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之所以被稱之爲「爛片之王」,主要原因有兩個

如果一提起相聲,所有人想到的恐怕都是郭德綱,郭德綱為中國的相聲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他將處在瀕臨滅亡的相聲起死回生,是他為相聲事業重新灌輸新鮮血液,讓相聲煥發生機。走紅後的郭德綱邁出相聲圈進軍影視圈。他先後拍攝過幾十部影視作品,可每部作品反響平平,甚至遭到觀眾詬病。郭德綱由此被觀眾稱之為“爛片之王”、“票房毒藥”。

郭德綱之所以被稱之為“爛片之王”,主要原因有兩個

郭德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三笑才子佳人》豆瓣評分只有3.9分,《大胃王》3.7分、《車在囧途》4.0。2017年的兩部作品《歡樂喜劇人》評分2.5分、《相聲大電影之我要的幸福》評分2.7分。他主演的作品沒有一部評分能上5分。

郭德綱之所以被稱之為“爛片之王”,主要原因有兩個

郭德綱之所以被稱之為“爛片之王”,主要原因有兩個

在影視圈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有很多,但也不乏好的作品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可為什麼郭德綱的相聲說的那麼好,電影卻這麼慘不忍睹呢?小編認為原因可能有兩點:

1、出身

郭德綱從小就接觸相聲、曲藝。這兩種藝術形式當年是從天橋、市井發展起來的。這就註定了兩種藝術裡包含了一種"俗"文化,郭德綱的相聲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因為他把這種“俗”文化發揮到了極致。這也就註定了他走到哪,“俗”就跟到哪。電影是另一種藝術,這種藝術與相聲裡的“俗”文化是格格不入的,這就註定了用相聲藝術去強搬到電影藝術裡是行不通的。

郭德綱之所以被稱之為“爛片之王”,主要原因有兩個

2、表現形式不同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這種藝術對演員的形體表達要求相對要低。電影除了語言更多的是形體的表達。為什麼同樣是搞喜劇,沈騰的影視作品就很成功?原因就是沈騰是一名小品演員,而小品在場上的表演形式就是語言+形體。在這方面,小品就跟影視的表演形式跟相似,所以小品演員在影視裡的表現就更自然,相聲演員就給人一種強加的感覺。

郭德綱之所以被稱之為“爛片之王”,主要原因有兩個

如果郭德綱想堅持在影視圈發展,建議多做做幕後工作,或者多演一些客串角色,沒必要非做主演,畢竟電影不可能對於每個人都是適合的。

郭德綱之所以被稱之為“爛片之王”,主要原因有兩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