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最近,有讀者給摳姐安利一部紀錄片。

摳姐趁著週末看完了,一邊吐槽渣畫質,一邊被感動到淚目。

這部片子叫做《尋找手藝》。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為什麼要吐槽呢?因為製作團隊實在是太業餘了。

很隨意的做了一個片頭,字體也非常扎眼。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再來看看人員。

導演張景在北京坐擁兩套房,家庭年收入三四十萬,已經走向小康了。但為了拍這部紀錄片,找回逐漸消失的手藝,他毅然決然賣掉了北京的房子,籌足經費開始上路。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拍攝的第一天,攝影師小蔣就去治鼻炎了,後來因為家中有事,就臨時跑路了(所以為啥要拍攝治鼻炎的畫面···)沒有攝影師,司機何思庚就硬著頭皮上。

沒想到還不賴,看看這位被開車耽誤的攝影師拍下的畫面: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錄音師就更給力了,他辭了工作加入這場記錄之旅。然而錄音技能是出發前一週剛學的,對設備如何開關機,他比較熟練。在海南摘椰子還把腳給砸傷了,只能退出。

都是外行也就罷了,經費也非常有限。

劇組的日常就是導被採訪者家裡蹭吃蹭喝蹭住。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連設備都是二手殘次品,交通就靠一輛破車。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這樣一支既不專業,又談不上敬業的野路子團隊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旅程。

聽說河北曲陽的石雕很有名,就來拍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由於沒有規劃好,一開始就亂了套。

拍什麼?為什麼?怎麼拍?真·懵逼三連。也不能空手而歸,只好拍下了工匠敲敲打打的畫面。

百度一下發現桑皮紙很有名,覺得值得一拍,到了現場才發現作坊都廢棄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你們也太心大了吧······

他們在甘肅龍灣村,見識到了羊皮筏子是怎麼製成的。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但為了省錢,他們並未乘坐羊皮筏子在黃河上漂流。貧窮並沒有限制大家的想象力,他們選擇漂流戈壁。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一行人來到新疆,司機想給大家看看新疆的風,結果拍出來是這樣的···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當然,旅途中也不是一直都這麼囧的,尋找手藝才是正經事。

在新疆喀什,吐爾遜江大叔做得一手好陶器。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他不是為了多賺錢,而是希望給世人留下更多的陶器。可他已不再年輕,真擔心有一天自己不在了,這門手藝就會失傳。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劇組來到了麥麥提日木家中,觀看兩兄弟製作英吉沙小刀,他們很擅長製作鴿子頭的小彎刀。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一把小刀要經過無數次煅制、淬火、打磨、雕刻、擦拭才得以完成。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製作過程充滿了危險,每個做刀的人身上都會有傷疤。突然一粒小鐵砂濺到了麥麥提日木的眼睛裡。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他從竹蓆子上抽了一條細絲,藉著亮光,把鐵砂颳了出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即使危險,也不妨礙匠人傳承技藝,用心做一把好刀,並交付給客人。

在新疆策勒,有一種叫做巴拉曼的樂器。頭髮花白的老人胡大拜爾地白天牧羊,晚上沉浸在音樂世界裡,實在是一大樂事。他非常好客,為了招待劇組,煮了家裡一半的雞蛋。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巴拉曼是用蘆葦製作的,工藝不算複雜。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然而老爸做的樂器,兒子居然不會吹······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場面一度很尷尬,彈幕把這一幕解說為“當場失傳”。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大家又來到西藏白納,拍攝了土旦次仁是如何製作佛像的。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一尊佛像的造價是30萬,訂單源源不斷,還經常有1000尊的大單,那麼這位手藝人應該是相當富裕,不愁生活了吧。

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每年他都要為寺院捐出佛像。沒有錢的時候,就捐人工。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導演原以為自己賣掉房子來拍紀錄片已經很偉大了,但捫心自問還是有功利心,想把片子賣出個好價格。跟匠人一比,自己就相形見絀了。

一般來講,紀錄片拍攝之前會有詳實的劇本,對手藝人要有更加深入的介紹,拍攝過程中不太重要的小細節和內心os都會被後期減掉。

可是這個劇組反其道而行之,一邊拍,一邊思考人生。

在德格的佛學院,經書的製作也非常繁雜,需要從雕刻經板開始。

有一個年輕的刻經板的男孩,21歲的他已經刻了8年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男孩用蹩腳的普通話,靦腆地說:“這個不好好刻的話,我們死了的時候,因為這個,害怕得很。”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意思就是,不好好刻的話,良心過意不去。在小夥子看來,製作經板不是一個日漸重複的枯燥工作,而是實實在在的信仰。

最讓摳姐感動落淚的是做油紙傘的坎溫老人。老人已經80歲了,他的日子簡單而重複,每天靠著牆根做傘,助手是79歲的妻子。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在拉線的過程中失敗了很多次,一次次折斷。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老人失望的表情讓人心疼。摳姐只能跟著鏡頭,暗暗祈禱他下一次做成。直到第八次才成功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摳姐想起戴望舒的詩句,跟丁香一樣哀愁的姑娘,應該就是手持著這樣一把古樸的油紙傘,行走在悠長的雨巷吧。

劇組買下了這些傘,老人特別開心。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B站有人看完後想買,但是在去年老人就已經去世了。

貴州小黃村兩位老婆婆會做紙,因為賣不出去,已經積壓了幾百張。而且年紀大了,她們準備把手頭的原料做完就不做了。

拍攝完畢,老婆婆非常開心,說:“這樣的話,我們的照片就可以去北京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彈幕齊齊刷起來,摳姐覺得特別感人。放心吧,老婆婆,全世界都知道真和養號啦。

這是一部關於回憶和夢想的片子。

導演花了126天尋找了100多位手藝人,記錄下了中國傳統手工藝。

“草根團隊”“畫質粗糙”“題材太冷門”,就是這樣一部在主流看來入不了檯面的紀錄片,不出意外地被二十幾家電視臺拒播了。

導演只好把它上傳到了B站,沒想到立馬就火了起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B站100多萬次觀看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愛奇藝200多萬次觀看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豆瓣也獲得了8.8的高分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彈幕也在實力打call

這部紀錄片粗糙卻真實,不刻意不做作,它只是靜靜地紀錄,這也是打動大家的地方。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傳統工藝的美感與匠人的堅持讓人心存敬畏。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誰還在意一把刀一個碗是怎麼做的呢?

但正因為有了千千萬萬的手藝人的堅持,我們才能瞭解到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片頭曲也很好聽,叫做《黑鳥,你在哪裡》。歌曲裡唱:“躲過了黑夜的那隻鳥,最後還是消失在漆黑裡”,就像這些傳統而古老的手藝,一天天被人們遺忘。

這些小眾又冷門的技藝即將失傳,但是這部片子卻讓手藝在鏡頭裡得到了延續。

而鏡頭裡的每一位匠人,他們不認為自己多麼厲害,他們只是普通中國人的一個,但他們也是最可愛的人。

他們賣掉房子,拍了部紀錄片,畫面土得掉渣,豆瓣卻給了8.8分!

導演張景說:“當你喝慣了可樂、咖啡、啤酒、濃茶,突然給你一杯白開水,你可能會不習慣,或者拒絕。但是,當你一旦接受,你會發現,它才是你最需要的。”這也是摳姐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最產生共鳴的地方。

今年年初,《尋找手藝2》攝製組再次出發,摳姐相信,在第二部裡面能感受到更撼動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