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夏至一陰生,這個時候要注意溫養勿貪涼

南懷瑾老師:夏至一陰生,這個時候要注意溫養勿貪涼

“二至”就是冬至、夏至,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至起陽能從地心向上走,陽氣開始了。夏至那一天起,陰氣慢慢從地心往上走,陰氣來了。所以冬至是陽生,夏至是陰生。講科學的道理,一年分陰陽,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天天氣很冷,地球的表面冷,這個時候熱能向裡面收縮,所以冬天的井水或者太湖裡頭的水,下面是暖的。夏天呢?這個水是涼的。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地球的物理。我們的身體,冬天吃火鍋,什麼都不怕,消化力很強;夏天就不行了,胃是寒的。所以這就是天地陰陽的道理。陰陽兩個字是代號,它是古人把科學東西的濃縮;不要因為自己不通,看到陰陽就頭昏了。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一年三百六十天,分十二個月,一個月三十天。再重複一次,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氣,所以一年七十二候,二十四個節氣,都有變化。中國的這些科學與醫學都是相通的,像季節變化等等,通了以後才知道其中有個原理的。

一年來講,冬至一陽生開始,白天慢慢長起來了。到了夏至一陰生,夏至也叫做長至,白天開始短起來了,這個道理要配合天文。有些科學家隨便罵,什麼天人合一他也沒有搞清楚;不管他是什麼大學者、博士,反正你學識不到不要亂開口,免得人家笑你。所以說,陰陽四時對人影響非常重大。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違反這個原則就生病了,整個地球人類,身體也是一樣。順著這個四時的變化,則不會生病。拿生理醫理來講,“是謂得道”。這個“道”是什麼意思?就是守住那個原則、那個法則。道者路也,這是人生的大道,一條路。順隨這個法則生活,你就得道了。

所以“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這是中國道的文化,這裡講“道”就是一個大原則,生命的一個大的法則。聖人就依這個法則來活著,笨人只在心上記住,像一個玉佩一樣掛著而已。

*****

我們再三提到什麼叫邪氣,那是自己招來的風,不是每一個風都變成你的邪氣。譬如現在很多人,夏天冷氣開到冬天一樣的冷,這些女的又愛漂亮穿短袖進去,我說你不病那才怪。

還有一個朋友臂膀痛,查不出病因。我說你辦公室冷氣是不是開得很冷,辦公桌上面是不是鋪玻璃板。他說:“人家說老師有神通,你真有啊!我的辦公室你都看到了。”我說你根本沒有病,後面吹冷氣,兩個手放在玻璃板上辦公一天,就是這個道理,邪氣來了。我說你以後在辦公桌上鋪一塊布毯,後面冷氣調好就好了,也不要吃藥,就是剛才講的這個道理。所以賊風也就是邪風,你自己招的,這是不適應環境造成的。現在叫環保,我們這個生命也要顧及環境的影響,就是我們生命的環保。

摘編自《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

農曆四月陽能的放射到了極點,到了五月,於是有一個節氣夏至來了,所謂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開始回收了,

以現代的地球物理來說,地球又開始吸收太陽的放射能進來了,就像人類的呼吸一樣,要吸氣了。

中國老祖宗說過,地球、太陽、月亮,都是“物也”——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人類把它害了。我們中國在漢代就發現了煤礦,可是不準挖,《易經》的道理,地球是挖不得的。現在自然科學進步,挖煤,挖油,挖各種礦,到處挖,好像一個蘋果,被小孩偷偷用小匙挖來吃了,天天挖下去,表面上看來是完整的,實際上只存了一個殼殼,裡面空了,開始爛了,於是蟲就生得越多。和地球上的人類一樣,越來越多,所以無論用什麼方法節制人口,也沒有辦法,這是中國道家的看法。

中國人素來認為地球是一個活動生命,也這樣來讚美它。美國人近些年打洞到地心去探勘,中國人幾千年前就知道地下是通的。道家的《五嶽真形》這部書,大家過去都看不懂,看起來古古怪怪,東一個洞,西一個洞,都是洞連起來,都是地下洞。道家說陝西的黃陵後面有一個封了的洞,據說這個洞可以通到南京。許多洞都是通的,而地球的呼吸在西北,在新疆。

清朝有一本書指出的,該書的作者曾經實地看過,在塔里木有一個洞,每年清明一定的時間,如人嘆氣一樣,發出聲音,並由洞裡吹出風來,無論人畜,如果遇上這股氣,連影子都找不到,被化掉了。這股氣吹出去,經西伯利亞等地,經過二十四小時又回來了,就像人吸氣一樣,吸進去,然後又安然無事了。

在沙漠地帶,人隨水草而居,水是會搬動的,水搬移起來很怪,一個湖水,會像一方豆腐一樣,在地上滾動,而所經過的途中,地上還會遺留一些魚蝦之類的水中生物。這些都是一位青海籍的蒙古族朋友告訴我,是他親身所經歷看見的。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人類的知識到底有限,有些事不能不信。我們古代說的“大塊噫氣”,即地球嘆氣。所以我們中國道家的觀念,始終認為地球是一個活的生命,它本身會呼吸,而人類之於地球,等於跳蚤之於人類,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跳蚤就抓了,地球對於我們人類,亦很討厭,在它身上爬來爬去,還弄些十輪大卡車滾來滾去,好像人類生了疥瘡一樣,除也除不掉,很難受。

所以用《易經》的道理來看地球,乃至這個宇宙、天體和我們人類的生命,是一個整體,而且生命的法則是一樣,所以農曆五月是夏至一陰生。一陰生的現象,從人類社會中也可以看見。現在都市中由於冷暖氣的影響,較不顯著;試到鄉下去觀察,就可看到土牆房屋的牆壁,在夏至以後便發黴了,表示潮溼來了,陰氣來了。人的身體保養要注意,如果多吹電扇,加上吃冰淇淋,沒有不生病的,那時生病的人特別多,就是一陰生的關係。

