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说起朋友Andy的经历,去年注定是他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年,工作的动荡,亲人突然生病长期治疗的折磨,都一起压了过来。他从一家民企中国区销售负责人的岗位上又一次离职了,这是两年内第二次了。从一个自信的MBA海归面霸到信心顿失的再就业中年危机男,可能就是一步之遥。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2015年Andy亲手搭建销售团队的500强的子公司调整中国区战略,与国内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又失去控股权,而导致的所有北京总部员工基本协议离职,总部搬往上海。负责中国区销售团队的COO,CFO,也包括他,大家都各奔东西。

之所以称Andy是面霸,是因为他想去的500强企业基本都能面试成功。在IT行业的顶峰时,一路进入IBM、CISCO等公司,拒绝过SUN、爱立信等公司的OFFER。北美MBA的面试,回国职业变化的外企高管及民企面试,也都一路通过,顺风顺水。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但这次Andy突然觉的有些不自信了,突然感觉43了,没有那么年轻了,很多互联网企业对年龄歧视越发明显。市场环境变了,外企招人越来越少,传统IT向互联网及新型科技领域民企分流了。自己定位的职位也是稀缺资源的VP和中国区的销售总监。

Andy无奈说道:“深处这几年科技、社会、环境的巨变期,身边70后的大学同学,回国的MBA同学和在IBM、CISCO、微软、HP、Dell、爱立信等很多外企同事也都多在同一时期遭遇公司裁员。我发现大家很难做到四十无忧,都会面临突然无业情况下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都会迷茫、彷徨、无助、恐慌、怀疑和抱怨。”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同样,跟朋友Andy有类似遭遇的还有Tony Fu。

Tony是高科技公司C中国区负责大客户芯片销售的Director,今年3月被裁掉了。

他毕业于国内顶级大学数学系,并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曾有某芯片巨头中国区10年的高管经验。尽管如此,还是没有改变他进入C公司才第5个年头就走人的结局。

和他一起被裁掉的,还有平行部门的另外两个Director。

离开的饭局上,Tony喝得并不多,当旁边人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地问他怎么回事时,T苦笑了一声说:

“没办法,我们太贵了。”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为了满足华尔街那些冰冷数字背后的贪婪胃口,C公司今年提出了“双15”的财务指标:业绩增长15%,成本缩减15%。

业绩尚未可期,成本怎么缩减?自然是裁员了。

裁掉一个年薪200万的Tony,换上一个不那么资深也不那么昂贵的备选,比起裁掉五六个苦哈哈的小员工,实在划算得多。

Tony在芯片行业摸爬多年,却依然逃不掉被裁的结局,无法不令人唏嘘。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张爱玲

人到中年,有时真的很难做到从容的仰望星空,但每一次离职或失业都是一次历练和重生,倘若能做到以下几点,也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价值的积累,当你的口碑和品牌累积起来了,你自然而然就值钱了。

1.采取行动

光想没有用。人们是通过实践增加能力,来塑造“可能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发现潜能”。反省可以增加经验,但不可能帮助发现“可能的自我”。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2.储备能力

通过项目和学习,实际地增加自己在新行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专业论坛,系统学习,考行业证书;读专业书籍、写读书笔记;结交一些行业中的朋友,请教咨询;把自己作为一个已经是行业中的人来对待,在面试前准备一份针对新工作的工作计划,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投入。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3.保持多元可能

每个人并不只有唯一的“正确身份”、“最佳职业”。 对所谓“最适合自我”的强调,会导致丰富多样性的丧失。在面临复杂的现实工作情境之前,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尤其无法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能力之间的差距,工作动机也不稳定,需要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摸索。如果太执着于发现自我,你会发现:机会从你身边不断溜走。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4.寻找靠谱平台

面包会有的,土豆也会有的。如果三个月没有进展,建议也不要一棵树上吊死,尝试其它机会。树立信心,找到适合我们年龄阅历的相对稳定靠谱的平台。

43岁,中年下岗,如何自救?

和父辈那时候相比,我们是幸运的,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住着大房子,开着车子,出国旅游,靠自己奋斗过着舒适的生活。

当突然有一天这一切归零的时候,当全球化和新兴技术革命的冲击,让我们中年失业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我们需要收起的是面子,我们不需要无谓过分的焦虑,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快速的行动和自我拓展管理,展开自我救赎之旅,职场下半场,坚定的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