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衢州老人卧病在床,敬老院墙上写着忍忍忍

86岁衢州老人卧病在床2年

敬老院墙上写着忍 忍 忍

近年来各地加强农村老人福利,在养老、医疗方面不断推进,然而在广大农村,也还有各种特困人员挣扎在生死线上。日前记者在衢州柯城区石梁敬老院了解到,86岁的肢残老人刘森林,2年前摔伤开始卧床,因为担心医疗费及无人护理没有及时就医,这2年来一直躺在敬老院苟延残喘。刘森林少年时左手被炸断,其后一直单身。十多年前当地建成敬老院,老人被列入集中养老对象,过了一段舒心日子。在敬老院不慎摔伤后孤身的他不得不放弃前往医院治疗。这2年来,刘森林没有一次离开过房间,每月付点工钱给同院老人帮着把3餐从食堂端到床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开始加重,眼下老人已经吃不下米饭,每天只能靠一点稀粥维持生命。因为长期缺乏营养,原来的100多斤体重已经骨瘦如柴,肚子却有积水鼓胀,加上白内障、耳朵不便,老人根本无法自理。眼下老人已经没钱支付给帮忙端茶倒水的同伴,若再得不到政府的医疗救助,老人所剩时日屈指可数。虽然重病在床但老人意识清醒,他说能够被安置在敬老院这些年已经很感谢政府了,无儿无女的自己活了80多岁全靠党的养老政策。老人身边墙上写着一个个“忍 忍 忍”,可以想见他用多少的忍耐和坚强的意志,才活过这2年。

86岁衢州老人卧病在床,敬老院墙上写着忍忍忍 刘森林老人的病情并非不治之症,摔伤后若能及时治疗也不至于此。石梁敬老院一名老人告诉记者,身体健康的五保户生活还是可以的,但有了病痛困难就摆在面前,虽然享有医疗救助政策,住院先不说自己要预交费用,护理就是最大的问题。多数老人有了毛病只能自己扛着捱着,到最后活活饿死送去火葬场,刘森林的无奈也是每个五保老人心头拂不去的痛!

衢州素有“南孔圣地东南阙里”之称,市区孔庙、儒学馆、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等地都能感受到儒学文化。儒学思想的核心即为“礼、仁”二字,孔子认为百善孝为先,孝是为仁之本。衢州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打造“南孔圣地 · 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举全市之力建设“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敬老爱幼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衢州有礼,礼在老有所养的安慰里,礼在少有所托的满足里。

当前越来越多地方已经着手设立农村五保户住院护理费专项资金和强化县、乡、村各级责任,从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将农村五保供养、城市“三无”人员供养统筹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从供养内容、供养标准、资金筹措等方面对护理费问题作出统筹安排。86岁的衢州肢残老人刘森林,有生之年还要等多久?风烛残年的他还能忍多久?地方财政如何加大对五保对象供养的支出力度,统筹解决护理费问题?有礼之城能否启动绿色通道,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这一弱势群体?对此“浙中领航”将持续关注!不抛弃不放弃,让老人不再哭泣,让老人病有所医,也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和慈善组织与记者联系,雪中送炭的力量远远超过锦上添花的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