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最近,有读者给抠姐安利一部纪录片。

抠姐趁着周末看完了,一边吐槽渣画质,一边被感动到泪目。

这部片子叫做《寻找手艺》。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为什么要吐槽呢?因为制作团队实在是太业余了。

很随意的做了一个片头,字体也非常扎眼。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再来看看人员。

导演张景在北京坐拥两套房,家庭年收入三四十万,已经走向小康了。但为了拍这部纪录片,找回逐渐消失的手艺,他毅然决然卖掉了北京的房子,筹足经费开始上路。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拍摄的第一天,摄影师小蒋就去治鼻炎了,后来因为家中有事,就临时跑路了(所以为啥要拍摄治鼻炎的画面···)没有摄影师,司机何思庚就硬着头皮上。

没想到还不赖,看看这位被开车耽误的摄影师拍下的画面: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录音师就更给力了,他辞了工作加入这场记录之旅。然而录音技能是出发前一周刚学的,对设备如何开关机,他比较熟练。在海南摘椰子还把脚给砸伤了,只能退出。

都是外行也就罢了,经费也非常有限。

剧组的日常就是导被采访者家里蹭吃蹭喝蹭住。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连设备都是二手残次品,交通就靠一辆破车。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这样一支既不专业,又谈不上敬业的野路子团队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旅程。

听说河北曲阳的石雕很有名,就来拍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由于没有规划好,一开始就乱了套。

拍什么?为什么?怎么拍?真·懵逼三连。也不能空手而归,只好拍下了工匠敲敲打打的画面。

百度一下发现桑皮纸很有名,觉得值得一拍,到了现场才发现作坊都废弃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你们也太心大了吧······

他们在甘肃龙湾村,见识到了羊皮筏子是怎么制成的。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但为了省钱,他们并未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贫穷并没有限制大家的想象力,他们选择漂流戈壁。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一行人来到新疆,司机想给大家看看新疆的风,结果拍出来是这样的···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当然,旅途中也不是一直都这么囧的,寻找手艺才是正经事。

在新疆喀什,吐尔逊江大叔做得一手好陶器。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他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希望给世人留下更多的陶器。可他已不再年轻,真担心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这门手艺就会失传。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剧组来到了麦麦提日木家中,观看两兄弟制作英吉沙小刀,他们很擅长制作鸽子头的小弯刀。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一把小刀要经过无数次煅制、淬火、打磨、雕刻、擦拭才得以完成。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制作过程充满了危险,每个做刀的人身上都会有伤疤。突然一粒小铁砂溅到了麦麦提日木的眼睛里。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他从竹席子上抽了一条细丝,借着亮光,把铁砂刮了出来。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即使危险,也不妨碍匠人传承技艺,用心做一把好刀,并交付给客人。

在新疆策勒,有一种叫做巴拉曼的乐器。头发花白的老人胡大拜尔地白天牧羊,晚上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实在是一大乐事。他非常好客,为了招待剧组,煮了家里一半的鸡蛋。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巴拉曼是用芦苇制作的,工艺不算复杂。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然而老爸做的乐器,儿子居然不会吹······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场面一度很尴尬,弹幕把这一幕解说为“当场失传”。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大家又来到西藏白纳,拍摄了土旦次仁是如何制作佛像的。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一尊佛像的造价是30万,订单源源不断,还经常有1000尊的大单,那么这位手艺人应该是相当富裕,不愁生活了吧。

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每年他都要为寺院捐出佛像。没有钱的时候,就捐人工。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导演原以为自己卖掉房子来拍纪录片已经很伟大了,但扪心自问还是有功利心,想把片子卖出个好价格。跟匠人一比,自己就相形见绌了。

一般来讲,纪录片拍摄之前会有详实的剧本,对手艺人要有更加深入的介绍,拍摄过程中不太重要的小细节和内心os都会被后期减掉。

可是这个剧组反其道而行之,一边拍,一边思考人生。

在德格的佛学院,经书的制作也非常繁杂,需要从雕刻经板开始。

有一个年轻的刻经板的男孩,21岁的他已经刻了8年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男孩用蹩脚的普通话,腼腆地说:“这个不好好刻的话,我们死了的时候,因为这个,害怕得很。”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意思就是,不好好刻的话,良心过意不去。在小伙子看来,制作经板不是一个日渐重复的枯燥工作,而是实实在在的信仰。

最让抠姐感动落泪的是做油纸伞的坎温老人。老人已经80岁了,他的日子简单而重复,每天靠着墙根做伞,助手是79岁的妻子。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在拉线的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一次次折断。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老人失望的表情让人心疼。抠姐只能跟着镜头,暗暗祈祷他下一次做成。直到第八次才成功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抠姐想起戴望舒的诗句,跟丁香一样哀愁的姑娘,应该就是手持着这样一把古朴的油纸伞,行走在悠长的雨巷吧。

剧组买下了这些伞,老人特别开心。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B站有人看完后想买,但是在去年老人就已经去世了。

贵州小黄村两位老婆婆会做纸,因为卖不出去,已经积压了几百张。而且年纪大了,她们准备把手头的原料做完就不做了。

拍摄完毕,老婆婆非常开心,说:“这样的话,我们的照片就可以去北京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弹幕齐齐刷起来,抠姐觉得特别感人。放心吧,老婆婆,全世界都知道真和养号啦。

这是一部关于回忆和梦想的片子。

导演花了126天寻找了100多位手艺人,记录下了中国传统手工艺。

“草根团队”“画质粗糙”“题材太冷门”,就是这样一部在主流看来入不了台面的纪录片,不出意外地被二十几家电视台拒播了。

导演只好把它上传到了B站,没想到立马就火了起来。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B站100多万次观看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爱奇艺200多万次观看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豆瓣也获得了8.8的高分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弹幕也在实力打call

这部纪录片粗糙却真实,不刻意不做作,它只是静静地纪录,这也是打动大家的地方。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传统工艺的美感与匠人的坚持让人心存敬畏。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谁还在意一把刀一个碗是怎么做的呢?

但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手艺人的坚持,我们才能了解到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片头曲也很好听,叫做《黑鸟,你在哪里》。歌曲里唱:“躲过了黑夜的那只鸟,最后还是消失在漆黑里”,就像这些传统而古老的手艺,一天天被人们遗忘。

这些小众又冷门的技艺即将失传,但是这部片子却让手艺在镜头里得到了延续。

而镜头里的每一位匠人,他们不认为自己多么厉害,他们只是普通中国人的一个,但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卖掉房子,拍了部纪录片,画面土得掉渣,豆瓣却给了8.8分!

导演张景说:“当你喝惯了可乐、咖啡、啤酒、浓茶,突然给你一杯白开水,你可能会不习惯,或者拒绝。但是,当你一旦接受,你会发现,它才是你最需要的。”这也是抠姐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最产生共鸣的地方。

今年年初,《寻找手艺2》摄制组再次出发,抠姐相信,在第二部里面能感受到更撼动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