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脾主肌肉」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從“脾主肌肉”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主肌肉,脾氣虛則肌肉失養,脾之陰血不足則肌肉活動缺乏耐力,活動後更加無力。因此,脾與肌肉的關係十分密切。

脾與肌肉的生理關係

中醫學所說的肌肉,包括現代醫學的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脂肪、肌肉組織、皮下組織及保持其功能整體各部分位置相對穩定的橫隔、網膜、系膜等所有肉質器官組織。

脾之氣血盈虧關係著軀體肌肉之盛衰。肌肉有賴於脾所化生的精氣滋養,才能維持其保護內臟、抵禦外邪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脾與肌肉的病理聯繫

01脾病及肉

脾胃功能減退時於肌肉而言主要導致以下兩種病理改變。

1) 中焦土病,殃及四旁。

脾胃居中央而灌四旁,故脾胃有病則殃及四旁。就脾胃本身功能來說, "四旁" 是指四肢, "脾主肌肉而實四肢"。

脾胃弱多表現四肢無力,肌肉弛緩、拘急、消瘦或痿縮; 就脾胃與其他臟腑器官的關係而言,脾胃功能減退會引起心、肺、肝、腎及五官九竅的病變。

2) 脾氣下陷,又稱為 "中氣下陷"或 "氣虛下陷"。

脾氣下陷主要表現為氣虛和氣陷兩類證候。氣陷反映於人體內臟器官,因脾虛升舉無力,維繫內臟器官處於正常位置的機能減退,易發生臟器下垂等病變。

臨床患者除見頭暈目眩、語聲低怯、氣短乏力、自汗等氣虛症外,多表現為脘腹墜脹、食入則脹,或二便不禁,久洩脫肛,子宮脫垂,胃、腎等臟器下垂等症狀。

脾胃功能障礙而導致肌肉發生病變可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較常見的中醫病種如脫肛、孤疝、水腫、陽痿、痺證、痿證、外科癰癤膿瘍或膿瘍潰破日久不能生肌癒合或傷科肌肉傷損;

西醫病種則有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肥胖、肌炎、重症肌無力、臟器下垂、風溼病、關節型過敏性紫癜、子宮下垂、習慣性滑胎、胎位不正、胎動下墜以及小兒營養不良等。

02肉病及脾

肌肉的病變長期不愈,亦可內傳入脾,導致脾的病變。臨床上常見重症肌無力症、肌營養性不良症、多發性肌炎等肌肉類病變遷延不愈,導致脾氣虛弱、陰血耗損,而見神疲乏力、納穀食少、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細弱等脾虛證候。

03肉脾同病

各種病邪都可直接侵犯於脾與肌肉,造成兩者同時病變。四肢賴脾胃水谷之精微滋養,脾氣健旺,化源充足,則四肢運動自如,靈活有力; 脾氣虛弱,運化失權,精微來源不足,四肢失於充養,就會出現手足軟弱無力,甚至痿廢不用等症。

"脾主肌肉"的現代醫學認識

脾主肌肉四肢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1) 脾氣健運使消化吸收功能得以維持正常,保證蛋白質、糖等機體必需物質的足量攝入;

2)對肌肉組織充分利用這些物質併發揮其正當生理功能過程施加影響,如節省糖元的消耗,促進蛋白質及核糖核酸的合成,防止肌肉組織中代謝產物乳酸的過度升高等。

"脾主肌肉" 的臨床應用

01治痿獨取陽明

肌營養不良症屬中醫學"痿證"之"肌痿"範疇。現代醫學證實,本病屬遺傳性基因缺陷性疾病,以中醫學論之,則為稟賦不足。

早期臨床除肌痿無力外,可供辨證的症狀較少,治宜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宜健脾益腎為治則。辨證用健脾,以脾主肌肉,辨病則用益腎,因腎為稟賦之本。

02子宮脫垂,從脾從肉

脾之肌肉具有保持、固定臟器,以維持其平衡的作用,脾受損則肌肉之維繫出現病變。

名老中醫劉天鑑曾治一子宮脫垂患者,以李東垣補中益氣湯加味口服並外用礬石湯燻浸以託宮解毒,經加減服藥 20 餘劑痊癒。

03眼瞼屬脾,瞼廢治脾

瞼廢即眼瞼下垂,屬現代醫學重症肌無力症眼肌型。本病為腎虛,邪氣乘虛而入所致。治療予以健脾滲溼、補腎益氣之法,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加減治療。

04肥人多痰溼,治宜健脾運溼

李東垣認為,肥胖的發生與脾胃功能失常有關。過食肥甘,醇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或素體脾胃升降失職,運化失常,致使中焦氣機升降逆亂,

水谷精微輸布失常,滋生水溼痰涎,膏脂停留,漸成肥胖。故肥胖的治療應以健脾化痰、通胃腑洩溼熱為原則,臨床可選清消飲加減治療。

05肌痺多從脾著手

痺證的成因為正氣不足而邪乘之。肌痺以肌肉酸脹疼痛為主。初起為皮膚肌肉酸脹,或惡風寒; 繼則肌肉、筋脈拘急,影響局部關節活動不利;

久則肌肉、筋脈鬆弛,酸脹麻木,甚則大肉瘦削,關節鬆弛,行走無力,肢體廢用,或伴有汗出惡風,頭暈氣短,肢體逆冷。故肌痺的治療宜從脾著手,脾健則肌肉酸脹疼痛自消。

06少肉病脾之疳證

疳證是小兒慢性營養不良的臨床症候群,多由積失治或誤治演變而來,或大病期間消伐過度,傷及陰陽,或病後失調,氣血虛憊所致。

其臨床表現為全身極度消瘦,整體機能受到一定影響,體重比正常兒童減輕40%以上,胸背、腹部皮下脂肪消失或接近消失,皮膚乾枯有皺紋,臀部肌肉全部損失或接近消失,肌膚全無彈性,精神極度睏乏,哭聲小而無力,或出現夜盲,久則發育遲緩,消化機能衰退,最易併發消化不良性腹瀉,或出現皮下出血。

疳之為病皆因脾胃虛衰、津液消亡所致,因而治疳的基本大法應以調養脾胃、益氣血、復津液、養肌肉為主。

從“脾主肌肉”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