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電動化「青流」

“未來五年,京東會把數萬輛貨車全部替換成電動車。”

這是京東CEO劉強東在2017年就設立的戰略宏圖,他的思路是,要將京東物流體系從產品包裝、存儲、運輸以及售後和回收各個環節都實現“綠色化”。

京東物流電動化“青流”

劉強東說出這話之時,京東內部已經通過一個綠色物流項目組,在物流車電動化上探索了四年,並和國內外多家車企合作持續研發電動貨車,先後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個城市建成規模化新能源車隊。

同樣是在2017年,京東將物流業務獨立,並對外發布“青流計劃”,其明確表示,未來將通過補貼等激勵措施,把所有合作伙伴的車輛逐步替換成新能源車,實現為京東物流服務的數十萬車輛無汙染。

京東物流電動化“青流”

清流計劃之後,今年5月,其進一步將其升級為“青流萬向戰略”,京東物流的整體思路是,基於新能源物流車的實際使用場景和龐大數據,以開放的姿態協同行業上下游,一同打造健康的產業鏈。

例如,京東物流可以與車企共同研發、定製車輛,優化車輛性能,也可與新能源車輛運營商聯手,共同拓展充電設施網絡、定義充電服務運營標準等。

作為電商企業陣營的旗手,京東在物流領域的電動化探索值得行業借鑑,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物流領域發展的趨勢。

2018年7月25日,以“聚焦城市物流電動化”為主題的“高工電動車·電動物流車產業峰會”將在武漢開幕。屆時,京東物流新能源項目副總監周君將發表“青流萬向——新能源車在環保、科技、人之間的紐帶作用”主題演講,帶來京東綠色物流運營平臺、新能源物流車項目計劃與合作需求等方面的最新解讀。

雙向發力助推規劃升級

內部成立專項機構,外部聯合產業鏈企業,京東的物流新能源發展採取“兩手抓”戰略。

從內部看,京東在物流新能源領域的佈局可追溯到2013年,為推動環保項目進展,當年度京東在內部組建了綠色物流專項小組,試圖對產品包裝、存儲、運輸以及售後和回收的各個環節進行研究,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其中,最大的綠色環保項目就是運輸系統。

但僅憑一己之力,要實現龐大的新能源市場目標並不現實。2015年京東就宣佈與北汽新能源達成戰略合作,確定雙方將在戰略、業務層面達成多項合作、資源共享。包括共同制定和推動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對中國物流快遞行業各種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制定、落地和執行,共同推動中國電子商務行業配送領域用車產品升級。

2017年,京東進一步擴大外部聯合戰略,啟動綠色供應鏈聯合行動“青流計劃”,投入10億元成立了京東物流綠色基金,與全國多家大型電動整車廠聯合共同測試、共同推動、研發、引進千輛新能源車。

全面提升從商品生產打包、入倉/出庫、運輸、配送等整個鏈條中的資源利用率,並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瀋陽等10多個全國大中城市投入使用。

2018年5月,“青流計劃”戰略升級為京東集團的戰略,轉變為“青流萬向——全球可持續發展升級”,將行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可以聯動的外部範圍再一次調整至全新的高度。

青流計劃全面升級,把從物流集團牽頭的戰略行動變為集團的戰略;在環境可持續方面,把對環境的關注,變為對社會、經濟、人才、環境等的協同關注;把從關注物流企業變為關注物流企業上下游商業。

作為“青流萬向”的落地具體項目之一,京東物流與汽車行業夥伴計劃正式啟動,意圖開啟共創多贏的汽車產業生態圈。

穩紮穩打確保戰略落地

與不斷升級的戰略佈局相對應的是,京東實打實的物流新能源落地。

2017年12月,京東拿下了首張新能源汽車專用京牌——京AD09860,確認此後京東物流新增投放的新能源物流車,都將配備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2018年1月,京東集團掌門人劉強東高調宣佈,公司已完成此前承諾,將進出北京的所有京東自營貨車全部換成了電動新能源車。

同時再次許下新的諾言:將在2年內把全國所有自營車輛全部換成新能源車,再用3年時間,通過補貼等激勵措施把所有合作伙伴的車輛也逐步替換成新能源車,屆時,為京東物流服務的數十萬車輛全部無汙染。

截止2018年2月,京東物流已在北京市投放超過700輛新能源車,並投入超30款不同車型在高端配送、末端配送、城市內轉運等物流環節進行測試及運營。

現階段,京東物流的新能源車已覆蓋城市物流的各個場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西安等十餘座城市,投放了近2000臺新能源車。

為配合旗下新能源運輸車的運營落地,京東還未旗下新能源車配置了充電樁運營管理系統,以監測充電樁的效率、使用狀態、節能情況等,並實時監控物流車充電、出車情況。

儘管京東在物流新能源領域的種種佈局已初具模型,但無法忽視的是,細化工作環節仍舊存在大量現實問題亟待解決。而這也是整個行業在物流電動化的探索上需要持續攻克的難題。

業內分析認為,汽車行業正在從交通工具變為生活空間;新能源汽車會首先在物流行業得到大規模應用,從燃油到電動混合;汽車行業也從利潤周邊到利潤中心。

基於對汽車行業的認知,京東物流提出了汽車後市場的幾點解決方案:基於車聯網的快遞到車服務;推動新能源車輛替換計劃、城市計劃,通過新能源佈局持續為汽車行業夥伴賦能;打造汽配同城配解決方案,提升行業效率;為汽車備件設計環保、安全、低成本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