《易經雜說》

-------------

一年只有兩個至日,冬至和夏至,一陽初生叫冬至,一陰初生叫夏至,也叫做長至日。夏至那一天白天最長,過了這一天,慢慢白天縮短了;冬至那一天白天最短,過了冬至,白天慢慢放長了。

五月天風姤卦(

南懷瑾老師:夏至一陰生,這個時候要注意溫養勿貪涼

),臨五月芒種是節,夏至是氣。“夏至一陰生”,陰起來了,所謂一陰生是什麼道理呢?我們拿現在觀念來說,地球放射功能此時達到了極點。

夏至以後太陽又開始向南,太陽能的放射對北半球漸減,這就是陰生。夏至也叫做“長至”。我們讀古人的詩詞文章見到“長至為某某兄寫了一首詩”,就知道是那一年的夏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五月地支排到“午”,就是我們吃端午粽子的午月。端午、中秋、七月半這些都是民間風俗的節日,不屬於二十四氣節,因為是民間風俗,我們也沿用了千多年。

這二十四個節氣,是中華文化,甚至說是東方人寶貴的文化遺產。一講夏至,民間在生活習慣上要注意什麼呢?夏至一陰生,潮溼起來了。尤其是住在南方,五月開始梅雨天,老式的房子發黴了,有些舊房子裡頭香菇都長出來了。香菇木耳都是腐爛木頭上長出來的,因為它是陰中之陽,所以白木耳有補肺功能。

*****

在十二闢卦的十二個月當中,半年屬於陽卦,“冬至一陽生”,陽氣在上升就是“消”。半年屬於陰卦,“夏至一陰生”,陽消陰長是“息”,陽氣陽能慢慢向地球中心回收來休息了,這個是息。一消一息之間好像是兩樣東西,實際上就是一樣東西,我們拿現在觀念講就是生命能。

能把握到這一股生命能,就可以成仙成佛,超凡入聖了!宇宙有個總的生命能,就是一消一息之間那麼轉,形成了一年十二個月,四季春夏秋冬的現象。實際上一年沒有四季,只有二季,就是一冷一熱。用陽代表熱,春天是熱的開始,到夏天是熱之極;“陽極陰生”,秋天是冷的開始,所以涼爽,到了冬天是冷之極。這就是一陰一陽的來往消息。

*****

我們冬天胃口特別好,吃火鍋也好消化,這也是陽氣上來。冬天外面冷,真正內熱在裡頭;夏天陰火,外面熱得不得了,腸胃反而是寒的,所以夏天胃口不好。

你們夏天喜歡吃冰喝涼水,我看到就害怕,我走中國路線的,幾十年如一日,夏天喝熱的水,冬天可以吃冰。什麼飯後吃水果啊,這些我都不幹!一冷一熱之間,都是致病的根源。冰涼的水果平常吃嘛!剛剛吃了熱的,這冰水一澆下去,在裡頭凍住,可能慢慢就結塊了,也許就得癌了。

如果身上有真陽之火,不管癌也好,瘤也好,都會把它化掉。就怕你身上有寒火,不能發起真陽就完了。

******

拿天體時間來講,每天午時正十二點是離卦的時候,十二點過後不久陽極陰生,就變成下午了,下午就是陰的現象。一年來講這個正午就是午月(五月),到了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又開始了。

我們在十二闢卦上看,陽衰陰生,並不是一定在六月。從冬至一陽生,一直到乾卦的上九爻,陰氣已經弱到了極點,夏至開始一陰生,陽氣開始弱退,天氣也開始涼啦。到了九月陽氣已經弱到極點,十月陽氣已經完全沒有了。到了十一月冬至,才一陽來複。冬至這一天,在中國《易經》文化上看,是極短日,是白天最短的一天。夏至是極長日,是白天最長的一天。過了夏至那一天,白天慢慢縮短。春秋兩季時間是平均的,氣候也是平均的。晝夜的長短,代表了地球的變化,也就是節氣的變化,一年如此,一天也是如此。

冬至和夏至就是一順一逆。《易經》有句話,“先王以至日閉關”,這是中國古代文化。一個人閉關,每天一樣,每月也一樣,到了那個時候就要清心寡慾,齋戒沐浴,就是打坐修行了。拿佛法來講,就是六根六塵都關起來叫做閉關。“至”是一陽來複的時候,或者一陰初生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把握住天地法則,你打坐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鐘頭,等於你坐三個月的工夫。當然這是吹噓一點的,是鼓勵性的,但是把握時辰打坐的話,功效絕對等於你多坐幾次是真的。

老祖宗們懂得在至日閉關。什麼叫閉關呢?齋戒、沐浴、清淨,萬緣放下,什麼都不理,這也就是溫養了,就好像嬰兒剛剛生下來,放在溫室裡保養。這個時候陽氣一來,只宜溫養之,這就叫做子午溫養,像培養幼苗、嬰兒一樣。怎麼培養?不增不減,順其自然。

譬如人到了“午”時,正是“子”時的對方,處於和“子”時相反的狀態。這也是夏至一陰生,生命到了衰敗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千萬要注意溫養,不可強迫自己再堅持五分鐘,也許不到五分鐘,拉滿的弦該就會斷了。所謂溫養,就是保持的意思。子午溫養,卯酉沐浴。《莊子》所說齋心,就是沐浴的意思,是把心境洗清,把心中的雜念洗淨。中年以上的人都已到了“午”時,要趕快從“午”起修,先修回“子”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