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高企?

影片中的天價藥為何那麼貴?

“原研藥之所以貴,是因為研發艱難,十分燒錢,如果銷售的價格低,誰還會投入新藥研發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

去年,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技術副總師陳凱先院士在 2017 年中國江蘇 · 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上曾介紹,根據調研,目前在歐美國家,研發成功一種新藥,需要 26 億美元,耗時 10-15 年。

而且,新藥研發的成功率並不高,任何一個環節的差錯,都可能導致新藥夭折。數據顯示,新藥研發平均成功率僅為 9.6%。

海外代購藥品,仍處於灰色地帶

影片中患者用走私仿製藥、海淘藥的現象,在現實中也經常出現。

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鬍曉翔也一直關注著"陸勇案",他認為,以印度的抗癌專利藥為例,雖然價格便宜,但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未經批准進口、銷售的藥品,以假藥論處。也就是說,不論藥品在境外的真假如何,均是“法律上的假藥”。

2014 年 11 月,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佈了《關於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提到:銷售少量未經批准進口的國外、境外藥品,沒有造成他人傷害後果或者延誤診治,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對此,胡曉翔認為,這僅僅是為境外代購的行為開闢了一條“細縫”,其合法性並沒有徹底解決。海外代購藥品依舊是"灰色地帶",在夾縫中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